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老师java教程


    基础知识

    进制

    进制首位表示方式
    二进制0B
    十进制
    八进制0
    十六进制0X

    进制转换

    x进制转十进制

    正常,没什么问题

    十进制转x进制

    将该数不断除以x,直到商为0为止,然后将每一步得到的余数倒过来,就是对应的x进制

    二进制转八进制/十六进制

    从低位开始,将二进制三位/四位一组,转换成对应的八进制数即可。

    八进制/十六进制转二进制

    将八进制的每一位转成对应的一个3位二进制数即可,十六进制同理

    原码、反码、补码

    image-20220124110005226

    位运算符

    • 按位与 &:两位全为1,结果为1,否则为0;
    • 按位或 |:两位只要有一个为1,即可为1,否则为0;
    • 按位异或 ^:两位一个为0,一个为1,结果为1,否则为0;
    • 按位取反 ~:0->1,1->0;
    • >>算数右移低位溢出,符号位不变,用符号位补溢出的高位;(溢出:扔掉)本质是除2的n次方
    • <<算数左移符号位不变,低位补0;本质是乘2的n次方
    • >>>逻辑右移(无符号右移),低位溢出,高位补0;

    面向对象

    面向对象(初级)

    对象内存布局

    image-20220124195406956

    属性

    属性=成员变量

    对象的引用和对象名:

    对象引用在栈里,对象在堆里

    类和对象的内存分配机制

    Person p2 = new Person();
    Person p1 = p2//把p1赋给p2,或者说让p2指向p1
    
    • 1
    • 2

    先在堆中创建一个Person对象,再在方法区创建对象的常量和加载信息,并将其地址返回给堆,基本数据类型则直接存放于堆中,而后将堆中的对象地址返回给栈中的p2,p2指向该地址。p1在栈中指向p2复制得到的地址。

    Java内存结构分析

    1. 栈:一般存放基本数据类型(局部变量);
    2. 堆:存放对象(Person person,数组等);
    3. 方法区:常量池(常量,比如字符串),类加载信息

    Java创建对象的流程简单分析

    1. 先加载Person类信息(属性和方法信息,只加载一次);
    2. 在堆中分配空间,进行默认初始化;
    3. 将地址赋给p,p指向对象;
    4. 进行指定初始化,比如:p.name = "jack";

    成员方法(方法)

    方法调用机制

    image-20220126195934038

    重载

    递归

    1. 执行一个方法时,就创建一个新的受保护的独立空间(栈空间)
    2. 方法的局部变量时独立的,不会相互影响,比如n变量
    3. 如果方法中使用的是引用类型变量(比如数组、对象),就会共享该引用类型的数据
    4. 递归必须向退出递归的条件逼近,否则就是无限递归,出现StackOverflowError,就会死龟
    5. 当一个方法执行完毕,或者遇到return,就会返回,遵守谁调用,就结果返回给谁,同时当方法执行完毕或者返回时,该方法就执行完毕

    可变参数

    注意事项和使用细节
    1. 可变参数的实参可以为0个或者任意多个
    2. 可变参数的实参可以为数组
    3. 可变参数的本质就是数组
    4. 可变参数可以和普通参数类型的参数一起放在形参列表,但必须保证可变参数在最后
    5. 一个形参列表中只能出现一个可变参数
    public int sum(String str,int... a)
    
    • 1

    作用域

    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

    image-20220128105339594

    全局变量可以用修饰符,局部变量不可以

    构造器(构造方法)

    一旦定义了自己的构造器,那么无参构造器(默认构造器)就被覆盖,就不能再使用无参构造器,除非自己重新定义一个无参构造器

    构造器并不创建对象,而是对对象进行初始化

    this关键字

    this指当前对象自己

    简单地说,哪个对象调用,this就代表了哪个对象

    this的注意事项和使用细节
    1. this关键字可以用来访问本类的属性、方法、构造器
    2. this用于区分当前类的属性和局部变量
    3. 访问成员方法的语法:this.方法名(参数列表)
    4. 访问构造器的语法:this(参数列表)注意只能在构造器中使用(即只能在构造器中访问另外一个构造器,必须放在第一条语句)
    5. this不能在类定义的外部使用,只能在类定义的方法中使用
    //构造器语法:this(参数列表);必须放置于第一条语句
    public T(){
        this("jack",100);//只能在构造器中使用这种语法,其他成员方法不得使用
        System.out.println()
    }
    public T(String name,int age){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this.name访问的一定是类的属性,而name则有可能访问的是成员方法的局部变量

