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结构与算法(三):栈与队列


    参考引用

    1. 栈

    1.1 栈的概念

    • 栈(stack)是一种遵循先入后出的逻辑的线性数据结构

      • 可以将栈类比为桌面上的一摞盘子,如果需要拿出底部的盘子,则需要先将上面的盘子依次取出
    • 如下图所示,把堆叠元素的顶部称为 “栈顶”,底部称为 “栈底”

      • 将把元素添加到栈顶的操作叫做 “入栈”
      • 删除栈顶元素的操作叫做 “出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 栈常用操作

    • 通常情况下,可以直接使用编程语言内置的栈类。然而,某些语言可能没有专门提供栈类(如 C),这时可以将该语言的 “数组” 或 “链表” 视作栈来使用,并在程序逻辑上忽略与栈无关的操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初始化栈 */
    stack<int> stack;
    
    /* 元素入栈 */
    stack.push(1);
    stack.push(3);
    stack.push(2);
    stack.push(5);
    stack.push(4);
    
    /* 访问栈顶元素 */
    int top = stack.top();
    
    /* 元素出栈 */
    stack.pop(); // 无返回值
    
    /* 获取栈的长度 */
    int size = stack.size();
    
    /* 判断是否为空 */
    bool empty = stack.empty();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1.3 栈的实现

    • 栈遵循先入后出的原则,因此只能在栈顶添加或删除元素。然而,数组和链表都可以在任意位置添加和删除元素,因此栈可以被视为一种受限制的数组或链表
    1.3.1 基于链表的实现
    • 使用链表来实现栈时,可以将链表的头节点视为栈顶,尾节点视为栈底
    • 如下图所示,对于入栈操作,只需将元素插入链表头部,这种节点插入方法被称为 “头插法”。而对于出栈操作,只需将头节点从链表中删除即可
      class LinkedListStack {
        private:
          ListNode *stackTop; // 将头节点作为栈顶
          int stkSize;        // 栈的长度
      
        public:
          LinkedListStack() {
              stackTop = nullptr;
              stkSize = 0;
          }
      
          ~LinkedListStack() {
              // 遍历链表删除节点,释放内存
              freeMemoryLinkedList(stackTop);
          }
      
          /* 获取栈的长度 */
          int size() {
              return stkSize;
          }
      
          /* 判断栈是否为空 */
          bool isEmpty() {
              return size() == 0;
          }
      
          /* 入栈 */
          void push(int num) {
              // 创建一个新的节点 node,并将传入的整数 num 作为节点的值
              ListNode *node = new ListNode(num);
              // 将新节点的下一个节点指向原来的栈顶节点
              node->next = stackTop;
              // 更新栈顶节点为新节点
              stackTop = node;
              stkSize++;
          }
      
          /* 出栈 */
          void pop() {
              // 从堆栈中获取栈顶元素的值
              int num = top();
              // 创建一个临时指针变量 tmp,用于保存当前栈顶元素的指针
              ListNode *tmp = stackTop;
              // 将栈顶指针指向其下一个节点,这样做相当于弹出了栈顶元素
              stackTop = stackTop->next;
              // 释放临时指针变量 tmp 所指向的节点的内存空间,即删除了栈顶元素
              delete tmp;
              // 更新堆栈的大小将其减1,表示堆栈的元素数量减少了一个
              stkSize--;
          }
      
          /* 访问栈顶元素 */
          int top() {
              if (isEmpty())
                  throw out_of_range("栈为空");
              return stackTop->val;
          }
      
          /* 将 List 转化为 Array 并返回 */
          vector<int> toVector() {
              ListNode *node = stackTop;
              vector<int> res(size());
              for (int i = res.size() - 1; i >= 0; i--) {
                  res[i] = node->val;
                  node = node->next;
              }
              return res;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3.2 基于数组的实现
    • 使用数组实现栈时,可以将数组的尾部作为栈顶。入栈与出栈操作分别对应在数组尾部添加元素与删除元素,时间复杂度都为 O(1)
    • 由于入栈的元素可能会源源不断地增加,因此可以使用动态数组,这样就无须自行处理数组扩容问题
      class ArrayStack {
        private:
          vector<int> stack;
      
        public:
          /* 获取栈的长度 */
          int size() {
              return stack.size();
          }
      
          /* 判断栈是否为空 */
          bool isEmpty() {
              return stack.size() == 0;
          }
      
          /* 入栈 */
          void push(int num) {
              stack.push_back(num);
          }
      
          /* 出栈 */
          void pop() {
              int oldTop = top();
              stack.pop_back();
          }
      
