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NN-近邻算法 及 模型的选择与调优(facebook签到地点预测)


    什么是K-近邻算法(K Nearest Neighbors)

    1、K-近邻算法(KNN)

    1.1 定义

    如果一个样本在特征空间中的k个最相似(即特征空间中最邻近)的样本中的大多数属于某一个类别,则该样本也属于这个类别。

    来源:KNN算法最早是由Cover和Hart提出的一种分类算法

    1.2 距离公式

    两个样本的距离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又叫欧式距离

    距离公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KNN核心思想:
    你的“邻居”来推断出你的类别

    • 计算距离:
      • 距离公式
        • 欧氏距离
        • 曼哈顿距离 绝对值距离
        • 明可夫斯基距离

    2、电影类型分析

    假设我们有现在几部电影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 7号电影不知道类别,如何去预测?我们可以利用K近邻算法的思想
    下方是根据欧氏距离计算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K值是重要影响元素:
    当我们看,如果k=1,假如只有第二行一个”邻居“,那么就计算的距离误差就比较大,样本量过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k=7,也就是再多一行数据,假设是“封神榜”,那么也就是说邻近的算法中,动作片的类占多数,那么我们就会将位置的那行数据预测为动作片,但是实际位置那行数据的接吻镜头是比较多的,应该是个爱情片,所以预测也是错误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总结:
      • k 值取得过小,容易受到异常点的影响
      • k 值取得过大,样本不均衡的影响

    3、K-近邻算法API

    • sklearn.neighbors.KNeighborsClassifier(n_neighbors=5,algorithm=‘auto’)
      • n_neighbors:int,可选(默认= 5),k_neighbors查询默认使用的邻居数
      • algorithm:{‘auto’,‘ball_tree’,‘kd_tree’,‘brute’},可选用于计算最近邻居的算法:‘ball_tree’将会使用 BallTree,‘kd_tree’将使用 KDTree。‘auto’将尝试根据传递给fit方法的值来决定最合适的算法。 (不同实现方式影响效率)

    4、代码:鸢尾花案例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
    用KNN算法对鸢尾花进行分类
    :return:
    """
    # 1)获取数据
    iris = load_iris()
    # print(iris)
    # print(iris.target_names)
    # print(iris.DESCR)
    
    # 2)划分数据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iris.data, iris.target, test_size=0.3, random_state=22)
    
    # 3)特征工程:标准化
    transfer = StandardScaler()
    x_train = transfer.fit_transform(x_train)
    x_test = transfer.transform(x_test)
    
    # 4)KNN算法预估器
    estimator = KNeighborsClassifier(n_neighbors=3, algorithm='auto')
    estimator.fit(x_train, y_train)
    
    # 5)模型评估
    # 方法1:直接比对真实值和预测值
    y_predict = estimator.predict(x_test)
    print("y_predict:\n", y_predict)
    print("直接比对真实值和预测值:\n", y_test == y_predict)
    
    # 方法2:计算准确率
    score = estimator.score(x_test, y_test)
    print("准确率为:\n", score)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那么说来说去,“邻居的数量” K 到底怎么取呢?
    这就涉及到模型的选择与调优了;

  • 相关阅读:
    03大数据技术之Hadoop(HDFS)
    About 12.4 This Week
    JavaScript 64 JavaScript 函数 64.6 JavaScript 闭包
    Spring之依赖注入
    Leetcode20-有效的括号详解
    Java IO流 要点
    逐字稿 | ViT论文逐段精读【论文精读】
    Godot导出Windows版本图标未更换的问题
    大学解惑08 - 做一个简单的先注册再登录功能
    简单聊聊羊了个羊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qq_42402817/article/details/133893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