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通用管理是项目管理的关键前提和基础,它为项目管理提供思想路线和基本原则与方法,项目管理则是通用管理方法在特定场景下的具体表现。
人力资源管理的广义目标是充分利用组织中的人员使组织的各项工作效率水平达到最高,狭义目标是帮助各团队负责人更加有效地管理团队成员。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规划、招聘、维护、提升、评价。
工作分析的目的是明确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需要的人员能力特征。
岗位设计的目的是明确某类或某组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明确能够满足技术上和组织上所要求的工作与员工的社会和个人方面所要求的工作之间的关系。
岗位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内容设计、工作职责设计和工作关系设计3个方面。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就是有效运用人力资源去实现组织的战略性要求和目标。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被分成两个部分,一是人力资源战略,二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人力资源战略是指人力资源在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产生何种作用,即根据组织自身情况选择人力资源实践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指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即在人力资源战略模式的指引下,具体如何实现选人、育人、用人和留人,包括招聘、培训开发、薪酬福利和绩效考核等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行为。
人力资源预测包括组织内部、外部的人力供给预测和组织的人力需求预测。内部供给预测与组织中各类人员的劳动力年龄分布、离职、退休和新员工情况等组织内部条件有关。外部供给预测主要考量人力市场上相关人力的供给量与供给特点。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一个重要差别在于:需求预测是研究组织内部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而供给预测则是研究组织内部的供给和组织外部的供给两个方面。
预测内部人力资源供给的思路是:首先确定各个工作岗位上现有的员工数量,然后估计在下一个时期每个工作岗位上留存的员工数量,这就要估计有多少员工将会调离原来的岗位甚至离开组织。
人员的招聘活动通常包括招聘计划制订、招聘信息发布、应聘者申请、人员甄选与录用和招聘评估与反馈等。
面试的程序包括面试前的准备、实施面试和评估面试结果。
按照面试问题的结构化程度,可以将招聘面试类型分为非结构化面试、半结构化面试和结构化面试。
一般来说,新员工需要培训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组织的管理标准、行为规范、工作期望、传统与政策等:②新员工需要被社会化,即需要学习整个组织和管理层所期望的态度、价值观和人员特质等;③工作中所需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内容。
组织通过培训让员工获得的新知识、技能、经验和态度等,如果不能迁移到工作中或在一定时间内不能维持,那么培训的价值是很小的。培训迁移重点关注的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能否转变为行为和结果,所以在人力资源开发领域,我们更关心的是在什么条件下更容易出现培训迁移。
有效的薪酬体系必须满足公平性要求。
薪酬体系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组织的基本薪酬的基础。国际上通行的薪酬体系有两类三种,即基于职位的薪酬体系和基于任职者的薪酬体系,后者又包括技能薪酬体系和能力薪酬体系。
薪酬等级结构的构成要素包括:①薪酬等级数;②目标薪酬,即每个或每级职位的
目标薪酬(通常称为中点,基准点等);③薪酬级差,薪酬等级中相邻两个等级的目标薪酬之间的差额;④薪酬幅度,每级职位薪酬的范围幅度(即以目标薪酬为中点,薪酬最低点与最高点之间的差额);⑤薪酬重叠情况(即相邻两级别之薪酬的重叠程度)。
组织薪酬调整包括薪酬水平的调整和薪酬结构的调整,目的是适应组织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员工的职业规划方案必须能够适应组织发展的需要,适应组织在员工招聘方面竞争的需要,适应当前或未来实施的组织结构。
流程是指工作活动流转的过程。
流程的基本要素包括:流程的输入资源、流程中的若干活动、活动的相互作用、输出结果、客户、最终流程创造的价值。
流程的特点主要包括:目标性、内在性、整体性、层次性。
端到端的流程是指从获取业务对象需求开始,到业务对象满意结束,也就是要以终为始,目标导向。
设定流程规划的目标要考虑本组织的实际情况,如目标的急迫性、目标实施的路线图、目标的可实施性等各种因素。
不同的组织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业务情况来建立流程框架和流程清单。美国生产与质量中心(America Product&Quality Center,APQC)结合美国近百家高业绩组织的流程实践,提出了一套流程框架:
组织流程通常可分为:战略流程、运行流程和支持流程。
保障流程管理有效执行:理解流程是执行流程的前提、做好流程变更后的推广、新员工入职流程制度培训、找对流程执行负责人、流程审计及监控、把流程固化到信息系统中、把流程固化到制度中、流程文化宣导。
常见的流程检查方法主要有流程稽查、流程绩效评估、满意度评估和流程审计等。
实施知识管理一般遵循的原则包括:①领导作用。②战略导向。③业务驱动。④文化融合。⑤技术保障。⑥知识创新。⑦知识保护。⑧持续改进。
知识管理的流程依附于知识价值链。
一般来说,知识价值链过程主要包括:知识创造、知识分类、知识审计、知识储存、知识分享、知识更新。
显性知识是在一定条件下,即特定的时间里具有特定能力的人,通过文字、公式、图形等表述或通过语言、行为表述并体现于纸、光盘、磁带、磁盘等客观存在的载体介质上的知识。
隐性知识是难以编码的知识,主要基于个人经验。在组织环境中,隐性知识由技术技能、个人观点、信念和心智模型等认知维度构成,隐性知识交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人经验和认知,难以交流和分享,例如主观见解、直觉和预感等这一类的知识。
识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遵循以下3条原则:①积累原则。②共享原则。③交流原则。
知识获取是对组织内部已经存在的知识进行整理积累或从外部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获取的本质在于知识量的积累。
组织知识库的建设,一般步骤包括分析构建目标、构建知识库框架、净化数据与知识去冗、知识整序、实施和联网。
知识协同具有面向知识创新、知识互补性、共赢性、知识协同平台支撑和“1+1>2”的效应涌现等特征。
知识传播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一部分人员借助特定的知识传播媒介,向另一部分人员传播特定的知识与信息的活动过程,同时期待达到最初期望的传播效果。
知识服务是从大量隐性和显性信息资料中,依据需求将知识提炼出来,并有针对性地解决服务对象问题的过程,是以资源建设为基础的高级信息服务。
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通常包括:组织、供应商、营销中介、客户、竞争者、公众等。
市场营销的宏观环境通常包括人口、经济、自然、技术、政治与社会,以及文化等。
组织的营销控制需要重点关注营销活动管理、整合营销沟通和人员销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