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列(哈希)查找的定义,常见的散列函数设计以及处理哈希冲突方法


    1.散列表

    1.散列表的定义

    散列表(Hash Table),又称哈希表
    是一种数据结构,特点是:数据元素的关键字与其存储地址直接相关

    特点:

    • 若不同的关键字通过散列函数映射到同一个值,则称它们为“同义词”。
    • 通过散列函数确定的位置已经存放了其他元素,则称这种情况为“冲突”。
    2.处理冲突的方法1:拉链法(链地址法)

    拉链法(又称链接法、链地址法)处理“冲突”:把所有“同义词”存储在一个链表中

    例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优化:在插入新元素时,保持关键字有序,可微微提高查找效率。

    2.散列查找

    • 最理想情况:散列查找时间复杂度可到达O(1)。
    • 装填因子α=表中记录数/散列表长度。
    • 装填因子会直接影响散列表的查找效率。

    3.常见散列函数的设计

    散列函数的设计要结合实际的关键字分布特点来考虑,不要教条化。

    对给定的关键字集合,应尽可能均匀地散列到各个地址,使冲突更少。

    1.除留余数法

    H ( k e y ) = ( k e y ) m o d ( p ) H(key) =( key)mod(p) H(key)=(key)mod(p)
    散列表表长为m,取一个不大于m但最接近或等于m的质数p.

    • 质数又称素数。指除了1和此整数自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
    • 用质数取模。分布更均匀,冲突更少。
    2.直接定址法

    H ( k e y ) = k e y 或 H ( k e y ) = a ∗ k e y + b H(key) = key或H(key) = a*key + b H(key)=keyH(key)=akey+b

    • 其中,a和b是常数。这种方法计算最简单,且不会产生冲突。
    • 适合关键字的分布基本连续的情况
    • 若关键字分布不连续,空位较多,则会造成存储空间的浪费。
    3.数字分析法

    选取数码分布较为均匀的若干位作为散列地址.

    • 设关键字是r进制数〈如十进制数),而r个数码在各位上出现的频率不一定相同,可能在某些位上分布均匀一些,每种数码出现的机会均等;
    • 而在某些位上分布不均匀,只有某几种数码经常出现,此时可选取数码分布较为均匀的若干位作为散列地址。
    • 这种方法适合于已知的关键字集合,若更换了关键字,则需要重新构造新的散列函数。
    4.平方取中法

    取关键字的平方值的中间几位作为散列地址.

    • 具体取多少位要视实际情况而定。
    • 这种方法得到的散列地址与关键字的每位都有关系,因此使得散列地址分布比较均匀,
    • 适用于关键字的每位取值都不够均匀或均小于散列地址所需的位数。

    散列查找是典型的“用空间换时间”的算法,只要散列函数设计的合理,则散列表越长,冲突的概率越低。

    4.处理冲突的方法2:开放地址法

    所谓开放定址法,是指可存放新表项的空闲地址既向它的同义词表项开放,又向它的非同义词表项开放。其数学递推公式为∶
    H i = ( H ( k e y ) + d i ) m o d ( m ) Hi= (H(key) + di) mod (m) Hi=(H(key)+di)mod(m)
    i = 0 , 1 , 2... , k ( k ≤ m − 1 ) i = 0,1,2...,k (k≤m - 1) i=0,1,2...,k(km1),m表示散列表表长;di为增量序列;
    i可理解为“第i次发生冲突”

    关于增量序列 d i di di的设计有:

    1.线性探测法

    d i = 0 , 1 , 2 , 3 , . . . , m − 1 ; di=0,1,2,3,..., m-1; di=0,1,2,3,...,m1;
    即发生冲突时,每次往后探测相邻的下一个单元是否为空 .

    1.查找操作
    空位置的判断也要算作一次比较。
    越早遇到空位置,就可以越早确定查找失败。

    2.删除操作
    注意:采用“开放定址法"时,删除结点不能简单地将被删结点的空间置为空,否则将截断在它之后填入散列表的同义词结点的查找路径,可以做一个“删除标记”,进行逻辑删除。

    3.查找效率分析
    弊端:当第一次冲突位置离目标较远时,看起来很满,实际上很空,花费较长的时间。

    初次探测的地址 Ho只有可能在 [ 0 , 12 ] [0,12] [0,12]

    线性探测法很容易造成同义词、非同义词的“聚集(堆积)”现象,严重影响查找效率。
    产生原因——冲突后再探测一定是放在某个连续的位置。

    2.平方探测法

    d i = 0 2 , 1 2 , − 1 2 , 2 2 , − 2 2 , . . . . k 2 , − k 2 di= 0^2,1^2,-1^2,2^2,-2^2, .... k^2,-k^2 di=02,12,12,22,22,....k2,k2时,称为平方探测法,
    又称二次探测法其中 k ≤ m / 2 k≤m/2 km/2

    • 平方探测法:比起线性探测法更不易产生“聚集(堆积)”问题。
    • 非重点小坑:散列表长度m必须是一个可以表示成4j+3的素数,才能探测到所有位置。(数论)
    3.伪随机序列法

    di是一个伪随机序列,如di= 0,5,24,11,…

    5.处理冲突的方法3:再散列法

    再散列法(再哈希法)︰除了原始的散列函数H(key)之外,
    多准备几个散列函数,当散列函数冲突时,
    用下一个散列函数计算一个新地址,直到不冲突为止:
    H = R H i ( K e y ) i = 1 , 2 , 3.... , k H= RHi(Key) i=1,2,3....,k H=RHi(Key)i=1,2,3....,k

  • 相关阅读:
    华为昇腾NPU卡 大模型LLM ChatGLM2模型推理使用
    PDF 如何高效的转换成 markdown
    通达信软件L2接口的委托队列有什么用?
    python运行hhblits二进制命令的包装器类
    List详解
    集合~Map
    LNMP架构搭建论坛
    AudioOptions
    ubuntu×anaconda使用总结[长更]
    GNN Tensorflow packages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qq_61888137/article/details/13313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