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信息系统概率笔记1


    P1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信息:用文本、数字、符号、语言、图像来传播;
    地理信息:是表征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山川河流、城市楼栋、公路桥梁都是地理信息;
    需要对特征就行抽象,用点、线、面来表示;
    通过属性表来表示路宽等;
    时域特征:会根据时间变化

    地理信息的特点:
    数据量大:地理信息具有空间特征、属性特征以及不同时间的版本,因此数据量很大;超过TB级的数据量;
    数据分布不均匀:建筑物在城区密级,在乡村稀疏;
    拓扑关系复杂:建筑物紧贴着道路,立交桥两条道路交互等复杂关系表达;
    多重属性结构:同一现象具有多方面的属性特征。地理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重叠和部分重叠;比如建筑物可以记录高度、层数、产权等;
    多尺度特征:河流在不同比例尺现实不一样;
    数据来源多源化:纸质地图、实测数据、试验数据、遥感与GIS数据;
    地图的表现形象化:形状、方向、颜色表示差异;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mation System,以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实现地理信息的采集、存储、检索、分析、显示、预测和更新。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特征:
    横跨多学科的边缘体系:计算机科学、测绘学、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学、地图学、人工智能;
    数据类型多样:二维、三维、图形、图像
    数据机构复杂:
    以引用为主,类型多样:应用领域多
    以空间分析为主:

    GIS的发展历程:
    1963年,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建成,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GIS之父R.F.Tomlinson
    70年代,在陈述彭院士GIS技术进入了中国
    1986年,我过第一个GIS系统建成。黄土高原信息系统;
    90年代,在沿海城市规划中应用成功;

    GIS三大浪潮:
    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
    挑战:观念、基础、技术、法规、经济

    P2
    GIS的组成和类型:
    硬件系统:服务器、工作站、扫描仪、GPS接收器、打印机
    软件系统:源代码、用户界面;国外:ArcGIS,MapInfo;国内:SuperMap,GEO STAR,Map GIS
    数据:矢量数据、栅格数据、三维数据、属性数据;
    人员:设计人员、开发人员、维护人员、用户
    基础设施:标准、法律法规等
    GIS可以把空间数据和其他数据集成在一起,进行综合应用。图形数据、图像数据、属性数据、统计数据、视频数据、音频数据;

    GIS的类型:
    按内容来分:
    专题GIS
    区域GIS
    GIS工具
    基础GIS:
    专业应用GIS:

    p3
    GIS与其他信息系统的联系与区别

    信息系统的定义:如教务管理系统等;
    输入、输出、管理、控制

    信息系统分类:
    非空间信息系统,如财务系统;
    空间信息系统;又分为非GIS,如CAD软件、计算机辅助制图、遥感图像处理系统;GIS系统,分为专题GIS、综合GIS;

    P4
    GIS的基本功能:
    数据的采集功能
    数据处理与变换功能
    数据存储与管理功能
    查询与空间分析功能
    数据可视化功能

    数据采集,把资料转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形式;地理现象进行抽象;
    数据变换,坐标变换、格式转换;
    数据存储结构,二维表等;
    空间数据库管理;
    GIS数据查询,
    空间分析,道路上有多少房子,道路上有多少人;
    空间缓冲区分析,变化趋势;
    空间叠加分析,数据叠加分析;
    网络分析,获得最短路径,最优方案,实时路况规划线路;
    数据统计分析,
    可视化,以地图、图形来现实最终结果;三维景观,全景数据等;

    P5
    GIS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土地管理
    城市规划
    交通管理
    环境管理
    人文科学与公众应用

    GIS的未来发展前景
    技术发展趋势:云GIS

    物联网+GIS
    大数据+GIS

    p6地球空间参考
    空间参考系统:是指确定地理目标的平面位置、高程的平面坐标系和高程系的统称。
    平面坐标系统:描述空间位置(坐标)的参照系。
    高程系统:采用不同的基准面标识地面点高低。
    都和地球椭球体选择有关系。

