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零开始学习 Java:简单易懂的入门指南之泛型及set集合(二十二)


    1.泛型

    1.1泛型概述

    • 泛型的介绍

      ​ 泛型是JDK5中引入的特性,它提供了编译时类型安全检测机制

    • 泛型的好处

      1. 把运行时期的问题提前到了编译期间
      2. 避免了强制类型转换
    • 泛型的定义格式

      • <类型>: 指定一种类型的格式.尖括号里面可以任意书写,一般只写一个字母.例如:
      • <类型1,类型2…>: 指定多种类型的格式,多种类型之间用逗号隔开.例如:

    2.Set集合

    2.1Set集合概述和特点【应用】

    • 不可以存储重复元素
    • 没有索引,不能使用普通for循环遍历

    2.2Set集合的使用【应用】

    存储字符串并遍历

    public class MySet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集合对象
            Set<String> set = new TreeSet<>();
          	//添加元素
            set.add("ccc");
            set.add("aaa");
            set.add("aaa");
            set.add("bbb");
    
    //        for (int i = 0; i < set.size(); i++) {
    //            //Set集合是没有索引的,所以不能使用通过索引获取元素的方法
    //        }
          
          	//遍历集合
            Iterator<String> it = set.iterator();
            while (it.hasNext()){
                String s = it.next();
                System.out.println(s);
            }
            System.out.println("-----------------------------------");
            for (String s : set) {
                System.out.println(s);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3.TreeSet集合

    3.1TreeSet集合概述和特点【应用】

    • 不可以存储重复元素
    • 没有索引
    • 可以将元素按照规则进行排序
      • TreeSet():根据其元素的自然排序进行排序
      • TreeSet(Comparator comparator) :根据指定的比较器进行排序

    3.2TreeSet集合基本使用【应用】

    存储Integer类型的整数并遍历

    public class TreeSetDemo0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集合对象
            TreeSet<Integer> ts = new TreeSet<Integer>();
    
            //添加元素
            ts.add(10);
            ts.add(40);
            ts.add(30);
            ts.add(50);
            ts.add(20);
    
            ts.add(30);
    
            //遍历集合
            for(Integer i : ts) {
                System.out.println(i);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3.3自然排序Comparable的使用【应用】

    • 案例需求

      • 存储学生对象并遍历,创建TreeSet集合使用无参构造方法
      • 要求:按照年龄从小到大排序,年龄相同时,按照姓名的字母顺序排序
    • 实现步骤

      1. 使用空参构造创建TreeSet集合
        • 用TreeSet集合存储自定义对象,无参构造方法使用的是自然排序对元素进行排序的
      2. 自定义的Student类实现Comparable接口
        • 自然排序,就是让元素所属的类实现Comparable接口,重写compareTo(T o)方法
      3. 重写接口中的compareTo方法
        • 重写方法时,一定要注意排序规则必须按照要求的主要条件和次要条件来写
    • 代码实现

      学生类

      public class Student implements Comparable<Student>{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Student() {
          }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this.age = ag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Student{" +
                      "name='" + name + '\'' +
                      ", age=" + age +
                      '}';
          }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To(Student o) {
              //按照对象的年龄进行排序
              //主要判断条件: 按照年龄从小到大排序
              int result = this.age - o.age;
              //次要判断条件: 年龄相同时,按照姓名的字母顺序排序
              result = result == 0 ? this.name.compareTo(o.getName()) : result;
              return result;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测试类

      public class MyTreeSet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集合对象
              TreeSet<Student> ts = new TreeSet<>();
      	    //创建学生对象
              Student s1 = new Student("zhangsan",28);
              Student s2 = new Student("lisi",27);
              Student s3 = new Student("wangwu",29);
              Student s4 = new Student("zhaoliu",28);
              Student s5 = new Student("qianqi",30);
      		//把学生添加到集合
              ts.add(s1);
              ts.add(s2);
              ts.add(s3);
              ts.add(s4);
              ts.add(s5);
      		//遍历集合
              for (Student student : ts) {
                  System.out.println(student);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3.4比较器排序Comparator的使用【应用】

    • 案例需求

      • 存储老师对象并遍历,创建TreeSet集合使用带参构造方法
      • 要求:按照年龄从小到大排序,年龄相同时,按照姓名的字母顺序排序
    • 实现步骤

      • 用TreeSet集合存储自定义对象,带参构造方法使用的是比较器排序对元素进行排序的
      • 比较器排序,就是让集合构造方法接收Comparator的实现类对象,重写compare(T o1,T o2)方法
      • 重写方法时,一定要注意排序规则必须按照要求的主要条件和次要条件来写
    • 代码实现

