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笔记—《如何阅读一本书》


      近2个月读到了两本书印象很深刻,《做研究是有趣的》非常适合人文社科研究生学习如何阅读文献,当然理工科也可以参考。最近就是这边《如何阅读一本书》。
      本书简单言之,读书是一门学问的话,要如何入门,读到哪种程度,怎么算读完、读懂一本书,如何看待书中的内容。
      书中将阅读大体分为三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这正对应不同时期(小学、初中、高中)语文考试不同题型变化,因为对我们的阅读要求不断在提高。
      最高阅读层次是主题阅读,是衔接本科、研究生阶段的阅读要求。要求如何对一类主题进行批判性阅读,这恰与文献综述异曲同工。

    一、阅读的层次

      阅读的层次是递进的,第四层是最高的阅读层次,包含了所有的阅读层次,也包含了所有层次。

    1、主动阅读的基础

      阅读的目标:为获取资讯而读 or 为获取理解而读
        第一种只能消遣时间,只运用了记忆力。第二种才可以增进理解力,被启发,能够解释事情之间的差异。
      阅读就是学习:指导型学习 以及 自我发现型学习之间的差异
        第一种是辅助性学习,第二种是自我学习。自我学习的时候,会更多的进行思考,思考是主动阅读的开始。
      错误观念:读得多就是读的好。

    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1)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这本书的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
    (2)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这些组合成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讯息。
    (3)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除非你能回答前两个问题,否则你没法回答这个问题。在你判断这本书是否有道理之前,你必须先了解整本书在说些什么才行。然而,等你了解了一本书,如果你又读得很认真的话,你会觉得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个自己的判断。光是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够的。
    (4)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2、基础阅读(第一层)

      摆脱了文盲的状态,通常是在小学完成。
      这个层次阅读中,问读者的问题是:“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3、检视阅读(第二层)

      特点在强调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功课。
      这个层次阅读中,问读者的问题是:“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这本书在谈什么?”“作者借用怎样架构,来陈述自己观点?”

    (1)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系统化略读)

      a) 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b) ** 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
      c) 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大多数论说类的书籍都会有索引。
      d) 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
    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e) 从你对一本书的目录很概略,甚至有点模糊的印象当中,**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很多会有),就要仔细地阅读这些说明。
      f) 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

    (2)粗浅的阅读、速度
      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以下简短的几句话是本章的摘要。
         阅读的速度并非只有单一的一种,重点在如何读出不同的速度感,知道在阅读某种读物时该用什么样的速度。超快的速读法是引人怀疑的一种成就,那只是表现你在阅读一种根本不值得读的读物。更好的秘方是: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慢不该慢到不值得,快不该快到有损于满足与理解。不论怎么说,阅读的速度,不论是快还是慢,只不过是阅读问题一个微小的部分而已。
         略读或粗读一本书总是个好主意。尤其当你并不清楚手边的一本书是否值得细心阅读时(经常发生
    这种情况),必须先略读一下。略读过后,你就会很清楚了。一般来说,就算你想要仔细阅读的书也要先略读一下,从基本架构上先找到一些想法。
         最后,在第一次阅读一本难读的书时,不要企图了解每一个字句。这是最最重要的一个规则。这也
    是检视阅读的基本概念。不要害怕,或是担忧自己似乎读得很肤浅。就算是最难读的书也快快地读一遍。当你再读第二次时,你就已经准备好要读这本书了。
        我们已经完整地讨论过第二层次的阅读—检视阅读。我们会在第四篇时再讨论同一个主题,我们会
    提到检视阅读在主题阅读中占有多么重要的角色。主题阅读是第四层次,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
         无论如何,你应该记住,当我们在本书第二篇讨论第三层次的阅读—分析阅读时,检视阅读在那个
    层次中仍然有很重要的功能。检视阅读的两个步骤都可以当作是要开始做分析阅读之前的预备动作。第一阶段的检视阅读—我们称作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帮助阅读者分析在这个阶段一定要回答的问题。换句话说,有系统略读,就是准备要了解本书的架构。第二阶段的检视阅读—我们称之为粗浅的阅读—帮助阅读者在分析阅读中进人第二个阶段。粗浅的阅读,是阅读者想要了解全书内容的第一个必要步骤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4、分析阅读(第三层)