          /* 访问栈顶元素 */
          int top() {
              if (isEmpty())
                  throw out_of_range("栈为空");
              return stack.back();
          }
      
          /* 返回 Vector */
          vector<int> toVector() {
              return stack;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4 两种实现对比

    • 支持操作

      • 两种实现都支持栈定义中的各项操作,数组实现额外支持随机访问,但一般不会用到
    • 时间效率

      • 在基于数组的实现中,入栈和出栈操作都是在预先分配好的连续内存中进行,具有很好的缓存本地性,因此效率较高。然而,如果入栈时超出数组容量,会触发扩容机制,导致该次入栈操作的时间复杂度变为 O(n)
      • 在链表实现中,链表的扩容非常灵活,不存在上述数组扩容时效率降低的问题。但是,入栈操作需要初始化节点对象并修改指针,因此效率相对较低。不过,如果入栈元素本身就是节点对象,那么可以省去初始化步骤,从而提高效率

      综上所述,当入栈与出栈操作的元素是基本数据类型时,例如 int 或 double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基于数组实现的栈在触发扩容时效率会降低,但由于扩容是低频操作,因此平均效率更高
      • 基于链表实现的栈可以提供更加稳定的效率表现
    • 空间效率

      • 在初始化列表时,系统会为列表分配 “初始容量”,该容量可能超过实际需求。并且,扩容机制通常是按照特定倍率进行扩容,扩容后的容量也可能超出实际需求。因此,基于数组实现的栈可能造成一定的空间浪费
      • 然而,由于链表节点需要额外存储指针,因此链表节点占用的空间相对较大

    1.5 栈典型应用

    • 浏览器中的后退与前进、软件中的撤销与反撤销
      • 每当打开新的网页,浏览器就会将上一个网页执行入栈,这样就可以通过后退操作回到上一页面。后退操作实际上是在执行出栈。如果要同时支持后退和前进,那么需要两个栈来配合实现
    • 程序内存管理
      • 每次调用函数时,系统都会在栈顶添加一个栈帧,用于记录函数的上下文信息。在递归函数中,向下递推阶段会不断执行入栈操作,而向上回溯阶段则会执行出栈操作

    2. 队列

    • 队列(queue)是一种遵循先入先出规则的线性数据结构。顾名思义,队列模拟了排队现象,即新来的人不断加入队列的尾部,而位于队列头部的人逐个离开

    • 如下图所示,将队列的头部称为 “队首”,尾部称为 “队尾”,将把元素加入队尾的操作称为 “入队”,删除队首元素的操作称为 “出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1 队列常用操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初始化队列 */
    queue<int> queue;
    
    /* 元素入队 */
    queue.push(1);
    queue.push(3);
    queue.push(2);
    queue.push(5);
    queue.push(4);
    
    /* 访问队首元素 */
    int front = queue.front();
    
    /* 元素出队 */
    queue.pop();
    
    /* 获取队列的长度 */
    int size = queue.size();
    
    /* 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
    bool empty = queue.empty();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2.2 队列实现

    2.2.1 基于链表的实现
    • 可以将链表的 “头节点” 和 “尾节点” 分别视为 “队首” 和 “队尾”,规定队尾仅可添加节点,队首仅可删除节点
      class LinkedListQueue {
        private:
          ListNode *front, *rear; // 头节点 front ,尾节点 rear
          int queSize;
      
        public:
          LinkedListQueue() {
              front = nullptr;
              rear = nullptr;
              queSize = 0;
          }
      
          ~LinkedListQueue() {
              // 遍历链表删除节点,释放内存
              freeMemoryLinkedList(front);
          }
      
          /* 获取队列的长度 */
          int size() {
              return queSize;
          }
      
          /* 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
          bool isEmpty() {
              return queSize == 0;
          }
      
          /* 入队 */
          void push(int num) {
              // 尾节点后添加 num
              ListNode *node = new ListNode(num);
              // 如果队列为空,则令头、尾节点都指向该节点
              if (front == nullptr) {
                  front = node;
                  rear = node;
              }
              // 如果队列不为空,则将该节点添加到尾节点后
              else {
                  rear->next = node;
                  rear = node;
              }
              queSize++;
          }
      
          /* 出队 */
          void pop() {
              int num = peek();
              // 删除头节点
              ListNode *tmp = front;
              front = front->next;
              // 释放内存
              delete tmp;
              queSize--;
          }
      
          /* 访问队首元素 */
          int peek() {
              if (size() == 0)
                  throw out_of_range("队列为空");
              return front->val;
          }
      