    地球自然表面,起伏不平不规则,无法用数学表达进行描述。
    又想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就把地球曲面就行简化。
    地球自然表面、大地水准面、地球椭球面;

    参考椭球体:一个形状、大小和定位、定向都已确定的地球椭球体。
    选择合适的椭球参数,确定大地原点起始数据,椭球的定位与定向,得到更符号本国或本地区的自然地球表面。
    常用的参考椭球体:
    海福特椭球,美国,1909年;
    克拉索夫斯基椭球,苏联,1940年;
    1975年国际椭球体,1978;
    WGS-84地心椭球,美国1984;

    大地坐标系:是大地测量中,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建立的坐标系。
    参考椭球一旦确定,则标志这大地坐标系已经建立。
    空间上任何一点的大地坐标用大地经度L、大地纬度B和大地高度H表示。


    椭球体,横向的中间面叫赤道;纵向中间面叫本初子午线。

    大地经度L,从本初子午面起算,向东为正,向西为负。横向的距离。
    大地纬度B,从赤道面起算,向北为正,向南为负。纵向的距离。
    大地高度H,从椭球面起算,向外为正,向内为负。

    我国常用的大地坐标系:
    1954年北京坐标系;
    1980年西安坐标系;
    WGS-84坐标系;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1954年北京坐标系:
    简称北京54坐标系;
    是我国50年代为满足测绘工作需要,从前苏联1942年普尔科沃坐标系换算而成。
    特征:
    属于参心大地坐标系。
    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参数。
    利用多点定位法就行椭球体定位。
    大地原点是前苏联的普尔科沃。
    大地点成果是局部平差的结果。

    1980西安坐标系:
    我国测绘科学家们用近10年的时间,完成了大地控制点的整体平差,采用了当时国际推荐的地球椭球体参数,采用局部椭球定位,
    重新严格定义了中国国家坐标系统,即1980西安大地坐标系。
    特征:
    属性参心大地坐标系。
    采用关于几何与物理层面的四个椭球基本参数。
    利用多点定位法就行椭球定位。
    定向明确。
    大地原点(坐标计算起始点)在西安市境内,简称西安原点。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为适应更精确的定位应用需要,2008年7月起,中国已全面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国家测绘局授权组织实施。
    特征:
    属于地心坐标系,原点位于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地心坐标系,效率高,维护方便)
    长半轴,a=6378137m
    扁率
    地心引力参数

    WGS-84坐标系:
    是美国国防部研制的坐标系统,GPS定位结果都属于WGS-84地心坐标系。
    特征:
    原点在地球的质心,属于地心坐标系统。
    Z轴指向BIH1984.0定义的协议地球极(CTP)方向。
    X轴指向BIH1984.0的零子午面和CTP赤道交点。
    Y轴和Z轴、X轴构成右手坐标系。

    我国的高程系统:
    1956黄海高程系
    1985国家高程基准

    大地水准面:空间高程是以大地水准面为基准建立的。
    1985国家高程基准与1956黄海高程系,差0.029M
    H85=H56-0.029m

    地理格网:
    按一定的数学规则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形成地球格网,可以用于表示呈点、线、面状分布、以网格作为统计单元的地理细腻系。
    我国常用的坐标格网系统:
    4度X6度格网系统;
    直角坐标格网系统;
    自行设计格网系统;
    3种格网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4度X6度格网系统:
    以经度6度,纬度4度进行划分而构成的多级地理格网系统。
    主要适用于表示陆地与近海地区的全国或省范围内各种地理信息等。


    P7
    空间数据投影(地图投影)
    新的问题?
    地球椭球面是曲面,地图是平面。因此只有运用一定的数学法则把大地坐标系转换成某投影平面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满足测绘工程的需求。

    地球是曲面的,为了方便制图,需要把曲面坐标转为平面坐标。
    为什么需要进行地图投影?
    地球坐标为球面坐标,不方便就行距离、方位、面积等参数的量算;
    地图为平面,符合视觉心理,并易于进行距离、方位、面积等量算和空间分析;
    地球椭球体为不可展曲面。