    对象数组

    1. 静态初始化

      在定义数组的同时对数组元素进行初始化

      BankAccount[] accounts = { new BankAccount(Zhang", 100.00),
      
      new BankAccount(Li", 2380.00),}
      
      • 1
      • 2
      • 3
    2. 动态初始化

      • 使用运算符new为数组分配空间

        type[ ] arrayName=new type[arraySize];
        
        • 1
      • 只是对象数组本身分配空间,并没有对数组元素进行初始化,即数组元素均为空,因此下列程序会报错

        Person[] people = new Person[100];
                people[0].name="yyh";
        
        • 1
        • 2

    面向对象(中级)

    IDEA编译器

    IDEA快捷键
    1. 删除当前行ctrl+d
    2. 复制当前行ctrl+alt+向下光标
    3. 补全代码alt+/
    4. 添加注释或者取消注释ctrl+/
    5. 导入该行需要的类alt+enter
    6. 快速格式化代码ctrl+alt+L
    7. 快速运行程序alt+R
    8. 生成构造方法alt+insert
    9. 查看一个类的层级关系ctrl+H
    10. 定位类的方法,查看某方法的源码ctrl+B
    11. 自动分配变量名.var
    IDEA模板

    settings->Editor->Live Templates里面都有

    IDEA小技巧

    点左下角的Structure可以看到一个对象的方法

    在IDEA中动态传参数:Edit Configurations -> Program arguments

    作用

    1. 区分相同名字的类
    2. 当类很多时,可以很好地管理类
    3. 控制访问范围

    基本语法

    package com.xxx.xxx......
        //package打包,后接包名
    
    • 1
    • 2
    包的本质

    创建不同的文件夹来保存类文件

    包的命名

    只能包含数字、字母、下划线、小圆点。但是不能用数字开头,不能是关键字或保留字

    一般是小写字母+小圆点,一般是com.公司名.项目名.业务名,例如com.sina.crm.user

    常用的包

    java.lang.*默认引入

    java.util.*系统提供的工具包

    java.net.*网络包,网络开发

    java.awt.*java界面开发,GUI

    注意事项

    package声明当前类所在的包,需要放在类的最上面,一个类最多只有一句package

    import指令要求在package下面,可以有多句且没有顺序要求

    image-20220129223654194

    访问修饰符

    访问级别访问修饰符同类同包子类不同包
    公开public
    受保护protected
    默认没有修饰符
    私有private

    封装(encapsulation)

    将抽象出的数据[属性]和对数据的操作[方法]封装在一起,数据被保护在内部,程序的其他部分只有通过被授权的操作[方法],才能对数据进行操作

    封装的好处
    1. 隐藏实现的细节
    2. 对数据进行验证,保证安全合理
    封装的实现步骤(三部曲)
    1. 将属性进行私有化private【外部不能直接修改属性】
    2. 提供一个公共的(public)set方法,用于对属性判断并赋值
    public void setXxx(类型 参数名){
        //加入数据验证的业务逻辑
        属性 = 参数名;
    }
    
    • 1
    • 2
    • 3
    • 4

    可以使用快捷键处理

    1. 提供一个公共的(public)get方法,用于获取属性的值
    public XX getXxx(){//权限判断,Xxx某个属性
        return xx;
    }
    
    • 1
    • 2
    • 3
    封装与构造器

    将set方法写在构造器中,仍然可以起到防护的机制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this.age = age;
        //this.name = name; 这样不好
        setName(name);//这样更好
        setAge(age);
    } 
    
