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创立字节跳动,10年时间做到了世界第一
创业的第一性原理的充分体现
全文 12 万字 / 5 个小时
🤔️ 张一鸣是如何自我管理的
📈 如何做产品和用户增长
💪 如何和对手竞争的哲学
⭕️ 张一鸣是如何打造班底的
🌱 张一鸣是如何培养年轻人的
🌞 愿景和价值观如何塑造
🧬 张一鸣谈如何形成组织
🏢 张一鸣谈公司如何治理
🆕 张一鸣谈如何技术创新
🤝 张一鸣谈如何业务拓展
❤️ 张一鸣谈社会责任
🌍 张一鸣谈如何国际化
⬇️⬇️⬇️
1/n
一、张一鸣是如何自我管理的 🤔️
>> 选择南开我2001年走进南开的时候,实在不会想到,15年后的今天我会站在这里。不知道大家是因为什么来到了南开。我还能非常清楚地回想起高三报志愿时,给自己定了四个标准:第一,必须是一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不要像中科大那样,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供求关系不平衡,找女朋友难度太大;第二,必须要靠海,是因为我喜欢吃海鲜;第三,不能离家近,免得父母总找到宿舍楼下来;第四,冬天要会下雪,我是福建人,确实没见过雪,真的很想玩。几个维度综合起来就是:一个冬天会下雪的,有很多漂亮女生的,滨海大都市……筛选下来发现,符合上面几个条件的没有其他学校,只有一所——南开大学。——2016年9月18日南开开学讲话
>> 追求另一半当时张一鸣的一个同乡电脑坏了,他跑去帮她修电脑,回到宿舍时就兴奋地说,哇,她们宿舍一个女孩子不错!接着就总去修电脑,在BBS上聊天,经常约她出来玩,然后表白,被拒绝。“被拒后没有表现出一点气馁,”梁汝波说,“有什么呀,他说,照样约出来玩。”有一次,梁汝波和女朋友还有张一鸣和这个女孩子一起去北戴河玩,玩到张一鸣身上只剩最后几个硬币时,他说,我们把它花光。于是张一鸣和这个女孩子就拿着这几个硬币去了一趟网吧,回来时便牵着手了。这个女孩子便是张一鸣现在的妻子。——2014年12月今日头条C轮融资后,张、梁二人接受采访
>> 修电脑我在南开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同伴。作为一个不怎么参与集体活动的理工男,怎么保持社交呢?主要靠修电脑和编程建网站……后来同学聚会,打招呼的方式基本是:嗨,你的电脑还是我装的。当年PC整机还不普及,于是我常年混迹天津的硅谷——鞍山西道……帮大伙挑配件。——2016年9月18日南开开学讲话
>> 看传记怎么面对枯燥的生活?人物传记是非常好的心灵鸡汤。我读了很多人物传记,如果说收获,就是发现那些伟大的人,在成为伟大的人之前,也是过着看起来枯燥的生活,每天都在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但这些事情最后从点连成线,成就了他们。——2017年11月15日南开校友会演讲
>> 不计较工作我工作时,不分哪些是我该做的、哪些不是我该做的。我做完自己的工作后,对于大部分同事的问题,只要我能帮助解决,我都去做。当时,Code Base中大部分代码我都看过了。新人入职时,只要我有时间,我都给他讲解一遍。通过讲解,我自己也能得到成长。还有一个特点,工作前两年,我基本上每天都是晚上十二点以后才回家,回家以后也编程到挺晚。确实是因为有兴趣,而不是公司有要求。所以我很快从负责一个抽取爬虫的模块,到负责整个后端系统,开始带一个小组,后来带一个小部门,再后来带一个大部门。——2016年今日头条Bootcamp演讲
>> 不设边界我做事从不设边界。当时我负责技术,但遇到产品上有问题,也会积极地参与讨论、想产品的方案。很多人说这个不是我该做的事情。但我想说:你的责任心,你希望把事情做好的动力,会驱动你做更多事情,让你得到很大的锻炼。我当时是工程师,但参与产品的经历,对我后来转型做产品有很大帮助。——2019年字节跳动九周年演讲
>> 参与更多业务我参与商业的部分,对我现在的工作也有很大帮助。记得在2007年底,我跟公司的销售总监一起去见客户。这段经历让我知道:怎样的销售才是好的销售。当我组建今日头条招人时,这些可供参考的案例,让我在这个领域不会一无所知。——2016年今日头条Bootcamp演讲