    投影方法:
    在地球仪外面套一个圆柱体;
    在地球仪里面放一个灯泡;
    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就投影到了圆柱体,我们把它描绘下来;
    从圆柱体的母线裁开,然后把它展平,就得到了平面;

    地图投影的实质:
    建立地球椭球面上的点的地理坐标与平面上对应点的平面坐标(x,y)之间的函数关系。
    x=f1(L,B)
    y=f2(L,B)
    各种不同的投影是按照一定条件来确定表达式中的函数形式f1,f2。

    地图投影的分类:
    地图投影已经有2000年历史,投影形式有250多种。
    按构成方式分:几何投影(借助几何图形投影方法)、非几何投影(借助数学方法)
    几何投影,又分为圆锥投影(地球外面套圆锥)、圆柱投影(地球外面套圆柱)、方位投影(投影到平面,适合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区域地图)
    非几何投影,又分为伪圆锥投影、伪圆柱投影、伪方位投影、多圆锥投影

    按变形规律分(面积、角度等是否变形):等角投影(角度不变面积变形,适合精确定位方位的地图)、等积投影(面积不变形状变化,适合面积精度高的地图)、任意投影(不等角不等面积的投影,同时存在距离、角度、面积的变化的投影。如等距投影)
    等距投影,沿某一特定方向的长度不变形。在其他方向上距离、角度、面积都会发生变化。适合特殊要求的教学地图。
    越远离切线和割线,变形就越大。科学家采用多次投影,合并。

    高斯-克吕格投影:
    每隔3度到6度划分为一个投影带;
    1952我国主投影;
    中央经线是直线,没有任何变形;
    离中央越远,变形越大;

    P8
    空间坐标转换:
    大地坐标系的相互转换:
    转换方法:先找到两套系统中的同名坐标和各自的坐标值,建立误差方程,通过多个点计算误差参数,建立转换公式。通过误差参数转换坐标。
    大地微分公示:
    7个参数值,X0,Y0,Z0表示椭球空间偏移量(坐标偏移量),X,Y,Z表示欧拉角变化,m表示长度的变化率。
    参数法解算坐标转换:
    7参数
    5参数
    3参数
    七参数微分公示,模型最为严谨、误差小。参数为X0,Y0,Z0表示椭球空间偏移量,X,Y,Z表示欧拉角变化,m表示长度的变化率。
    五参数微分公示
    三参数微分公式,忽略欧拉角、长度变化率、椭球变化率等因素,参数只有空间偏移量X,YZ


    国家坐标系与地方坐标系的转换:
    系统中常使用国家坐标系,为了快速使用GPS成果,需要把WGS-84坐标系转为国家坐标系。
    WGS-84转国家坐标系方法:
    1、获取转换参数转换
    2、获取GPS基线向量网约束的平差

    国家坐标系与地方坐标系的转换:
    国家坐标系的建立是以高斯-克吕格投影分带为基础的,各分带分别建立直角坐标系,简称高斯直角坐标系。
    转换方法:
    计算地方坐标系对国家坐标系的旋转角;
    计算平移量;
    得到转换公式;
    用公式进行转换;

    可以坐标转换工具来多文件转换。

    P9
    空间数据结构概述

    地理空间数据的组成与特征:
    地理空间数据的基本结构:
    空间对象可以抽象成点、线、面、体(具有长宽高属性);
    地理实体的表达具有尺度效应;

    地理数据:分为地理空间数据(位置、形状、大小、范围)、非地理空间数据
    地理空间数据的特征:
    空间特征(几何特征及拓扑关系);
    属性特征;
    时间特征;
    地理空间数据的分类:
    根据数据来源分为四类:图形数据(空间数据)、图像数据(空间数据)、实体属性数据(空间实体的专题数据,非空间数据)、统计数据(描述性数据,非空间数据);