    • 1
    • 2
    • 3
    • 4
    • 5
    • 6

    继承(extends)

    用于解决代码复用问题。多个类存在相同的属性(变量)和方法时,可以从这些类中抽象出父类(超类),在父类中定义这些相同的属性和方法,所有的子类不需要再重新定义这些属性和方法,只需要通过extends来声明继承父类即可。

    继承设计的基本思想:父类构造器完成父类属性初始化,子类构造器完成子类属性初始化

    image-20220130165109518
    继承的基本语法
    class 子类 extends 父类{
        
    }
    
    • 1
    • 2
    • 3
    1. 子类自动拥有父类定义的属性和方法
    2. 父类又叫超类、基类
    3. 子类又叫派生类
    继承的细节
    1. 子类继承了所有的属性和方法,非私有的属性和方法可以直接访问在子类直接访问但是私有属性和方法不能在子类直接访问,要通过公共的方法来访问

    2. 子类必须调用父类的构造器,完成父类的初始化。子类里面默认调用了父类的无参构造器super()

    3. 当创造子类对象时,不管使用子类的哪个构造器,默认情况下总会去调用父类的无参构造器,如果父类没有提供无参构造器,则必须在子类的构造器中用super去指定使用父类的哪个构造器完成对父类的初始化工作,否则编译不会通过。

    4. 如果希望指定去调用父类的某个构造器,则显示的调用一下。

      如果不是默认的无参构造器,那么需要显示调用父类的该构造器super(对应实参)

    5. super在使用时,必须放在构造器第一行

    6. super()this()都只能放在构造器第一行,因此这两个方法不能共存于同一个构造器,二者不能同时存在。

    7. java所有类都是Object类的子类,Object是所有类的基类(ctrl+H可以看到类的继承层次)

    8. 父类构造器的调用不限于直接父类,将一直追溯直到Object类(顶级父类)。调用了就会从祖宗到子类一路下来,全部调。

    9. 子类最多只能继承一个父类(直接继承),即java是单继承机制。若想让A继承B和C,则可以让B继承C后,再让A继承B。

    10. 不能滥用继承,子类和父类必须满足is-a的逻辑关系

    继承的本质分析(重要)

    当子类对象创建好后,建立查找的关系

    示例代码:

    public class ExtendsTheor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on son = new Son();
        }
    }
    
    class GrandPa {//爷类
        String name = "大头爷爷";
        String hobby = "旅游";
    }
    
    class Father extends GrandPa {//父类
        String name = "大头爸爸";
        int age = 39;
    }
    
    class Son extends Father {//子类
        String name = "大头儿子";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内存布局

    image-20220130214915549
    1. 首先看子类是否有该属性
    2. 如果子类有这个属性,且可以访问,则返回信息
    3. 如果子类没有这个属性,就看父类有没有这个属性(如果父类有该属性。且可以访问,就返回信息。。。。)
    4. 如果父类没有,就按照(3)的规则,继续找上级父类,直到Object。。。

    private的属性也存在于堆中,但是不能直接访问,使用方法间接访问即可。如果上级有public的,直接访问的话其会访问第一个public。

    例题
    public class ExtendsTheor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 b = new B();
        }
    }
    
    class A{
        A(){
            System.out.println("a的无参构造器");
        }
    
        A(String name){
            System.out.println("a的有参构造器");
        }
    }
    
    class B extends A{
        B(){
            //由于下面有this,此处原本隐藏的super()被撤销
            this("abs");
            System.out.println("b的无参构造器");
        }
    
        B(String name){
            //此处隐藏了一个super()
            System.out.println("b的有参构造器");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输出的是

    a的无参构造器
    b的有参构造器
    b的无参构造器
    
    • 1
    • 2
    • 3

    首先从进入B无参构造器的this中,注意此处由于B的无参构造器有this,因此此处的默认的super()也消失了,所以他直接进入了this而没有处理super()。然后进入B的有参构造器,此处有一个默认的super(),所以进入A的无参构造器,而后输出B的有参构造器中的内容。最后回到B的无参构造器,输出其内容。记住,所有构造器在没有this存在的时候都有一个默认的super()

    super关键字

    super代表父类的引用,用于访问父类的属性、方法、构造器

    基本语法
    1. 访问父类的属性,但不能访问父类的private属性

      super.属性名

    2. 访问父类的方法,但不能访问父类的private方法

      super.方法名(参数列表)

