λ v = c \lambda v=c λv=c
v ~ = 1 λ \widetilde{v} = \frac{1}{\lambda} v =λ1
ε = h v \varepsilon = hv ε=hv
θ \theta θ 为天顶角 φ \varphi φ 为方位角
单位立体角:以
O
O
O 为球心、
R
R
R 为半径作球,若立体角
Ω
Ω
Ω 截出的球面部分的面积为
R
2
R^2
R2 ,则此球面部分所对应的立体角称为一个单位立体角,或一球面度;
d
Ω
=
s
i
n
θ
d
θ
d
φ
d\Omega=sin\theta \ d\theta \ d\varphi
dΩ=sinθ dθ dφ
辐射能:通常把以电磁波形式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用
Q
Q
Q 表示,单位为焦耳。
辐射通量(辐射功率):单位时间接收到的辐射能,用
Φ
\Phi
Φ or
p
p
p 表示,单位为瓦特。
P
=
d
Q
d
t
P = \frac{dQ}{dt}
P=dtdQ
辐射强度:若点辐射源在小立体角
△
Ω
△Ω
△Ω 内的辐射功率为
△
p
△p
△p ,则
△
p
△p
△p 与
△
Ω
△Ω
△Ω 之比的极限值定义为辐射强度
I
I
I 。 即辐射源在单位立体角方向的辐射功率。
I
=
d
P
d
Ω
I = \frac{dP}{d\Omega}
I=dΩdP
辐射出射度:若辐射源的微小面积
△
A
△A
△A 向半球空间的辐射功率为
△
p
△p
△p ,则
△
p
△p
△p 与
△
A
△A
△A 之比的极限值定义为辐射出射度
M
M
M 。
M
=
d
P
d
A
M= \frac{dP}{dA}
M=dAdP
辐射亮度:辐射源在给定方向上的辐射亮度,是源在该方向上的单位投影面积向单位立体角内发出的辐射功率。
L
L
L
L
=
d
2
P
d
A
c
o
s
θ
d
Ω
L= \frac{d^2P}{dA\ cos\theta \ d\Omega}
L=dA cosθ dΩd2P
辐射照度:若被辐射的微小面积
△
A
△A
△A 上接收到的辐射功率为
△
p
△p
△p ,则 $ △p $ 与
△
A
△A
△A 之比的极限值定义为辐射照度
E
E
E 。
E
=
d
P
d
A
E= \frac{dP}{dA}
E=dAdP
朗伯余弦定律:对于一个理想的漫反射体,其向外辐射的功率在空间上的分布如下
△ 2 p = B c o s θ △ A △ Ω △^2p = B cos\theta \ △A \ △\Omega △2p=Bcosθ △A △Ω
B B B 是一个常数
根据前面第6点所说,可以得到 L = B L=B L=B,意思就是朗伯辐射源的辐射亮度是一个常数
根据第4点可以得到
I θ = L △ A c o s θ = I 0 c o s θ I_{\theta}=L\ △A \ cos\theta = I_0 \ cos\theta Iθ=L △A cosθ=I0 cosθ
I θ I_{\theta} Iθ 是 θ \theta θ 方向的辐射强度 I 0 I_0 I0 是垂直方向的辐射强度(此时 θ = 0 \theta =0 θ=0)
根据第5点可以得到
d M = L c o s θ d Ω dM=L\ cos\theta \ d\Omega dM=L cosθ dΩ
M = L ∫ 2 π 球面度 c o s θ d Ω = L ∫ 0 2 π d φ ∫ 0 2 π c o s θ s i n θ d θ = π L M =L \int \limits_{2\pi 球面度}{cos\theta \ d\Omega}=L \int_{0}^{2\pi}{d\varphi}\int_{0}^{\frac{2}{\pi} }{cos\theta \ sin\theta \ d\theta} = \pi L M=L2π球面度∫cosθ dΩ=L∫02πdφ∫0π2cosθ sinθ dθ=πL
规则辐射体的辐射量计算: 朗伯面主要是辐射强度 I I I 和辐射功率 P P P 。 点源主要是 辐照度 E E E
一、圆盘
I θ = L A c o s θ I_\theta = LAcos \theta Iθ=LAcosθ
由第五点 d P = I d Ω dP = I d\Omega dP=IdΩ 可知