>> 练习保持耐心我毕业后参与创立了酷讯、饭否、九九房,到现在的今日头条,每一段创业经历,都挺寂寞的,尤其在苦闷纠结的时候。还有一个因素,前些年,创业环境还不像今天,也没有什么车库、创业咖啡馆,盛总(盛希泰)也没做孵化器,一堆公司都在五道口华清嘉园、东升园创业。平时在居民楼里查资料、研究用户需求、敲代码,谁也不认识你,也可能你的想法都不错,但不会马上转化到产品上,你必须要承受那样漫长时光的煎熬。现在回想,耐心非常重要,不仅是等待的耐心,还要有耐心作深入思考,找到更多更好的合作伙伴。——2017年11月15日南开校友会演讲
>> 耐心倾听意见再回看去年6月,尽管有些意见是建立在不了解我们的基础之上,但也有些是中肯善意而且应该认真对待的,我们都耐心地倾听,并努力改善我们的服务,做更多说明工作。所以,回头看,感谢当年的那些批评者。因为那些批评,让我们投入更多的力量,帮助内容生产者最快地找到自己的用户,我们未来还会开放更多工具协助内容生产者,比如广告。我们很清楚,只有帮到大家,才能帮到自己。——2015年4月23日《成都商报》采访
>> 耐心面试搭建团队在九九房进入商业化后,我觉得一个运营出身的、对商业敏感的人会更擅长这类商业运作,所以我们找到了一个资深的管理人,接替了我的工作。而我对移动互联网比较感兴趣,所以后来在2012年初建立了字节跳动科技。我之前的技术人脉比较好,与很多大公司技术人员,比如奇虎、百度、谷歌、微软,都共事过。在建立了字节跳动后,我面试过很多人,至少500人。在最初建立的技术团队里,也有一些是我曾经的同事。——2013年3月17日CSDN采访
>> 知道时间花在哪里给两天假期的计划。有效性的第一步:知道时间都花在哪儿,排出工作优先级。——2012年4月张一鸣微博
>> 精力放在重点上充分放权,当公司在有100人之前时,我管理得还是很细致的;200人之后,我就开始放权,反正也管不了了。我把精力主要放在两件事上:一是产品和技术;二是招聘。这两块,再小的细节我都会过问。但市场和销售,我基本上从不介入。——2015年4月29日《好奇心日报》采访张一鸣
>> 管理精力,保证睡眠睡前五不宜:不宜看有启发的书、不宜看邮件、不宜看数据、不宜看产品、不宜总结工作。否则就容易思维太兴奋,睡不着或睡不深。睡不着其实还好,最讨厌睡觉还在想问题的状态,感觉就像高中有时遇到的做梦在做题!——2012年5月张一鸣微博
>> 细化问题知行合一真难,中间差的是什么?——2011年5月张一鸣微博
>> 少谈主义少谈些主义,多认真解决问题,做一步看几步。为理想的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努力,没有解决好现实问题,忽视了需求,好人也没办好事。——2012年5月张一鸣微博
>> 不要愿望式分析问题八个case出了四个错误,工程师说我再看看它们是不是个例。我说:你是不是希望问题是个例,而不是分析它们是不是问题。——不能愿望式分析问题。——2012年6月张一鸣微博
>> 抗压问:别人都说你抗压能力很强,你怎么看?张一鸣:我表面上看起来确实很平静,内心和表面差不多,多数时间也比较平静,当然,偶尔有波澜。问:你觉得自己有事业心吗?张一鸣:如果把很投入地做成一件事当作有事业心,那我还是有的。问:平时有运动的习惯吗?张一鸣:以前没有,但是从今年开始我觉得有必要开始锻炼了,因为熵值在增加。问:熵值?张一鸣:它表示一种无秩序的程度,对于人来说,脂肪就是混乱无序的。问:很少见你穿西装,是因为不习惯吗?张一鸣:其实我对穿着没讲究,西装的话,拆开之后还要折回去,太麻烦了所以尽量不穿。——2015年《芭莎男士》对谈张一鸣
>> 窗口期要延迟满足感缺什么说什么。我是比较保守(的人),比如很多公司花钱都是花了再融,而我总是预留足够的钱。保守的本质是因为我很相信“延迟满足感”,如果一件事情你觉得很好,你不妨再往后delay一下,这会让你提高标准,同时留了buffer。很多人人生中一半的问题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没有延迟满足感。延迟满足感的本质是克服人性弱点,而克服弱点,是为了更多的自由。以前我的投资人建议,你应该尽快推广,但我觉得不ready就会一直不做。事实上直到你的竞争对手发力之前,都是你的窗口期。华为就是一家懂得延迟满足感的企业,他们花了大力气在研发上——这些都不是短期见效的事情。——2016年12月14日张一鸣接受《财经》采访
>> 如何延迟满足感延迟满足感经验:涵蓄情绪,让自己静止,不要在沟通交流的时候走动、晃动,情绪跳动,会让思维失去精确控制。——2010年12月张一鸣微博