    3. 访问父类的构造器(这点前面用过):

      super(参数列表);只能用在构造器的第一句,只能出现一句。

    super给编程带来的便利/细节
    1. 调用父类构造器的好处(分工明确)

    2. 当子类有和父类中的成员(属性和方法)重名时,为了访问父类的成员,必须通过super。若没有重名,使用super、this、直接访问都是一样的结果。直接访问的顺序:先找本类,如果有,则调用,如果没有,则找父类,直到Object。super顺序:直接查找父类,跳过本类,其他逻辑一致。

    3. super的访问不限于直接父类,如果爷爷类和本类都有同名的成员,也可以使用super去访问爷爷类的成员;如多个基类都有同名成员,使用super方法遵循就近原则。

    super和this的比较
    No.区别点thissuper
    1访问成员访问本类的成员,如果本类没有就去找父类直接访问父类中的成员,跳过本类
    2调用构造器调用本类构造器,必须放在构造器首行调用父类构造器,必须放在子类构造器首行
    3特殊表示当前对象子类中访问父类对象

    方法重写/覆盖(override)

    子类有一个方法,和父类的某个方法的名称、返回类型、参数一样,那么我们说这个子类的方法覆盖了父类的方法

    注意事项和使用细节
    1. 子类的方法的参数、方法名称,要和父类方法的参数、方法名称完全一致
    2. 子类的返回类型和父类方法返回类型一样,或者是父类返回类型的子类。例如父类返回Object,子类返回String
    3. 子类方法不能缩小父类方法的权限

    多态(polymorphic)

    问题:代码复用性不高,不利于代码维护

    多态:方法或对象具有多种形态,是面向对象的第三大特征,多态是建立在封装和继承基础之上的。

    具体体现
    1. 方法的多态:重载和重写体现多态

    2. 对象的多态(核心、困难、重点

      • 一个对象的编译类型和运行类型可以不一致

        Animal animal = new Dog();//【animal编译类型是Animal,运行类型是Dog】
        animal = new Cat();//【animal的运行类型变成了Cat,编译类型仍然是Animal】
        
        • 1
        • 2
      • 编译类型在定义对象时就确定了,不能改变。(编译器可以认为是编译器看到的类型)(直接把编译类型看成指针类型就好了)

        //编译类型Animal确定了,不能改变
        
        • 1
      • 运行类型是可以变化的。(运行类型则是运行时真正起作用的类型)。可以通过getClass()来查看运行类型。

        //运行类型Dog可以变成Cat
        
        • 1
      • 编译类型看定义时 = 号的左边,运行类型= 号的右边。

      //使用多态可以统一管理主人喂食的问题
      //animal编译类型是Animal,可以指向(接收)Animal子类的对象
      //food编译类型是Food,可以指向(接收)Food子类的对象
      public void feed(Animal animal,Food food){
          System.out.println("主人给" + name + "给" + animal.getName() + "吃" + food.getName);
      }
      
      • 1
      • 2
      • 3
      • 4
      • 5
      • 6
    多态注意事项和细节讨论
    1. 前提:两个对象(类)存在继承关系

    2. 多态的向上转型

      • 本质:父类的引用指向了子类的对象(继承图里面父类在上面,子类在下面,所以叫向上转型)

      • 语法:父类类型 引用名 = new 子类类型();

        Animal animal = new Cat();
        
        • 1
      • 特点:

        • 编译类型看左边,运行类型看右边。

        • 可以调用父类中的所有成员(遵循访问权限(也就是public,private这种))

        • 不能调用子类中的特有成员(因为在编译阶段,能调用哪些成员是由编译类型决定)