          /* 将链表转化为 Vector 并返回 */
          vector<int> toVector() {
              ListNode *node = front;
              vector<int> res(size());
              for (int i = 0; i < res.size(); i++) {
                  res[i] = node->val;
                  node = node->next;
              }
              return res;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2 基于数组的实现
    • 由于数组删除首元素的时间复杂度为 O(n),这会导致出队操作效率较低。然而,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避免这个问题

      • 使用一个变量 front 指向队首元素的索引,并维护一个变量 size 用于记录队列长度。定义 rear = front + size ,这个公式计算出的 rear 指向队尾元素之后的下一个位置
    • 基于此设计,数组中包含元素的有效区间为 [front, rear - 1]

      • 入队操作:将输入元素赋值给 rear 索引处,并将 size 增加 1
      • 出队操作:只需将 front 增加 1,并将 size 减少 1
      • 可以看到,入队和出队操作都只需进行一次操作,时间复杂度均为 O(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入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出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基于环形数组实现的队列 */
    class ArrayQueue {
      private:
        int *nums;       // 用于存储队列元素的数组
        int front;       // 队首指针,指向队首元素
        int queSize;     // 队列长度
        int queCapacity; // 队列容量
    
      public:
        ArrayQueue(int capacity) {
            // 初始化数组
            nums = new int[capacity];
            queCapacity = capacity;
            front = queSize = 0;
        }
    
        ~ArrayQueue() {
            delete[] nums;
        }
    
        /* 获取队列的容量 */
        int capacity() {
            return queCapacity;
        }
    
        /* 获取队列的长度 */
        int size() {
            return queSize;
        }
    
        /* 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
        bool isEmpty() {
            return size() == 0;
        }
    
        /* 入队 */
        void push(int num) {
            if (queSize == queCapacity) {
                cout << "队列已满" << endl;
                return;
            }
            // 计算队尾指针,指向队尾索引 + 1
            // 通过取余操作,实现 rear 越过数组尾部后回到头部
            int rear = (front + queSize) % queCapacity;
            // 将 num 添加至队尾
            nums[rear] = num;
            queSize++;
        }
    
        /* 出队 */
        void pop() {
            int num = peek();
            // 队首指针向后移动一位,若越过尾部则返回到数组头部
            front = (front + 1) % queCapacity;
            queSize--;
        }
    
        /* 访问队首元素 */
        int peek() {
            if (isEmpty())
                throw out_of_range("队列为空");
            return nums[front];
        }
    
        /* 将数组转化为 Vector 并返回 */
        vector<int> toVector() {
            // 仅转换有效长度范围内的列表元素
            vector<int> arr(queSize);
            for (int i = 0, j = front; i < queSize; i++, j++) {
                arr[i] = nums[j % queCapacity];
            }
            return arr;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2.3 队列典型应用

    • 淘宝订单
      • 购物者下单后,订单将加入队列中,系统随后会根据顺序依次处理队列中的订单。在双十一期间,短时间内会产生海量订单,高并发成为工程师们需要重点攻克的问题
    • 各类待办事项
      • 任何需要实现 “先来后到” 功能的场景,例如打印机的任务队列、餐厅的出餐队列等,队列在这些场景中可以有效地维护处理顺序

    3. 双向队列

    • 在队列中,仅能在头部删除或在尾部添加元素
      • 如下图所示,双向队列允许在头部和尾部执行元素的添加或删除操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1 双向队列常用操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初始化双向队列 */
    deque<int> deque;
    
    /* 元素入队 */
    deque.push_back(2);   // 添加至队尾
    deque.push_back(5);
    deque.push_back(4);
    deque.push_front(3);  // 添加至队首
    deque.push_front(1);
    
    /* 访问元素 */
    int front = deque.front(); // 队首元素
    int back = deque.back();   // 队尾元素
    
    /* 元素出队 */
    deque.pop_front();  // 队首元素出队
    deque.pop_back();   // 队尾元素出队
    
    /* 获取双向队列的长度 */
    int size = deque.size();
    
    /* 判断双向队列是否为空 */
    bool empty = deque.empty();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3.2 双向队列实现

  • 相关阅读:
    【linux】coredump问题排查
    Eginx配置(SSL,令牌登录认证,IP白名单,代理转发)
    【libGDX】使用ShapeRenderer绘制几何图形
    c++ 学习 之static 和 const深入学习
    DSP介绍及CCS
    钉钉数字校园小程序开发:开启智慧教育新时代
    windbg查看模块中的方法时报错no code found
    MySQL的日志管理、备份和恢复
    递增/递减运算符和指针
    json对象中对Long类型和String类型相互转换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qq_42994487/article/details/133603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