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就是对 webpack 进行优化,让代码在编译/运行时性能更好
1. 提升开发体验
2. 提升打包构建速度
3. 减少代码体积
4. 优化代码运行性能
在编译打包后所有的 css 和 js 都合并为了一个文件,并多了很多其他代码,如果此时代码运行出错,提示的错误位置很难定位。所以开发者需要更准确的错误提示来进行开发工作。
SourceMap 源代码映射,是一个用来生成源代码与构建后代码一一映射的文件的方案。
它会生成一个 xxx.map 文件,里面包含源代码和构建后代码每一行、每一列的映射关系。当构建后代码出错后,会通过 xxx.map 文件,从构建后代码的出错位置找到映射后源代码的出错位置,从而让浏览器提示源代码的错误位置。
使用:
Devtool | webpack 中文文档 | webpack 中文文档 | webpack 中文网
实际开发中只需要关注两种情况:
- module.export = {
- //其他省略
- mode:'development',
- devtool:'cheap-module-source-map'
-
- };
- module.export = {
- //其他省略
- mode:'production',
- devtool:'source-map'
-
- };
生产模式下一定要关心列的位置,因为生产模式打完完成后只有一行代码,如果不看列位置,也就无法定位错误位置。
只在开发模式下有效,生产模式中是不存在的。
开发时如果修改了其中某一个模块的代码,webpack 默认会将所有模块全部重新打包编译,速度比较慢。
所以需要做到修改某个模块的代码时,就只有这个模块的代码需要重新打包编译,其他的模块不变,这样打包的速度也会更快。
HMR:在程序运行中,替换、添加或删除模块,而无需重新加载整个页面。
HotModuleReplacementPlugin | webpack 中文文档 | webpack 中文文档 | webpack 中文网
css 经过 style-loader 处理已经具备 HMR 的功能了,但是 js 还不行,在实际开发中,一般使用其他 loader 来解决。比如 vue-loader 和 react-hot-loader 。
正常文件在进入配置文件时,是会查看所有的loader的,即使 css 文件在第一个 css-loader 已经进行处理后,也会将全部 loader 都查看一遍。
oneOf 让文件只让一个 loader 进行处理。
只需要将 rule 下的 loader 都用 oneOf 包裹起来就可以了。这样在执行时,如果第一个 loader 被命中,就不会再查看后续 loader。
- module.exports = {
- //...
- module: {
- rules: [
- {
- test: /\.css$/,
- oneOf: [
- {
- resourceQuery: /inline/, // foo.css?inline
- use: 'url-loader',
- },
- {
- resourceQuery: /external/, // foo.css?external
- use: 'file-loader',
- },
- ],
- },
- ],
- },
- };
开发时需要使用第三方的库或者插件,所有文件都下载到 node_modules 文件夹中,而这些文件是不需要编译,可以直接使用的。
所以在对 js 文件进行打包处理时,需要排除 node_modules 文件夹下目录。
只是用来处理 js 文件的,样式文件等都不可用
只能使用一个,不能同时使用
每次打包时 js 文件都要经过 Eslint 检查和 babel 编译,速度比较慢。可以设置缓存之前的 Eslint 检查和 babel 编译结果,这样二次打包时速度就会更快。
作用就是对 Eslint 检查和 babel 编译结果进行缓存。
- // 配置loader
- module: {
- rules: [
- // 处理 js
- {
- test:/\.jsx?$/,
- include:path.resolve(__dirname,'../src'),
- loader:'babel-loader',//babel 也需要有一个 babel 的配置文件
- options:{
- catchDirectory:true,
- catchCompression:false,
- plugins:[
- 'react-refresh/babel',//用来解决react脚手架下 js不能热更新的问题
- ]
- }
- }
- ]
- },
- // 配置plugin
- // 处理html
- plugin:[
- //eslint 插件也是需要有自己的配置文件
- new EslintWebpackPlugin({
- context:path.resolve(__dirname,'../src'),
- exclude:'node_modules',
- cache:true,
- cacheLocation:path.resolve(__dirname,'../node_modules/.catch/.eslintcache'),
- }),
- new HtmlWebpackPlugin({
- template:path.resolve(__dirname,'../public/index.html'),
- }),
- new ReactRefreshWebpackPlugin()//用来解决react脚手架下 js不能热更新的问题
- ],
当项目越来越大时,打包的速度会越来越慢,想要继续提升打包速度,其实就是要提升 js 的打包速度(因为 js 文件是量最多的),而对 js 文件处理主要是三个工具:eslint、babel、Terser 三个工具,所以需要提升工具的运行速度。
可以开启多进程同时处理 js 文件,这样速度就会比之前的单进程打包更快。
⚠️注意:开启多线程仅需要在特别耗时的操作中使用,因为每个进程启动大概就会有 600 ms的开销。
启动进程的数量就是 CPU 的核数,获取 cpu 核数:
// node js 的核心模块,可以直接使用
const os = require('os');
// cpu 核数
const threads = os.cpus().length;
- const TerserPlugin = require("terser-webpack-plugin");
-
- module.exports = {
- optimization: {
- minimize: true,
- minimizer: [new TerserPlugin({
- parallel: threads,//启用多进程并发运行并设置并发运行次数
- })],
- },
- };
optimization 选项专门用来放置压缩文件插件的,css、js、图片等压缩插件都可以在里面 new。
开发时会定义一些工具函数库,或者引用第三方工具函数库或组件库。
如果没有经过特殊处理,打包时会引入整个库,但是实际上可能业务中只用到了极小一部分功能,整个库打包进代码体积过大。