P = ∫ I d Ω = L A ∫ 0 2 π d φ ∫ 0 2 π c o s θ s i n θ d θ = π L A = M A P=\int {I d\Omega} = LA \int_{0}^{2\pi}{d\varphi}\int_{0}^{\frac{2}{\pi} }{cos\theta \ sin\theta \ d\theta} =\pi LA = MA P=∫IdΩ=LA∫02πdφ∫0π2cosθ sinθ dθ=πLA=MA
二、球面
球面的辐射强度处处相等,与角度无关
I = I θ = π R 2 L I = I_{\theta} = \pi R^2 L I=Iθ=πR2L
自然而然
P
P
P 可以直接算,直接乘以面积
P
=
4
π
I
P= 4\pi I
P=4πI
三、 半球面
I θ = 1 2 π R 2 ( 1 + c o s θ ) L I_{\theta} = \frac{1}{2} \pi R^2 (1+ cos\theta ) L Iθ=21πR2(1+cosθ)L
P = M A = π L 2 π R 2 P = M A = \pi L 2\pi R^2 P=MA=πL2πR2
上面三个都是朗伯面,所以 P P P 可以直接用 P = M A P = M A P=MA 计算,而 $ M = \pi L$又是上面我们计算出来的,所以很容易得出。
四、点源
E = △ P △ A = I c o s θ l 2 E = \frac{△P}{△A } = \frac{Icos \theta }{ l^2} E=△A△P=l2Icosθ
五、小面源
E = △ P △ A = I c o s θ l 2 = L △ A s c o s θ s c o s θ l 2 E = \frac{△P}{△A } = \frac{Icos \theta }{ l^2} = L \frac{△A_s cos \theta_s cos \theta }{l^2} E=△A△P=l2Icosθ=Ll2△Ascosθscosθ
主要是小面源的I与小面源夹角
θ
s
\theta_s
θs 有关
等价于
E
=
L
△
Ω
s
c
o
s
θ
E = L △ \Omega_s cos \theta
E=L△Ωscosθ
这叫立体角投影定理
说明产生的辐照度其实只和张成的立体角有关 和被照射面的形貌无关
六、 扩展源的辐照度
有点复杂,
E
=
M
s
i
n
2
θ
0
E = M sin^2 \theta_0
E=Msin2θ0
七、球腔内部的辐照度
能算,有点麻烦。有需要再搞
八、线状辐射源的辐照度
有具体计算公式,当线状辐射源离得特别近或者特别远的时候,也有简化形式来计算
互易定理:两面源传递的辐射功率之比就等于他们的辐亮度之比
P 12 P 21 = L 1 L 2 \frac{P_{12}}{P_{21}}= \frac{L_1}{L_2} P21P12=L2L1
这个定理就是说,你算1对2的辐射功率如果不好算,你可以算2对1的是不是好算一点。
角系数:又叫形状因子。这个概念的引入是为了简化计算。物理定义为:从一表面
A
1
A_1
A1 发出,被另一表面
A
2
A_2
A2 接收的辐射功率与
A
1
A_1
A1 发射总辐射功率的比值。
这玩意儿只和
A
1
A_1
A1
A
2
A_2
A2 形状、位置、大小、方向有关。所以
A
1
A_1
A1
A
2
A_2
A2 几何参数确定后,角系数就确定了。具体怎么算,我就不知道了,我只能告诉你有了角系数计算会很方便。
四个性质:可加性、互易性、等值性、完整性。
辐射穿过介质:
反射率
+
折射率
+
吸收率
=
1
反射率+折射率+吸收率 = 1
反射率+折射率+吸收率=1
BRDF——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有了这东西,其他九种基本反射形式(甚至更多复杂形式)的反射系数和反射比能可以得到,但这东西怎么得到,长啥样,我也没看到,不懂。
基本辐亮度定理: 这东西基于一个事实,就是辐射在均匀无损耗介质中传播时,辐亮度是不变的。基本辐亮度定理就是 L / n 2 L/n^2 L/n2 叫做基本辐亮度。他就说:辐射通过无损耗的光学系统时,基本辐亮度是不变的。
但是无损耗这东西,谁说的准呢,只能近似了。
基尔霍夫定律:就是说物体热平衡条件下,发射的辐射功率要等于吸收的辐射功率
M
=
α
E
M=\alpha E
M=αE
$ \alpha$ 是吸收率,
M
M