    图形数据、图像数据的特征:
    图形数据:把地图要素的点线面以点坐标的形式记录下来;点,单个坐标;线多个点坐标;面一组点坐标;
    图形数据的比例尺:地图上某线段的长度与实际长度之比,为地图比例尺;
    1cm=1公里,即地图比例尺为1:100000;
    同一地物在不同比例尺下的详细程度不一样;
    图形数据的拓扑结构:基本要素点、线、面和体之间的邻接、关联、包含的拓扑关系,与长度面积无关;
    拓扑属性:在拓扑变换下能保持不变的集合属性;
    拓扑属性:一个店在一个弧段的端点等;
    非拓扑属性:距离、长度、周长、面积
    三种常见的拓扑关系:
    拓扑邻接:如节点邻接、多边形邻接
    拓扑关联:
    拓扑包含:同类但不同级的要素的关联关系;

    图像数据:
    图像数据的最小单元为像元或像素;
    像元的数值可以描述客观世界中存在的现象;

    图像数据的实质:
    像元的阵列,每个像元由行列号确定其位置,且具有实体属性的编码值;
    图像栅格数据:是地表一定面积内数据的近似、离散化的表示;
    空间分辨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高空间分辨率
    低空间分辨率
    两个地物的距离<分辨率,不可分辨2个地物;
    连个地物的距离>分辨率,可以分辨出两个地物;
    图像数据的表达:
    点,表示为单个像元;
    线,在一定方向上连接成串的相邻像元的集合;
    面,聚集在一起的相邻像元的集合;
    层,表示一种地理属性或同一属性的不同特征;如一层表示认可密度,一层表示高程;

    图像数据的组织方式:
    1、面向栅格单元的组织方式:不同层中对应同一像元位置的各个属性值表示为一个数组;行列号,不同层的值;
    2、面向地理实体的组织方式:以多边形为单位,记录属性值及组成多边形的各个像元坐标;
    3、以层方式存储:以层为基础,每层以像元为序,记录坐标和属性值;

    图像数据的方向表达:
    四领域
    八领域

    p10
    矢量数据结构特征

    图像数据,又可以称为矢量数据。
    矢量数据:通过记录地理实体坐标的方式精确地表示点、线、面等实体的空间位置和形状。
    多边形等与属性表关联起来。

    数据编码:把信息按一定的数据结构和目标特征,用特定的代码或编码字符表示,以便计算机识别和管理。。
    矢量数据的编码方法分类:
    坐标序列法,任何点、线、面都可以用某一坐标系中的坐标来表示;(文件结构简单、方便多边形的运算和显示)
    树状索引编码法,采用树状索引以减少数据冗余并间接表示领域信息;(点、线、面有层次关系,点坐标只存储一次,树形结构)
    拓扑结构编码法,记录数据的同时记录拓扑连接关系;(拓扑结构,方便查询邻域和嵌套)

    双重独立地图编码系统:数据的基本元素是弧段;主流空间数据库都是采用这种编码思想;

    矢量数据的压缩:
    从矢量数据集合中抽出一个子集,逼近精度,又大压缩比;
    压缩方法:
    间隔取点法
    垂距法
    偏角法
    光栏法
    道格拉斯-普克法:保留了弯曲角度大的点;

    二维几何图形的变换:
    平移变换
    比例变换
    旋转变换
    错移变换

    p11
    栅格数据的结构特征:

    栅格数据:把空间分割成统一尺寸与形状的一种空间填充数据结构。整个区域由栅格单元组成(像元或像素)。
    栅格数据的分层:每个层只描述一种信息;
    栅格数据的获取:
    中心归属法
    面积归属法
    长度归属法

    需要满足需求,又合理的数据量;
    栅格单元位置和属性值:
    位置,由行列号坐标x,y表示;
    属性,数据值;

    创建栅格数据:
    数据来源可以是表格数据、矩阵;
    批量导入、扫描;
    数据编码,房屋、植被、水体;
    数据存储;栅格数目*存储空间;