        • 最终运行效果看子类的具体表现

          animal.eat()//先去cat中找eat,再去animal找。。。与方法的调用规则一致
          
          • 1
    3. 多态的向下转型

      • 语法:子类类型 应用名 = (子类类型)父类引用;

        Cat cat = (Cat) animal;//cat的编译类型是Cat,运行类型是Cat
        
        • 1
      • 只能强转父类的引用,不能强转父类的对象(小明这个人就是这个人,他可以改名,但是他不能不是他自己)

      • 要求父类的引用必须指向的是当前目标类型的对象

      • 当向下转型后,可以调用子类类型中所有的成员

    4. 属性没有重写之说,属性的值看编译类型,编译器通过编译类型去寻找属性(成员变量)。而方法则是通过运行类型,然后根据相应的继承顺序来访问(前面写过这个顺序)。

    5. instanceOf 比较操作符,用于判断对象的运行类型是否为XX类型或XX类型的子类型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ub s = new Sub();
            System.out.println(s.count);//20
            s.display();//20
            Base b = s;
            System.out.println(b == s);//true
            System.out.println(b.count);//这里要注意了,属性的值看编译类型,此处b的编译类型是Base,因此count=10
            b.display();//与上面不同,方法从子类开始找起,看的是运行类型,所以其取20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public class Base {
        int count = 10;
        public void display(){
            System.out.println(this.count);
        }
    }
    
    class Sub extends Base{
        int count = 20;
        public void display(){
            System.out.println(this.count);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多态示例代码

    Java的动态绑定机制(非常非常重要)
    1. 当调用对象方法的时候,该方法会和该对象的内存地址(运行类型)绑定
    2. 当调用对象属性时,没有动态绑定机制,哪里声明,哪里使用
    public class DynamicBinding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 a = new B();
            System.out.println(a.sum());//40->30
            System.out.println(a.sum1());//30->20
        }
    }
    
    • 1
    • 2
    • 3
    • 4
    • 5
    • 6
    • 7
    public class A {
        public int i = 10;
    
        public int sum() {
            return getI() + 10;
        }
        public int getI() {
            return i + 10;
        }
        public int sum1() {
            return i + 10;
        }
    }
    
    class B extends A {
        public int i = 20;
    
        // public int sum() {
        //     return i + 20;
        // }
        public int getI() {
            return i;
        }
        // public int sum1() {
        //     return i + 10;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Java动态绑定机制示例代码

    多态应用
    1. 多态数组

      数组的定义类型为父类类型,里面保存的实际元素类型为子类类型

    2. 多态参数

      方法定义的形参类型为父类类型,实参类型允许为子类类型

    Object类详解

    equals和==

    ==:

    1. 如果判断基本类型,则判断的是值是否相等
    2. 如果判断引用类型,则判断地址是否相等,即判定是不是同一个对象
    3. 如果不是同一个类型,且其无继承关系,会报错

    equals:

    只能判断引用类型,默认判断的是地址是否相相等,子类中往往重写该方法,用于判断内容是否相等

    hashCode
    1. 提高具有哈希结构的容器的效率
    2. 两个引用,如果指向的是同一个对象,则哈希值肯定是一样的
    3. 两个引用,如果指向的是不同对象,则哈希值是不一样的
    4. 哈希值主要是根据地址号来的,不能将哈希值等价于地址
    5. 后面在集合中,hashCode如果需要的话,也会重写
    toString
    1. 默认返回:全类名+@+哈希值的十六进制,子类往往重写toString方法,用于返回对象的属性信息

    2. 重写toString方法,打印对象或拼接对象时,都会自动调用该对象的toString形式

    3. 输出一个对象时,toString方法会被默认调用

    System.out.println(a)会默认调用a.toString()
    