>> 常言道:以大多数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我的版本:以大多数人满足感延迟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什么是努力?早出晚归,常年不休的人很多,差别极大,区别好像不是努力。——2012年6月张一鸣微博
>> 缺少批评就自我批评我很早以前就意识到,公司规模扩大了,CEO角色也会很容易陷入到一个不利的局面里——公司周围很少有人能够给自己提有效的要求和批评。——2016年1月张一鸣获“创业邦年度创业人物”演讲
>> 越满足越要自省这种氛围下,创业者很容易会滋生出不自觉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会像病毒一样影响、侵入我们的深入思考能力,这个时候引入适当、可管理的沮丧,反而能让人保持清醒。我觉得人的最佳情绪状态其实是在轻度喜悦和轻度沮丧之间,没有大喜,也没有大悲,让情绪居于两者之间,处在一种可以做适度管理的状态,是我个人比较欣赏的一种状态。——2016年1月张一鸣获“创业邦年度创业人物”演讲
>> 决策形式化Formalize decision-making process。很多时候,我们问当时为什么这么选,经常听到:当时也没怎么想;忘记是怎么想的;开始×××,后来就×××;来不及想。当我听到formalize decision的说法的时候,开始尝试将决策作为一个明确的过程认真对待,并对重要决策记录以复盘,以认识自己。——2012年9月张一鸣微博
二、如何做产品和用户增长 📈
>> 与趋势站在一起2008年的时候,苹果上线了APP Store,向全球开发者开放自己的平台。当时我还在酷讯,有朋友告诉我,可以给iPhone开发专属应用了。我当时的反应是:这个事也太小了吧?我们那一批创业者想要做的是系统、软件,最低程度也该是一个网站吧?我想,怎么会有人跑到一款手机的系统上去做一个应用啊?如果说有开发团队把这个作为自己的主营业务,我会感觉他们疯了。然而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无数创业者,都开始为手机开发应用。智能手机从改变软件行业开始,几乎改变了世界上每一个行业,而媒体行业也是这个故事里的一部分。未来总是难以预见的。但是回过头来看这件事,在2008年的时候,一定已经有一小拨创业者,因为苹果的APP Store,看到了移动互联网可能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之后,他们通过自己的工作,最终让一个很小的趋势,变成了我们今天所身处的“未来”。——2016年1月15日今日头条未来媒体峰会
>> 顺应智能推荐的趋势比如,家庭主妇会收到家常食谱的信息,体育爱好者会看到足球比赛推送。今日头条根据用户特征、环境特征、文章特征等数据,进行组合推荐。这背后是数据挖掘、神经网络、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当整个内容行业从编辑分发拐入机器智能分发时,去中心化模式让广告的分发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我们知道,广告离不开三个环节,生产、分发和消费,而智能推荐的时代中,这三个端口正在发生改变,以顺应智能推荐技术这一趋势。——2016年10月20日金投赏论坛演讲
>> 移动互联网的特征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一个“双向”的特征,即用户行为可以随时返回到内容发布者,并且内容发布者也有机会不经过第三方就能直接和用户发生联系。显而易见,移动互联网可以同时提供连接和信息服务。所以,我们不仅帮助用户找到优质的内容,同时也帮优质的内容找到优秀的读者。比如,有关科学、历史或者文化的内容,可能很难在邮局和机场这种地方发布,但有了推荐引擎以后我们就有机会推荐给用户。所以现在我们发现,在今日头条上已经产生了一些特别的信息爱好。——201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分论坛演讲