M 是幅出度(发射出去的),
E
E
E是辐照度(外面照过来的)
普朗克公式: 描述了黑体光谱幅出度关于 温度
和 波长
的关系
M
λ
b
b
=
c
1
λ
5
1
e
c
2
/
λ
T
−
1
M_{\lambda bb}= \frac{c_1}{\lambda ^5} \frac{1}{e^{c_2/\lambda T}-1}
Mλbb=λ5c1ec2/λT−11
$ c_1,c_2 $ 分别为第一、第二辐射常数
薇恩位移定律: 普朗克公式里面不是有两个变量吗,而且其图像都是先上升后下降,有一个峰值波长(平的,导数为0),所以你把普朗克公式对波长求个导,导数为0 就是,峰值波长了。薇恩位移定律可以通过温度确定峰值波长
λ m T = 2898.8 \lambda_m T = 2898.8 λmT=2898.8
PS: 把这东西带入普朗克公式可以得到黑体光谱幅出度的峰值
斯特藩-波尔兹曼定律: 他的意思就是说,你把普朗克公式对波长进行积分,就得到了全波长下黑体光谱幅出度关于温度的一个表达式
M b b = σ T 4 M_{bb}= \sigma T^4 Mbb=σT4
σ \sigma σ 是个常数
黑体辐射的简易计算: 本来嘛,只要有了具体的 温度
和 波长
,直接套公式就行,但是有次方,有指数,计算比较麻烦。所以引入了两个函数(都是关于 温度
和 波长
)简便计算。
M λ = f ( λ ⋅ T ) M λ m = f ( λ ⋅ T ) ⋅ b 1 T 5 M_{\lambda} = f(\lambda \cdot T) M_{\lambda_{m}} = f(\lambda \cdot T) \cdot b_1 T^5 Mλ=f(λ⋅T)Mλm=f(λ⋅T)⋅b1T5
M λ m = b 1 T 5 M_{\lambda_{m}} = b_1 T^5 Mλm=b1T5 是之前提到的幅出度的峰值,可由维恩位移定律带入普朗克公式得到
M 0 − λ = F ( λ ⋅ T ) M 0 − ∞ = F ( λ ⋅ T ) ⋅ σ T 4 M_{0 - \lambda } = F(\lambda \cdot T) M_{0 - \infty} = F(\lambda \cdot T) \cdot \sigma T^4 M0−λ=F(λ⋅T)M0−∞=F(λ⋅T)⋅σT4
M λ 1 − λ 2 = M 0 − λ 2 − M 0 − λ 1 = [ F ( λ 2 ⋅ T ) − F ( λ 1 ⋅ T ) ] ⋅ σ T 4 M_{\lambda_1 - \lambda_2 } =M_{0 - \lambda_2 } - M_{0 - \lambda_1 }= [F(\lambda_2 \cdot T)- F(\lambda_1 \cdot T)] \cdot \sigma T^4 Mλ1−λ2=M0−λ2−M0−λ1=[F(λ2⋅T)−F(λ1⋅T)]⋅σT4
工程最佳温度: 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给定温度可以得到一个峰值波长,给定波长也可以得到一个最佳温度,但是工程上的最佳温度和韦恩定律得出的并不相同。
λ e T e = 3669.73 \lambda_e T_e = 3669.73 λeTe=3669.73
T e = 1.266 T m T_e = 1.266 T_m Te=1.266Tm
最大对比度: 就是说想让目标和背景获得最大的可区分度,波长选多少合适
λ c T e = 2411 \lambda_c T_e = 2411 λcTe=2411
λ c = 0.832 λ m \lambda_c = 0.832 \lambda_m λc=0.832λm
发射率 ε \varepsilon ε: 用来衡量实际物体和黑体的接近程度,其实就是在给定温度 T T T 下,实际物体的辐射量比上黑体的辐射量,这个值越接近于1越好。
辐射温度、色温度、亮温度。在知道发射率的情况下,都可以算出真实温度。
Couffe理论 :能计算出开孔空腔的有效发射率(球、圆柱、圆锥)
ε 0 = α 0 = 1 − ρ 0 = ( 1 − ρ ) { 1 + ρ [ A S t − F ( x , Ω ) ] } 1 − ρ ( 1 − A S t ) \varepsilon_0 = \alpha_0 =1- \rho_0=\frac{(1-\rho )\{1+\rho [\frac{A}{S_t}-F(x,\Omega)]\}}{1- \rho (1- \frac{A}{S_t})} ε0=α0=1−ρ0=1−ρ(1−StA)(1−ρ){1+ρ[StA−F(x,Ω)]}
