• 如何理解TCP/IP协议?


    一、是什么

    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是指能够在多个不同网络间实现信息传输的协议簇

    • TCP(传输控制协议)

    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

    • IP(网际协议)

    用于封包交换数据网络的协议

    TCP/IP协议不仅仅指的是TCP IP两个协议,而是指一个由FTPSMTPTCPUDPIP等协议构成的协议簇,

    只是因为在TCP/IP协议中TCP协议和IP协议最具代表性,所以通称为TCP/IP协议族(英语:TCP/IP Protocol Suite,或TCP/IP Protocols)

    二、划分

    TCP/IP协议族按层次分别了五层体系或者四层体系

    五层体系的协议结构是综合了 OSI 和 TCP/IP 优点的一种协议,包括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只是为介绍网络原理而设计的,实际应用还是 TCP/IP 四层体系结构,包括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网际互联层)、网络接口层

    如下图所示:

    五层体系

    应用层

    TCP/IP 模型将 OSI 参考模型中的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的功能合并到一个应用层实现,通过不同的应用层协议为不同的应用提供服务

    如:FTPTelnetDNSSMTP 等

    传输层

    该层对应于 OSI 参考模型的传输层,为上层实体提供源端到对端主机的通信功能

    传输层定义了两个主要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其中面向连接的 TCP 协议保证了数据的传输可靠性,面向无连接的 UDP 协议能够实现数据包简单、快速地传输

    网络层

    负责为分组网络中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并通过选择合适的路由将数据传递到目标主机

    在发送数据时,网络层把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封装成分组或包进行传送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在两个相邻节点传输数据时,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节点之间的链路上传送帧

    物理层

    保数据可以在各种物理媒介上进行传输,为数据的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

    四层体系

    TCP/IP 的四层结构则如下表所示:

    层次名称单位功 能协 议
    网络接口层负责实际数据的传输,对应OSI参考模型的下两层HDLC(高级链路控制协议)PPP(点对点协议) SLIP(串行线路接口协议)
    网络层数据报负责网络间的寻址数据传输,对应OSI参考模型的第三层IP(网际协议) ICMP(网际控制消息协议)ARP(地址解析协议) RARP(反向地址解析协议)
    传输层报文段负责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对应OSI参考模型的第四层TCP(控制传输协议)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应用层负责实现一切与应用程序相关的功能,对应OSI参考模型的上三层FTP(文件传输协议)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DNS(域名服务器协议)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NFS(网络文件系统协议)

    三、总结

    OSI 参考模型与 TCP/IP 参考模型区别如下:

    相同点:

    • OSI 参考模型与 TCP/IP 参考模型都采用了层次结构
    • 都能够提供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通信服务机制

    不同点:

    • OSI 采用的七层模型; TCP/IP 是四层或五层结构
    • TCP/IP 参考模型没有对网络接口层进行细分,只是一些概念性的描述; OSI 参考模型对服务和协议做了明确的区分
    • OSI 参考模型虽然网络划分为七层,但实现起来较困难。TCP/IP 参考模型作为一种简化的分层结构是可以的
    • TCP/IP协议去掉表示层和会话层的原因在于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都是在应用程序内部实现的,最终产出的是一个应用数据包,而应用程序之间是几乎无法实现代码的抽象共享的,这也就造成 OSI 设想中的应用程序维度的分层是无法实现的

    三种模型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参考文献

  • 相关阅读:
    微前端总结
    Git Reset Origin – 如何将本地分支重置为远程跟踪分支
    安科瑞能耗监测系统在新集卫生院综合楼、急诊楼的设计与应用
    (附源码)springboot物流配货管理系统 毕业设计 250858
    详解JMM
    独立app开发和运行(使用篇)
    Vue3:自定义图标选择器(包含 SVG 图标封装)
    【二分查找生活应用】
    Python学习(四):多维列表&元组&字典&序列解包
    3.线性代数-矩阵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weixin_40808668/article/details/133956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