>> 移动流量快速上升期对互联网时代来说现在是巨变的时代,PC互联网的流量不再上升,移动互联网的流量正在快速上升,智能手机的兴起改变了太多行业:纸质地图没有了,闹钟没有了,相机没有了。对媒体行业而言也带来了非常巨大的改变,在互联网刚刚出现时,纸媒的发展还是上升的,那时的电脑不能随身携带。但移动互联网时代,第一次大幅度改变了局面,95%以上的事务可以在移动终端上完成。——2015年9月5日中国青年领袖公益演讲
>> 随刷随有的信息流有些是因为太难用,门槛很高,导致最后只有geek(极客)才用。还有一些是没有“穿透”,订阅、选择类别等各种功能,他们把产品想得太复杂。为什么我们没有做这样的产品?因为我们始终认为信息的效率比信息的展示更重要。最早期的今日头条,没有频道没有个性化甚至没有图片,打开就是纯信息流。当时我们的判断是——移动互联网,高频应用,主产品是唯一的;同时要专门为移动创造内容,而不是把杂志内容搬过来,后来我们做了今日头条号。——2016年12月14日张一鸣接受《财经》采访
>> 广告也可信息流从广告的生产方面来说,现在需要像做内容一样去做广告。在智能分发时代,广告信息化是我认为的一个趋势。因为个性化推荐,推荐的是信息。而广告也是信息的一部分,它是有商业价值的信息。现在,强行插入的干扰阅读的广告不再是好的模式。当年门户网站的广告就是挂两边,甚至在网页旁边飘,挡住用户的视线,非常影响阅读体验。而我们商业化的目标是让广告成为一条有用的资讯。广告必须具备可读性,之后它就能直接产生价值了。比如一个新品上市信息,或一个试驾活动,这种既具备商业价值,同时又具有可读性和可服务性的广告,我们就把它当做正常的内容推荐给用户。2012年初的时候,我去见投资人,他们当时还跟我说,移动屏幕这么小,你们广告肯定很不赚钱,因为屏幕小,广告的展示位也少。但是我们推出了信息流广告,生产出来的广告可以像信息一样分发,信息流广告可以不断刷新,没有展示位数量的限制,更不会像以前那种打扰用户体验。可以说,它就是一种信息。我们的广告都很明确地标注了广告字样,但是因为推荐系统精准推荐,且是有用的资讯,所以转化率都很不错,很多用户都不会介意它是广告。这也是我认为今日头条广告ROI(投资回报率)更高的表现。——2016年10月20日金投赏论坛演讲
>> 先做产品,快速迭代搞笑囧图是内涵段子的大哥,内涵段子之前先出的笑话类产品是搞笑囧图。其实这些产品都涵盖了之前的想法,只不过以一种比较接地气的想法诞生。因为当时的移动互联网发展非常快,我们希望快速推出产品以获取用户来验证想法。这个想法其实已经覆盖了最早初心的各个点。当然有一个问题,当我拿这些产品说服投资人的时候还可以,但想说服那些高段位的副总裁候选人肯定不行,他们会想,这么low的东西我怎么可能会加入呢?甚至工程师都有不来的。——2016年3月今日头条年会演讲
>> 先试局部,再做整体2012年5月,我们有了内涵段子,后来才有今日头条。今日头条基本上把我们的想法比较成型地完整地体现出来。我们确实不是一个新闻客户端,最早期希望把创作、分发、讨论各种内容覆盖,做最懂你的信息平台。从我们的出发点可以看到,过去四年这个出发点并没有变过,在2012年初就想好了。——2016年3月今日头条年会演讲
>> 起名字对于今日头条未来的发展,我希望它不仅仅推送人们感兴趣的新闻,它还可以推送广告,甚至推送商品。有人可能说今日头条取了一个新闻媒体的名字,不能推广告推产品,那Face-book(脸书)也不是book(书)嘛。在我眼里,一篇新闻是信息,一篇游记也是信息,一篇学术论文也是信息,一个你很需要的商品也是信息。只要是真实的、不欺诈的,我推荐给你并且标明是商品就可以了。——2014年张一鸣极客公园演讲
>> Byte Dance(字节跳动)在2012年底,就在锦秋家园里,我们开始讨论国际化的事情。我们在取“字节跳动”这个名字的时候,也想好了ByteDance这个英文名。那时候,同事中也没几个人出过国。但我们觉得,移动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机会在全球都存在。——2019年字节跳动七周年演讲
>> 研究相关赛道的公司Digg被50万美元收购是真的吗?多么不靠谱的事情。虽然团队不济,被Reddit(红迪网)超过,但按他们的流量,仅仅只放广告联盟的广告,每个月应该也有几十万美元,有什么特殊情况?——2012年7月张一鸣微博
>> 热度排序算法包括Reddit,包括Hacker News,打开都是H5页面,非常简单,都是一条条的信息,我觉得这个形式很好。不像很多门户网站的手机版,他们标题都是对齐的,很讲究形式,还要加频道,搞得很复杂。所以我们最早做产品的时候,我一开始就觉得什么功能都不要加,就是一个feed,然后做到随刷随有。另外就是根据用户行为按热度排序,虽然没有完全做到个性化,但当时也是可以的。——2019年《沸腾新十年:移动互联网丛林里的勇敢穿越者》作者拜访张一鸣