F ( x , Ω ) F(x,\Omega) F(x,Ω) 腔孔德角度因子,$\rho $ 腔壁德反射率,腔孔面积$ A$,腔壁面积 S t S_t St
F ( x , Ω ) = R 2 l 2 + R 2 F(x,\Omega) = \frac{R^2}{l^2+R^2} F(x,Ω)=l2+R2R2
l l l 是深度, R R R 是半径,令 g = R / l g= R/l g=R/l,称为腔孔的几何因子
F ( x , Ω ) = g 2 1 + g 2 F(x,\Omega) = \frac{g^2}{1+g^2} F(x,Ω)=1+g2g2
当 g < < 1 g<<1 g<<1 时,就是孔径很小,深度很深的时候
F ( x , Ω ) = g 2 F(x,\Omega) = g^2 F(x,Ω)=g2
Devos理论 :计算任意形状腔体,且不要求腔体内壁是漫反射的发射率
等温腔的
ε w ′ ′ = 1 − ρ w o o d Ω w o − ∬ 半球 − ( d o ) ρ w o n ρ n w o d Ω n o d Ω w n \varepsilon_{w}^{''} =1 - \rho_{w}^{oo} d\Omega_{w}^{o} - \iint_{半球-(do)}{\rho_{w}^{on} \rho_{n}^{wo}} d\Omega_{n}^{o} d\Omega_{w}^{n} εw′′=1−ρwoodΩwo−∬半球−(do)ρwonρnwodΩnodΩwn
其中里面的符号的物理含义有点复杂,不想写,要用的时候翻书去。
非等温腔的
ε w ′ ′ = 1 − ρ w o o d Ω w o − ∬ 半球 − ( d o ) ρ w o n ρ n w o d Ω n o d Ω w n − δ ε w ′ ′ \varepsilon_{w}^{''} =1 - \rho_{w}^{oo} d\Omega_{w}^{o} - \iint_{半球-(do)}{\rho_{w}^{on} \rho_{n}^{wo}} d\Omega_{n}^{o} d\Omega_{w}^{n} - \delta \varepsilon_{w}^{''} εw′′=1−ρwoodΩwo−∬半球−(do)ρwonρnwodΩnodΩwn−δεw′′
主要就是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时有哪些东西会造成衰减
大气中主要的吸收气体:水蒸气、二氧化碳、臭氧。
介绍了怎么计算介绍了怎么计算一段距离内的吸收分子的数量。也辐射走了一段路程后被吸收了多少。主要跟这段路程中有多少吸收分子有关。 难的很,要用到再去看。大概知道有这么一个东西能算先
会对辐射进行散射的粒子,很多。让辐射改变方向了,所以传播方向就少了。大概就是只要你计算处散射系数,就可以算出散射透过率。
至于瑞利散射和米氏散射这些知识不同的散射类型。怎么算这些散射模型的散射系数呢。不好意思,其实很难算,实际上都是用一种工程方法来算的。
考虑吸收衰减和散射衰减后吗,就可以算大气的透过率了
τ
(
λ
)
=
τ
a
(
λ
)
τ
s
(
λ
)
\tau (\lambda)= \tau_a (\lambda) \tau_s (\lambda)
τ(λ)=τa(λ)τs(λ)
τ
a
\tau_a
τa 吸收
τ
s
\tau_s
τs 是散射。吸收的是各个吸收分子的乘积,例如
τ a ( λ ) = τ H 2 O ( λ ) τ C O 2 ( λ ) \tau_a (\lambda)= \tau_{H_2O} (\lambda) \tau_{CO_2} (\lambda) τa(λ)=τH2O(λ)τCO2(λ)
你要算辐射功率的衰减,有一个朗伯(朗伯-比尔)定律就能算。只需要一个光谱吸收系数和光谱散射系数。当然其实直接用透过率也可以算。要是知道透过率,也挺方便。
就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测量仪器,和一些辐射参数的测量方法,大概知道有这么一些东西能测出某些辐射量就行。到时候,需要啥,测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