Tree Shaking 是一个术语,描述为移除 js 中没有使用上的代码。依赖于 ES Module。
webpack 已经默认开启了该功能,无需其他配置。
babel-loader | webpack 中文文档 | webpack 中文文档 | webpack 中文网
babel 为编译的每个文件都插入了辅助代码,使代码体积比较大,babel对一些公共方法使用了非常小的辅助代码,如_extend。默认情况下会被添加到每一个需要它的文件中。可以将这些辅助代码 Babel runtime 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来避免重复引入。
下面的配置禁用了 Babel 自动对每个文件的 runtime 注入,而是引入 @babel/plugin-transform-runtime
并且使所有辅助代码从这里引用。
- rules: [
- // 'transform-runtime' 插件告诉 Babel
- // 要引用 runtime 来代替注入。
- {
- test: /\.m?js$/,
- exclude: /(node_modules|bower_components)/,
- use: {
- loader: 'babel-loader',
- options: {
- presets: ['@babel/preset-env'],
- plugins: ['@babel/plugin-transform-runtime']
- }
- }
- }
- ]
ImageMinimizerWebpackPlugin | webpack 中文文档 | webpack 中文文档 | webpack 中文网
开发的项目中如果引用了较多的图片,那么图片体积就会比较大,将来请求的速度比较慢,可以对图片进行压缩,减少图片体积。
⚠️注意:如果项目中图片为在线链接,就不用压缩,压缩的前提是必须为本地项目静态图片。
打包代码时,会将所有的 js 文件打包到一个文件中,体积太大了。如果只渲染首页,就应该只加载首页的 js 文件,其他文件暂时不加载。
所以需要对打包生成的文件进行代码分割,生成多个 js 文件,渲染哪个页面就只加载某个js文件,这样加载的资源少,速度更快。
代码分割(Code Split)主要做了两件事:
- entry: {
- //多个入口文件
- main: './src/main.js',
- app: './src/app.js',
- },
- output: {
-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设置出口文件路径
- filename: 'static/js/[name].[contenthash:10].js',//加入哈希值
- chunkFilename: 'static/js/[name].[contenthash:10].chunk.js',//加入哈希值
- assetModuleFilename: 'static/media/[hash:10][etx][query]',
- clean: true,//将上次打包内容清空
- },
多入口提取公共组件
在多个入口文件存在着相同的模块时,将相同部分单独抽离出来,变成可复用的文件。在 optimization 模块下的设置 splitChunks 。
- optimization: {
- //代码分割配置
- splitChunks: {
- chunks: 'all'
- },
- }
按需加载 动态引入
import 动态导入,会将动态导入的文件进行代码分割,拆分成单独的模块,在需要的时候自动加载。
如果在进行动态导入时,eslint 不能识别,需要在 eslint 配置文件中进行单独配置,设置 plugins:["import"],用来解决动态导入语法报错。
统一命名规则
需要用到的地方:
output 中入口文件打包输出的文件名 filename,动态加载打包输出的其他文件名 chunkFilename。loader 模块 module 中图片、字体图标等命名 filename。
plugins 插件中打包样式的命名 filename 。
- output: {
-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设置出口文件路径
- filename: 'static/js/[name].[contenthash:10].js',//加入哈希值
- chunkFilename: 'static/js/[name].[contenthash:10].chunk.js',//加入哈希值
- assetModuleFilename: 'static/media/[hash:10][etx][query]',
- clean: true,//将上次打包内容清空
- },
前面使用的代码分割,同时会使用动态导入语法来进行按需加载(懒加载)。但是加载速度不够好,比如:
当用户点击按钮时才加载这个资源,如果资源的体积很大,那么用户会感觉到卡顿。
如果想在浏览器空闲时间,加载后续需要使用的资源,就用到 preload/prefetch 技术。
共同点:
不同点:
在当前页面优先级高的资源用 preload 加载,下一个页面需要使用的资源用 prefetch 加载。二者的兼容性都比较差,preload 相对于 prefetch 兼容性好一点,可以去Can I Use 网站查询 API 的兼容性问题。
如果 a 文件依赖于 b 文件,而 b 文件进行了修改,那么 a 文件也需要重新打包,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需要把文件依赖的哈希值抽成一个 runtime 文件,这样在依赖发生修改时,只有该依赖文件和 runtime 文件的缓存失效,缓存更持久化。
解决 js 兼容性问题
过去使用 babel 对 js 代码进行兼容性处理,其中使用@babel/preset-env 智能预设来处理兼容性问题。它能将 ES6 的一些语法进行编译转换,比如箭头函数,扩展运算符等。但是如果是 async 函数、promise 对象、数组的一些方法等,就没有办法处理。
所以此时代码中依然存在着 js 兼容性问题,一旦遇到低版本浏览器会直接报错。所以用 core-js 来解决。
core-js 是专门用来做 ES6 及以上 API 的 polyfill。polyfill 翻译为垫片/补丁,就是用社区上提供的一段代码,让在不兼容某些新特性的浏览器上使用该新特性。
方式一:入口文件 main.js 直接引入
import 'core-js';
按需加载:import 'core-js/es/promise';(只使用promise),需要使用什么新语法就直接加载哪个包,但此时也会带来新的问题,在代码越写越多时,一旦用到新写法都要进行重新引入。
方式二: babel 配置文件的智能预设选项
- module.exports = {
- presets: [
- [
- '@babel/preset-env',
- {
- useBuiltins:"usage"//按需加载 自动引入
- corejs:3 //corejs版本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