    数据压缩方法:
    长度编码法; 记录属性相同的栅格数量;
    改变扫描顺序法;(第一行扫描从左到右,第二行从右到左)
    链式编码法:原点和方向,压缩能力强,具有一定的运算力;
    游程长度编码法:按行的顺序存储多边形像元的列号;(压缩率高,方便检索、叠加)
    块式编码法:把多边形划分成正方形,然后对各个正方形就行编码;
    四叉树编码法:分解为方形区域;

    栅格数据的运算:
    在二值图像中应用较多;
    二值图像:每个像素值有两个可能值(0,1),灰度值没有中间过渡的数字图像;(只存储0,1,占用空间少,只能描述图像轮廓)

    栅格数据的运算包含:基本运算、宏运算
    基本运算:
    算术组合运算:将两个栅格图像叠加,使他们对应的像元的灰度值相加、相减、相乘、相除、开方和、平方和等。
    布尔逻辑运算:与运算(AB都是1的像元);或运算(AB其中一个是1的);非运算(A为1B为空的);异或运算(AB有差异的);

    宏运算:把基本运算结合起来
    扩张运算:需要制定扩张方向
    侵蚀运算:
    加粗运算:先平移,再或运算;
    减细运算:
    填充:带有边界条件的逐步加粗法;
    栅格数据重采样:分辨率不一致,需要使用此技术,转为同一尺寸的栅格数据;一般小尺寸转大尺寸;

    P12
    矢量和栅格数据的格式转换:

    矢量数据:图像输出美观
    栅格数据:数据量大,图像输出不美观有锯齿

    矢量数据转栅格数据格式:
    确定栅格大小(分辨率);决定了转换后的经度;
    点的转换,点坐标转换为行列值;
    线的转换,求出直线经过的每一个栅格点的行列值;
    多边形的转换:
    扫描算法
    边界代数填充算法

    栅格数据转矢量数据格式:
    1、图像的二值化,255值压缩成0和1
    2、细化或提取边界点和节点;
    3、边界线跟踪和生成拓扑关系
    4、去除冗余节点
    边界的检索:双边界直接搜索法
    线的细化:剥皮法


    p13
    地理空间数据质量问题及特点:

    质量问题,地理空间数据与真实数据有误差,误差可控制;坐标的误差;
    质量问题表现:
    位置误差;
    时间误差;
    属性误差;数据未更新;

    导致数据质量问题原因:
    多重数据源;精度不一样;
    录入过程中输入限制松散;
    数据过多;
    用户对数据的需求不同;数据加工处理;
    不同的编码方式;数据压缩;
    可访问权限限制;


    地理空间数据质量:地理空间数据在表达空间位置、时间信息、专题特征时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程度。
    以及三者之间的同一性程度。
    空间数据质量特点:
    基本特点:
    精确度、精度、不确定性、相容性(2个数据在一个引用中的使用的难易程度,比如二维三维叠加)
    完整性、可得性(获取和使用数据的容易程度)、一致性、现势性

    地理空间数据质量标准:
    生产、使用、评价地理空间数据的依据。
    公路桥梁命名和编码规则;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行政区划代码
    1:500,1:1000,1:2000地形要素分类与代码;

    P14
    数据误差来源和分类

    地理空间的数据源误差: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各种误差;
    常用数据源:观测数据、分析测定数据、图像数据、统计调查数据、遥感数据
    误差来源:空间上的不确定性、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属性的不确定性
    测量仪器、表达方式、物理介质变化

    数据源误差表现:
    时域误差
    逻辑不一致误差
    数据不完整误差

    质量控制:
    选择满足系统和应用要求的数据源;
    减少和取消不必要的数据处理中间环节;
    属性误差的检测与表达:抽样;计算机数据与人工数据对比;

    数据处理和转换误差:
    数字化中的误差:
    操作人员的经验
    仪器的误差
    数字化方法

    转换中质量控制:
    数据预处理工作;
    数字化设备的选用;
    数字化对点精度;
    数字化限差;
    数据的精度检查;(输出图与原始图的点位误差)

    数据转换的误差:
    数据结构转换;
    数据格式的转换;

