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va可重入锁(GPT编写)


    Java可重入锁是Java并发编程中常用的一种锁机制,它可以允许同一个线程多次获取同一个锁,从而避免死锁和其他并发问题。在本篇博客中,我们将对Java可重入锁的源码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它的实现原理和使用方法。

    Java可重入锁的实现原理

    Java可重入锁的实现基于AQS(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框架,它是Java并发包中的一个重要组件。AQS框架提供了一种通用的同步机制,可以用于实现各种锁和同步器。Java可重入锁就是基于AQS框架实现的。

    Java可重入锁的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锁状态

    Java可重入锁的状态由一个整型变量state表示,它表示锁的持有次数。当state为0时,表示锁没有被任何线程持有;当state大于0时,表示锁被某个线程持有,且持有次数为state。

    获取锁

    当一个线程尝试获取Java可重入锁时,它会首先尝试获取锁的状态。如果state为0,则表示锁没有被任何线程持有,此时该线程可以直接获取锁,并将state设置为1。如果state大于0,则表示锁已经被某个线程持有,此时需要判断持有锁的线程是否为当前线程。如果是当前线程,则可以直接获取锁,并将state加1;如果不是当前线程,则需要将当前线程加入等待队列,并等待锁的释放。

    释放锁

    当一个线程释放Java可重入锁时,它会将锁的状态state减1。如果state减为0,则表示锁已经完全释放,此时需要唤醒等待队列中的一个线程,让它获取锁。如果state仍然大于0,则表示锁还被某个线程持有,此时只需要将state减1即可。

    可重入性

    Java可重入锁支持可重入性,即同一个线程可以多次获取同一个锁,而不会造成死锁或其他并发问题。实现可重入性的关键在于,每个线程需要记录自己已经获取锁的次数,以便在释放锁时正确地减少锁的持有次数。

    Java可重入锁的源码分析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Java可重入锁的源码实现。Java可重入锁的主要实现类是ReentrantLock,它继承了AQS框架的抽象类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

    锁状态

    Java可重入锁的状态由一个整型变量state表示,它定义在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类中:

    private volatile int state;
    
    • 1

    获取锁

    当一个线程尝试获取Java可重入锁时,它会调用tryAcquire方法。该方法首先会判断锁的状态state是否为0,如果是,则表示锁没有被任何线程持有,此时可以直接获取锁,并将state设置为1。如果state不为0,则需要判断持有锁的线程是否为当前线程。如果是当前线程,则可以直接获取锁,并将state加1;如果不是当前线程,则需要将当前线程加入等待队列,并等待锁的释放。

    protected final boolean tryAcquire(int acquires) {
        Thread current = Thread.currentThread();
        int c = getState();
        if (c == 0) {
            if (compareAndSetState(0, acquires)) {
                setExclusiveOwnerThread(current);
                return true;
            }
        } else if (current == getExclusiveOwnerThread()) {
            int nextc = c + acquires;
            if (nextc < 0) // overflow
                throw new Error("Maximum lock count exceeded");
            setState(nextc);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释放锁

    当一个线程释放Java可重入锁时,它会调用tryRelease方法。该方法会将锁的状态state减1。如果state减为0,则表示锁已经完全释放,此时需要唤醒等待队列中的一个线程,让它获取锁。如果state仍然大于0,则表示锁还被某个线程持有,此时只需要将state减1即可。

    protected final boolean tryRelease(int releases) {
        int c = getState() - releases;
        if (Thread.currentThread() != getExclusiveOwnerThread())
            throw new 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boolean free = false;
        if (c == 0) {
            free = true;
            setExclusiveOwnerThread(null);
        }
        setState(c);
        return free;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可重入性

    Java可重入锁支持可重入性,即同一个线程可以多次获取同一个锁,而不会造成死锁或其他并发问题。实现可重入性的关键在于,每个线程需要记录自己已经获取锁的次数,以便在释放锁时正确地减少锁的持有次数。Java可重入锁通过ThreadLocal变量来记录每个线程已经获取锁的次数。

    private static final class HoldCounter {
        int count = 0;
        final long tid = getThreadId(Thread.currentThread());
    }
    
    private transient ThreadLocal<HoldCounter> holdCounts = new ThreadLocal<HoldCounter>();
    
    private int getHoldCount() {
        HoldCounter rh = holdCounts.get();
        return (rh == null) ? 0 : rh.count;
    }
    
    private void setHoldCount(int count) {
        HoldCounter rh = holdCounts.get();
        if (rh == null) {
            rh = new HoldCounter();
            holdCounts.set(rh);
        }
        rh.count = count;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总结

    Java可重入锁是Java并发编程中常用的一种锁机制,它可以允许同一个线程多次获取同一个锁,从而避免死锁和其他并发问题。Java可重入锁的实现基于AQS框架,它通过状态变量state和等待队列来实现锁的获取和释放。Java可重入锁支持可重入性,即同一个线程可以多次获取同一个锁,而不会造成死锁或其他并发问题。

  • 相关阅读:
    Web project MY travel CSS 大于号选择器> 字体图标 浏览器写代码 box-sizing
    Unity 最新DOTS系列之《Baking与Baker的详解》
    [创业之路-71] :创业思维与打工思维的区别
    【黑产攻防道03】利用JS参数更新检测黑产的协议破解
    简单的链接中心软件yal
    【名人】王兴语录
    得帆信息携手深信服,联合打造高安全PaaS超融合一体化解决方案
    大数据-消息队列:Pulsar
    CVD和PECVD管式炉真空控制系统的升级改造
    电路综合-基于简化实频的集总参数电路匹配1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CodersCoder/article/details/133908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