      老师类

      public class Teacher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Teacher() {
          }
      
          public Teacher(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this.age = ag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Teacher{" +
                      "name='" + name + '\'' +
                      ", age=" + age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测试类

      public class MyTreeSet4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集合对象
              TreeSet<Teacher> ts = new TreeSet<>(new Comparator<Teacher>() {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Teacher o1, Teacher o2) {
                      //o1表示现在要存入的那个元素
                      //o2表示已经存入到集合中的元素
                    
                      //主要条件
                      int result = o1.getAge() - o2.getAge();
                      //次要条件
                      result = result == 0 ? o1.getName().compareTo(o2.getName()) : result;
                      return result;
                  }
              });
      		//创建老师对象
              Teacher t1 = new Teacher("zhangsan",23);
              Teacher t2 = new Teacher("lisi",22);
              Teacher t3 = new Teacher("wangwu",24);
              Teacher t4 = new Teacher("zhaoliu",24);
      		//把老师添加到集合
              ts.add(t1);
              ts.add(t2);
              ts.add(t3);
              ts.add(t4);
      		//遍历集合
              for (Teacher teacher : ts) {
                  System.out.println(teacher);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3.5两种比较方式总结【理解】

    • 两种比较方式小结
      • 自然排序: 自定义类实现Comparable接口,重写compareTo方法,根据返回值进行排序
      • 比较器排序: 创建TreeSet对象的时候传递Comparator的实现类对象,重写compare方法,根据返回值进行排序
      • 在使用的时候,默认使用自然排序,当自然排序不满足现在的需求时,必须使用比较器排序
    • 两种方式中关于返回值的规则
      • 如果返回值为负数,表示当前存入的元素是较小值,存左边
      • 如果返回值为0,表示当前存入的元素跟集合中元素重复了,不存
      • 如果返回值为正数,表示当前存入的元素是较大值,存右边

    4.数据结构

    4.1二叉树【理解】

    • 二叉树的特点

      • 二叉树中,任意一个节点的度要小于等于2
        • 节点: 在树结构中,每一个元素称之为节点
        • 度: 每一个节点的子节点数量称之为度
    • 二叉树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2二叉查找树【理解】

    • 二叉查找树的特点

      • 二叉查找树,又称二叉排序树或者二叉搜索树
      • 每一个节点上最多有两个子节点
      • 左子树上所有节点的值都小于根节点的值
      • 右子树上所有节点的值都大于根节点的值
    • 二叉查找树结构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二叉查找树和二叉树对比结构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二叉查找树添加节点规则

      • 小的存左边
      • 大的存右边
      • 一样的不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3平衡二叉树【理解】

    • 平衡二叉树的特点

      • 二叉树左右两个子树的高度差不超过1
      • 任意节点的左右两个子树都是一颗平衡二叉树
    • 平衡二叉树旋转

      • 旋转触发时机

        • 当添加一个节点之后,该树不再是一颗平衡二叉树
      • 左旋

        • 就是将根节点的右侧往左拉,原先的右子节点变成新的父节点,并把多余的左子节点出让,给已经降级的根节点当右子节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右旋

      • 就是将根节点的左侧往右拉,左子节点变成了新的父节点,并把多余的右子节点出让,给已经降级根节点当左子节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平衡二叉树和二叉查找树对比结构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平衡二叉树旋转的四种情况

      • 左左

        • 左左: 当根节点左子树的左子树有节点插入,导致二叉树不平衡

        • 如何旋转: 直接对整体进行右旋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左右

        • 左右: 当根节点左子树的右子树有节点插入,导致二叉树不平衡

        • 如何旋转: 先在左子树对应的节点位置进行左旋,在对整体进行右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右右

      • 右右: 当根节点右子树的右子树有节点插入,导致二叉树不平衡

      • 如何旋转: 直接对整体进行左旋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右左

      • 右左:当根节点右子树的左子树有节点插入,导致二叉树不平衡

      • 如何旋转: 先在右子树对应的节点位置进行右旋,在对整体进行左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3红黑树【理解】

    • 红黑树的特点

      • 平衡二叉B树
      • 每一个节点可以是红或者黑
      • 红黑树不是高度平衡的,它的平衡是通过"自己的红黑规则"进行实现的
    • 红黑树的红黑规则有哪些

      1. 每一个节点或是红色的,或者是黑色的

      2. 根节点必须是黑色

      3. 如果一个节点没有子节点或者父节点,则该节点相应的指针属性值为Nil,这些Nil视为叶节点,每个叶节点(Nil)是黑色的

      4. 如果某一个节点是红色,那么它的子节点必须是黑色(不能出现两个红色节点相连 的情况)