      全盘阅读、完整阅读,最好的阅读方式,无限制完成时间。
      分析阅读擅长寻求理解,如果只是获取资讯、消遣,无需使用。

      第一阶段:掌握结构大纲,第二阶段:诠释作者的意图,第三阶段:评论、公正批评这本书;
      “用你自己的话来说”,是测试你懂不懂一个句子主旨的最佳方式。如果你无法放下作者所用的字句,那表示作者传给你的,只是这个“字”,而不是他的“思想或知识”。
      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

       现在我们已经大致完成了分析阅读的举证与讨论。我们现在要把所有的规则按适当的次序,用合宜
    的标题写出来:
     一、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
       (1)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2)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4)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二、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诊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5)诊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三、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A.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你说出:“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注意:关于最后这四点,前三点是表示不同意见的准则,如果你无法提出相关的佐证,就必须同意
    作者的说法,或至少一部分说法。你只能因为最后一点理由,对这本书暂缓评论。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二、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

    1、实用型的书
      主要传达的是知识
      任何实用性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关心的实际问题,除非你实际去做了。

    2、想像文学
      主要阐述一个经验本身,不要抗拒想像文学带来的影响力。
      我们都是经由感官和想像来体验事情,运用判断与推论、也就是理智,理解事情。
      一篇故事的大意总是在情节之中。

    三、阅读的最终目标

    1、主题阅读(第四层)

      在做主题阅读时,会阅读很多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的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书都涉及的主题。读者需架构出主题分析逻辑图。

    (1)检视阅读的重要性

      方法:快速浏览+粗浅阅读
      步骤:检视书单上所有的书、想如何比别人读的更快一点、最短时间内判断内容对研究主题是否重要。

    (2)主题阅读的5个步骤

      找到相关的章节=》与作者语言统一,达成共识=》厘清问题,找到问题的主旨句=》界定议题,求同存异=》分析讨论

        我们说过,在主题阅读中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准备阶段,另一个是主题阅读本身。让我们复习一下
    这些不同的步骤:
     一、观察研究范围: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
         (1)针对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目。你可以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的建议与书中的书目索引。
         (2)浏览这份书目上所有的书,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就你的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二、主题阅读:阅读所有第一阶段收集到的书籍
         (1)浏览所有在第一阶段被认定与你主题相关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2)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无论作者是否实际用到这些词汇,所有的作者,或至少绝大部分的作者都可以用这套词汇来诠释。
         (3)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无论作者是否明白谈过这些问题,所有的作者,或者至少大多数的作者都要能解读为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他们的回答。
         (4)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你要记住,各个作者之间或之中,不见得一定存在着某个议题。有时候,你需要针对一些不是作者主要关心范围的事情,把他的观点解读,才能建构出这种议题。
         (5)分析这些讨论。这得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突显主题。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地界定出来。
          注意:理想上,要一直保持对话式的疏离与客观。要做到这一点,每当你要解读某个作家对一个议题的观点时,必须从他自己的文章中引一段话来并列。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2、心智成长

      阅读越主动,就读得越好。所谓主动阅读,就是能提出来问题。阅读任何一本书要提出对应的问题,并以不同的方式回答。
      要找出对自己有特殊价值的书,而不是摸到任何书或文章都读。
      人30岁身体到达巅峰,但我们的头脑却可以无限地成长与发展下去。

  • 相关阅读:
    「Spring」认证安全架构指南
    Python | Leetcode Python题解之第198题打家劫舍
    这款开源神器,让聚类算法从此变得简单易用
    高并发架构设计(三大利器:缓存、限流和降级)
    如何快速学习AdsPower RPA(1)——简单、进阶部分
    最佳开源DEM全国、省、市、县DEM数据分享
    所有单片机使用的汇编语言是统一的吗?
    手机里的待办事项怎么设置自由排序
    美容院沙龙活动方案
    【从0到1设计一个网关】基于Hystrix实现熔断降级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S_AGZX/article/details/133748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