>> 在地铁上的观察2007年我买了第一台苹果机,苹果一代,2009年我买了自己的第一台安卓手机,摩托罗拉的比较好的机型,底下横着推出键盘,但很不好用。一年后,我看到地铁上开始有大量的人在使用智能手机,这时候手机的软硬件性能已经OK,我觉得可以慢慢发展出一个很大的移动应用生态了。——2019年《沸腾新十年:移动互联网丛林里的勇敢穿越者》作者拜访张一鸣
>> 地铁刷手机移动互联网对于传统媒体的影响远大于PC,PC对纸媒有影响但无冲击,当人们出门或者坐地铁时仍然需要报纸,但现在的手机几乎做到全天候随时随地。——2014年2月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
>> 介质变化如果对互联网、对国外互联网了解更多的一些朋友会发现,即使在互联网时代,在互动、创作、分享方面也有专门的公司,像美国有Disqus,中国有bShare的分享插件,也有非常多的用户使用,专门做这个文章的分享。很多网页上面都有一个小按钮,一点开,会出现一系列图标分享到哪儿,这是专门为分享做改进的互联网的技术公司。所以每一个环节都在不断地创新,都不断地有新的东西出来。在创作领域也是,从博客到微博,不断创造一种新的方式,它可能是品牌的变化,比如微博是题材的变化,创造内容的方式也在不断进化,这些进化都跟互联网产品、跟技术有很大的关系。已经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随着带宽的提高,这三五年已经看到一个重大的变化,文本越来越向多媒体转化,以前很少有网站一打开就是一系列大图,现在这种设计方式已经越来越普遍了,这个前提是带宽技术的变化。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话,六七年前,中国和美国都有一系列把热门内容做出来的产品,像大企网,网民把热的内容点出来,现在也越来越个性化,出现了按主题的内容,比如互联网技术板块或者媒体板块,像天涯就是按主题内容在改变。——2013年12月张一鸣在钛媒体Ti创新者大会演讲
>> 主要需求新浪微博告诉我们,只要抓住主要需求,产品再糙也能取得一定的成功。——2012年7月微博
>> 坚定创新在当时,做推荐引擎对创业公司来说难度还是很高的,那时候有很多人在做类似的APP,有些人是靠不可扩展的运营,有的人尝试通过简单的定制实现个性化,真正下决心做推荐引擎的公司很少,失败的很多。但我们觉得,如果不解决个性化的问题,我们的产品只是做些微创新,也许能拿到一些移动互联网的红利,但不可能取得根本的突破,不能真正地创造价值。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努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19年字节跳动七周年演讲
>> 推荐引擎从成立那天起,今日头条一直是智能推荐最早的、最积极的探索者,将“做最懂你的信息平台,连接人与信息”作为我们的使命。创作者发布内容,通过算法匹配,推荐给对这些内容感兴趣的粉丝,两方通过推荐引擎建立起联系。天长日久,我们对创作者和粉丝的信息匹配越来越精准,促进他们彼此之间建立连接。另一方面,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阅读、分享、评论和收藏,算法积累了越来越多的作者与粉丝的互动数据,进一步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整个推荐系统的运行,实现更精准的推荐。下一步,我们将从智能分发时代走向智能分发和粉丝分发相结合的“智能社交”时代。我们相信这也是社交媒体的2.0时代,通过智能推荐更有效率地获取粉丝。——2017年11月22日第三届今日头条创作者大会演讲