      5. 对每一个节点,从该节点到其所有后代叶节点的简单路径上,均包含相同数目的黑色节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红黑树添加节点的默认颜色

      • 添加节点时,默认为红色,效率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红黑树添加节点后如何保持红黑规则

      • 根节点位置
        • 直接变为黑色
      • 非根节点位置
        • 父节点为黑色
          • 不需要任何操作,默认红色即可
        • 父节点为红色
          • 叔叔节点为红色
            1. 将"父节点"设为黑色,将"叔叔节点"设为黑色
            2. 将"祖父节点"设为红色
            3. 如果"祖父节点"为根节点,则将根节点再次变成黑色
          • 叔叔节点为黑色
            1. 将"父节点"设为黑色
            2. 将"祖父节点"设为红色
            3. 以"祖父节点"为支点进行旋转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HashSet集合

    5.1HashSet集合概述和特点【应用】

    • 底层数据结构是哈希表
    • 存取无序
    • 不可以存储重复元素
    • 没有索引,不能使用普通for循环遍历

    5.2HashSet集合的基本应用【应用】

    存储字符串并遍历

    public class HashSet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集合对象
            HashSet<String> set = new HashSet<String>();
    
            //添加元素
            set.add("hello");
            set.add("world");
            set.add("java");
            //不包含重复元素的集合
            set.add("world");
    
            //遍历
            for(String s : set) {
                System.out.println(s);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5.3哈希值【理解】

    • 哈希值简介

      ​ 是JDK根据对象的地址或者字符串或者数字算出来的int类型的数值

    • 如何获取哈希值

      ​ Object类中的public int hashCode():返回对象的哈希码值

    • 哈希值的特点

      • 同一个对象多次调用hashCode()方法返回的哈希值是相同的
      • 默认情况下,不同对象的哈希值是不同的。而重写hashCode()方法,可以实现让不同对象的哈希值相同

    5.4哈希表结构【理解】

    • JDK1.8以前

      ​ 数组 + 链表

    • JDK1.8以后

      • 节点个数少于等于8个

        ​ 数组 + 链表

      • 节点个数多于8个

        ​ 数组 + 红黑树

    5.5HashSet集合存储学生对象并遍历【应用】

    • 案例需求

      • 创建一个存储学生对象的集合,存储多个学生对象,使用程序实现在控制台遍历该集合
      • 要求:学生对象的成员变量值相同,我们就认为是同一个对象
    • 代码实现

      学生类

      public class Student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Student() {
          }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this.age = age;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 {
              if (this == o) return true;
              if (o == null || getClass() != o.getClass()) return false;
      
              Student student = (Student) o;
      
              if (age != student.age) return false;
              return name != null ? name.equals(student.name) : student.name == null;
          }
      
          @Override
          public int hashCode() {
              int result = name != null ? name.hashCode() : 0;
              result = 31 * result + age;
              return result;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测试类

      public class HashSetDemo0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HashSet集合对象
              HashSet<Student> hs = new HashSet<Student>();
      
              //创建学生对象
              Student s1 = new Student("林青霞", 30);
              Student s2 = new Student("张曼玉", 35);
              Student s3 = new Student("王祖贤", 33);
      
              Student s4 = new Student("王祖贤", 33);
      
              //把学生添加到集合
              hs.add(s1);
              hs.add(s2);
              hs.add(s3);
              hs.add(s4);
      
              //遍历集合(增强for)
              for (Student s : hs) {
                  System.out.println(s.getName() + "," + s.getAge());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总结

      ​ HashSet集合存储自定义类型元素,要想实现元素的唯一,要求必须重写hashCode方法和equals方法

    后记
    👉👉💕💕美好的一天,到此结束,下次继续努力!欲知后续,请看下回分解,写作不易,感谢大家的支持!! 🌹🌹🌹

  • 相关阅读:
    开源ffmpeg(三)——音频拉流、解码以及重采样
    【我拥有的书】
    吃透Chisel语言.32.Chisel进阶之硬件生成器(一)——Chisel中的参数化
    【我的前端】CSS启示录:CSS写出超级美观的阴影效果
    Shopify支付对接流程记录
    基于PHP+MySQL共享自行车租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Spring Boot 框架学习笔记(七)整合Quartz调度框架
    .NET周报【10月第3期 2022-10-25】
    【STM32】Cortex-M4 超详细的GPIO输出分析
    map忽略Key大小写敏感度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m0_59230408/article/details/132121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