    数据使用中的误差:
    对数据的解释过程;比例尺理解不对;
    缺少文档;坐标系、编码、精度说明


    应用分析的误差来源:
    数据层叠加时的冗余多边形;
    由应用模型引进的误差;

    应用分析的误差控制:
    地图符合的解释;添加图例和说明文档
    删除叠加后的冗余多边形;
    采用多种模型对比验证;

    P15
    数据的质量评价
    评价的主要指标:
    微观部分:位置精度(平面精度)、属性精度、逻辑一致性
    宏观部分:完整性、时间精度、表达形式合理性

    质量评价方法:
    人工评价;
    元数据方法;
    地理相关法;

    P16数据的检查与规整
    检查:位置精度、属性检查、数学基础(投影基础、数据范围)、逻辑一致性(重叠性检查)

    数据规整:地物编码问题、地形图分层、要素分层及地物描述问题

    地理空间数据的检查方法:

    P17
    数据库基本知识

    数据模型:
    层级模型;
    网络模型;
    关系模型;二维表;不适合非结构数据;

    P18
    关系数据库模型
    一个二维表就是一个关系;
    一行是一个记录;

    关系运算:
    并;
    差;
    交;
    笛卡尔积;

    专门的关系运算:
    选择;
    投影;选择若干列;
    等值连接;


    数据库查找程序:
    二分法查找程序;排序后查找,提高效率;

    结构化查询语言:
    SQL语言;

    P19
    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空间数据库:某一区域内地物数据集合;
    特点:
    数据量特别大;
    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联合管理;
    数据应用范围广泛;

    空间数据库管理模式:
    文件、关系数据库混合管理模式;
    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统一用RDBMS管理;
    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模式;SRCSDE,  Oracle Spitial

    面向对象技术:

    符号分类:
    点状符号;如医院;
    线装符号;如铁路;
    面状符号;绿色表示耕地;
    体状符号;

    GIS符号库;

    GIS可视化技术:
    1图文一体化技术;图像和结构数据结合;
    图文互查:空间查询、逻辑查询、空间过滤;
    2自动标注技术;地图注记;(各种事物专有名词,如海洋、森林)
    注记排列与配置:水平、垂直、雁字、曲字;
    GIS软件都有自动添加注记方法;
    3模板技术;制图模板;

    P25
    GIS可视化的表示方法与应用发展

    GIS可视化的概念:
    可视化:自然景观及抽象概念图形化;
    GIS可视化:以计算机科学、地图学、认知科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以屏幕
    地图形式、直观、形象与多维、动态地显示空间信息的方法与技术。

    GIS可视化主要特征:
    直观性:可以形象的反映地理要素的特征;
    交互性:支持用户进行多样化的浏览操作;
    动态性:可表达地理现象的时空变化过程;
    集成性:支持多类型、多专题信息的集成;

    地理空间信息的表示方法分类:
    点状要素表示法:定位符号法(学校、寺庙,符号大小来表示数量差别,符号扩张、符号分隔)
    线状要素表示法:(河流、交通线、地址构造,有宽度;运行线法,不同宽度、颜色、符号表示方向)
    面状要素表示法:
    范围法(内部用颜色、网纹、符号、注记来区分质量特征);
    质底法(连续分布、满布)
    等值线法(值相同的点连成线,地形起伏、气温、降水、高度)
    点数法(分散、复杂分布的现象,如人口、动物可以用一定大小和形状的点群来反映,不同颜色的点来表示不同的类别)
    定位图表法(用图表的形式反映定位与制图区域的现,如图上的图表)
    分级统计图法:等差分级(按值划分区间)、等比分级
    分区统计图表法:图表放于各区域内;

    GIS可视化应用发展:
    虚拟现实:建筑三维模型、日照分析;底线管线仿真

    P26
    互联网GIS概述

    互联网GIS:
    以网络为中心的GIS,包括:webgis 移动gis 云gis

    WEBGIS:
    WebGIS的体系结构:
    集中式结构;
    两层结构;
    多层体系结构;

    WebGIS的实现技术:
    客户端:
    服务器端:

    ArcGIS Server

    GML,地理标记语言,是一种用于存储和传输地理及相关信息的XML编码语言。
    GML支持点线面 shapefile等数据;
    超地图,媒体与地图之间的连接;

    P28
    移动GIS,移动终端、无线通信、移动数据库

    P29
    云GIS
    云计算:基于互联网相关服务器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
    通过互联网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
    网络节点上的、动态的计算机群就是云。
    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在互联网上流通。

    公用云
    私有云
    混合云

    P30
    空间分析的概述
    空间信息查询与量算的方法

    如何为一个公园选择合理的位置?环境优雅、交通便捷、区位宁静(地形、水系、道路、植被数据分析)
    空间分析可以解决的问题:
    空间数据分布特征;
    空间数据变化分析;
    调控地理空间事件;
    预测预报;

    空间分析的方法:
    基于地图的空间图形分析;(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三维地形分析)
    空间动力学分析;(城市扩展模型、区位优势分析、中心地分析等)
    空间信息分析;(根据数据或统计方法建立的模型,如空间聚类、空间自相关、回归模型等)
    注意:同一种空间分析模型可以归为多个方法类型。

    p31
    空间信息查询与量算,空间分析的基础。
    空间信息查询:利用空间索引机制,从数据库中找出符合该条件的空间数据。如,找出中山大学附近的书店。
    空间信息量算:通过长度、周长、面积等量测指标对地理分布或现象就行描述。如,土地利用面积总和。
    空间信息查询的方法:
    属性查图形,按属性信息的要求,进行空间对象的查询和定位。
    图形查属性,根据对象的空间位置,查询有关的属性信息。
    基于空间关系查询,空间实体存在多种空间关系(拓扑、距离、方位),查询满足指定空间关系的要素。
    基于空间关系和属性特征查询,对SQL进行扩展,主要包括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匹配等。

    空间索引,用于提高空间信息查询效率。
    空间索引: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
    空间索引类型:
    四叉树索引
    规则网格索引
    接图标索引

    空间信息量算的方法:
    几何量算:长度、弯曲度、面积
    重心量算:面状目标的重心、面状分布离散目标的重心
    形状量算:形状比、延伸率、紧凑度、放射状指数、标准面积指数

    P32
    叠置分析:是将两层或多层地图要素进行叠置产生一个新要素层的操作,其结果将原来要素分隔成新的要素,新的要素综合了原来
    两层或多层要素所具有的属性。

    叠置分析两种分类方法:
    输入数据类型分类:多边形叠加分析,点与多边形叠加分析,线与多边形叠加分析
    输出结果分类:合成叠置分析,统计叠置分析;

    P33
    缓冲区:地理空间目标的一种影响范围或服务范围。
    缓冲区分析:给定一个空间对象或集合,确定它们的领域,领域的大小根据领域半径R值确定。
    缓冲区类型:点缓冲区、先缓冲区、面缓冲区
    栅格数据缓冲区建立
    矢量数据缓冲区建立


    p34
    网络分析
    网络数据模型:是指现实世界中的网状系统的抽象表示,它可以通过模拟交通网、通讯网、自来水网、煤气管网等网络系统。
    网络模型的基本组成:链、节点
    节点特殊类型:障碍、拐点、中心、站点
    网络分析主要功能:
    路径分析:求解最佳路径。Dijkstra算法
    资源分配:
    中心选址:确定机构设施最佳位置。求网络图的中心点。
     

  • 相关阅读:
    MapReduce核心原理
    “一老一幼”的智慧化守护,网易和中国电信交出“三年答卷”
    Java 嵌入数据引擎:从 SQLite 到 SPL
    [数据结构]——单链表超详细总结
    谷歌新大楼正式开放:“龙鳞”顶棚、100%电动、最大地热桩系统······
    centos7的yum修改为阿里源
    Django安装与创建项目
    hjr-大数据 关于分库分表
    SpringCloud搭建微服务之Gateway网关
    运维 | 解决 CentOS 终端主机名显示-bash-4.2 问题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beijing20110905/article/details/13274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