>> AB测试是工具同理心是地基,想象力是天空,中间是逻辑和工具。AB测试只是一个工具而已,是测不出用户需求的,同理心才是重要的基础。如果没有同理心,做出的产品肯定没有灵魂,不能满足用户需求。但是光有同理心还不够,这样只能做出有用的产品。想要做出彩的产品,想象力非常重要。在今日头条还非常简陋、信息非常少的时候,我们就想象着今日头条的feed连着一根智能的天线,天线连着无边的信息海洋,每一刷,就会从海洋取回此时此刻此地你最感兴趣的信息。所以我们努力涵盖各种各样有用的信息,从新闻到图片,从三农到学术。抖音也是如此,想象全屏的视频让手机变成一扇窗户,你透过这个窗户看到一个丰富的世界,抖音是这个五彩斑斓世界的投影,感觉非常奇妙。如果没有想象力,你可能只会做出一款对口型的热门应用或者搞笑视频软件,抖音也不可能从一款炫酷的音乐舞蹈小众软件,演化成包容美丽风光、戏曲艺术、感人故事、生活消费的大众平台。——2019年字节跳动七周年演讲
>> 务实浪漫外界对我们有很多描述,说字节跳动是个过于理性的公司,张一鸣是一个过于理性的人,什么“AB测试公司”“APP工厂”之类的,我非常不认同。昨天去锦秋家园的路上,想起这些故事,我觉得,我们是一个非常浪漫的公司啊。同事跟我说是不是叫理想主义,浪漫有点贬义,听起来不靠谱。我说不是,理想主义还不够,浪漫比理想主义更浪漫,只不过我们是务实的浪漫。什么是务实浪漫?就是把想象变成现实,face reality and change it。——2019年字节跳动七周年演讲
>> 计算用户喜好我们面临如何知道用户喜好的问题,但方法并不是直接研究喜好,而是计算希望近期达到的目标。今日头条给用户推荐资讯,我们肯定是希望用户看,我们有一个最重要指标是“信噪比”,会预测用户在100条内容里面,哪些会点击打开、评论或分享,这是不是一定能够代表他的好恶?不完全,但是接近。比如我们发现,分享、收藏和评论的用户是不一样的,我们会根据这些动作给他一个权重,让机器去预测用户行为,但机器不是直接算出“好恶”,而是根据跟他有相同属性的一群人来预测。——2015年7月14日吴晓波对话张一鸣
>> 把目标推远以前我们讲春种秋收,要很快见到成效,但这个时代的变化就是,你不需要有特别急着收获的想法。你要去想如何把优化的目标推到尽可能远;要去想,你最终想做的事情可以推演到多大。像建筑,其实它影响到城市,影响到社会。电商影响到消费方式;现在谷歌从搜索到社交、到安卓操作系统,现在到人工智能。所以我觉得,现在能够胜出的企业都已经把优化的目标推得很远。如果只考虑说怎么样六个月能拿到融资,但是再往下就没有竞争力了。——2016年4月12日王石对话张一鸣
>> 愿景要大相信在2016年我们非常有机会,并且必须成为国内最大的资讯平台。当然这并不是我们的终点,这或许是别人的终点,但不是我们的终点。我跟今日头条号的同事谈2016年的目标,他们提了一个部门愿景,想很久很久之后,始终不敢提叫作“中国第一内容创作平台”,他们提的是“逼近中国第一内容创作平台”。希望到2017年,能把“逼近”两个字去掉。到2018年,希望再进一步成为真正市场的绝对第一名,能够占到一半。到2019年全球化全面成功,能够成为全球第一的创作平台。到那个时候,我相信今日头条是有机会跻身下一个市值千亿美元的公司的。千亿美元市值的公司,这是忽悠吗?这个想法其实在融资的时候是没说的,融资的PPT上我没写它。但这个想法心里是有的,我跟少数几个同事沟通过,一直没有跟大家沟通。在年会的这个时候把这个目标跟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同来达到这个目标。最后我们再回过头来,2016年第一目标是决战国内第一!——2016年3月今日头条年会演讲
>> 理解算法理解人这两个基础之上,一方面理解了人,一方面理解了信息,就有可能让机器把这两者连接起来。我经常遇到一个问题,机器真的能理解这么准吗?纯算法真的能战胜人吗?算法不能战胜人,但是算法是基于人之上的,可以战胜人。——2013年12月张一鸣在钛媒体Ti创新者大会演讲
>> 调教算法算法是一个生命体,你要调教它,驯养它。这个想法我在2011年的时候才开始萌发,开始只是想怎么样更好地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后来研究下去,用户对信息需求有越来越多的特征,比如说,不同人的信息需求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对信息的需求也不同。算法对特征规律的总结与存储是要不断训练调教的,而且是因人而异的、动态的,就像一个自我演化的系统。你在看它(算法),它也在看你,它看你看得认不认真,并且不断地在做感知、存储、判断这一系列动作。算法是社会化的,观察你就能推导出他,因为你们有共享的特质。推荐系统很有意思,是活的,你做好了摆在那儿,它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