    • 1
    finalize
    1. 当对象被回收时,系统自动调用该对象的finalize方法。子类可以重写该方法。finalize本身是空的,可以重写该方法来实现自己的业务逻辑。
    2. 什么时候被回收:当某个对象没有被任何引用时,则JVM就认为这个对象是一个垃圾对象,就会使用垃圾回收机制来销毁该对象。在销毁该对象前,会先调用finalize方法
    3. 垃圾回收机制的调用,是由系统来决定(即有自己的GC算法),也可以通过System.gc()主动触发垃圾回收机制

    零钱通

    零钱通示例代码

    房屋出租

    房屋出租示例代码

    面向对象(高级)

    类变量(静态变量)

    1. 类变量由同一个类所有对象共享
    2. 类变量在类加载的时候就生成了
    类变量使用细节
    1. 什么时候使用类变量

      当我们需要让某个类的所有对象都共享一个变量时,就可以考虑使用类变量(静态变量)

    2. 加上static称为类变量或静态变量,否则成为实例变量/普通变量/非静态变量

    3. 类变量可以通过 类名.类变量名 访问或者 对象名.类变量名 来直接访问,推荐使用 类名.类变量名 访问

      Person.id//更好
      Jack.id//不推荐
      
      • 1
      • 2

    类方法

    类方法基本介绍

    类方法也叫静态方法,形式如下:

    访问修饰符 static 数据返回类型 方法名(){ } 【推荐】
    
    • 1

    调用方式:

    类名.类方法名/对象名.类方法名
    
    • 1
    类方法经典的使用场景

    当方法中不涉及到任何和对象相关的成员,则可以将方法设计成静态方法,提高开发效率。(例如工具类(utils类)、Math类、Arrays类。。。。。)即把方法当作工具使用,无需创建对象。

    类方法注意事项和细节讨论
    1. 类方法和普通方法都是随着类的加载而加载,将结构信息存储在方法区:

      类方法无this参数,普通方法隐含this参数

    2. 类方法可以通过类名调用,也可以通过对象名调用;普通方法和对象有关,需要通过对象名调用

    3. 类方法不允许使用和对象有关的关键字(fff!!),比如thissuper。普通方法(成员方法)则可以

    4. 类方法(静态方法)只能访问 静态变量 或 静态方法

    5. 普通成员方法,既可以非静态成员,也可以访问静态成员

    main方法

    1. main方法由虚拟机调用
    2. java虚拟机需要调用类的main()方法,所以该方法的访问权限必须是public(虚拟机和main不在同一个类)
    3. java虚拟机在调用main()方法时不必创建对象,所以该方法必须是static
    4. 该方法接收String()类型的数组参数,该数组中保存执行java命令时传递给所运行的类的参数
    5. java执行的程序 参数1 参数2 参数3 命令行运行
    6. main方法是静态方法,可以直接调用main方法所在的类的静态方法,但是不能访问该类中的非静态成员(必须在创建一个实例后才能访问)

    代码块

    基本介绍

    代码块又称为代码块,属于类中的成员,类似于方法,将逻辑语句封装在方法体中,通过{}包围起来。但其和方法不同,没有方法名,没有返回,没有参数,只有方法体,而且不用通过对象或类显式调用,而是加载类时,或创建对象时隐式调用。

    基本语法
    static (optional) {
    	code
    };
    
    • 1
    • 2
    • 3
    • 修饰符(static)可选,分为静态代码块和普通代码块(非静态代码块)
    • 分号(;)可以省略
    代码块的好处
    • 相当于另一种形式的构造器(对构造器的补充机制),可以做初始化的操作
    • 场景:如果多个构造器中都有重复的语句,可以抽取到初始化块中,提高代码的复用性。这样不管用哪个构造器创建任意一个对象,都会调用代码块的内容
    代码块使用注意事项和细节讨论
    1. static代码块也叫做静态代码块,作用是对类进行初始化,而且它随着类的加载而执行,并且只会执行一次

      如果是普通代码块,每创建一次实例(new)就执行一次。

      如果只是使用类调用静态成员,普通代码块并不会被执行(可以理解为构造器未被调用)。

    2. 类什么时候被加载【重要!必备】【加载不等于创建,类加载早于对象创建,类加载不一定创建了对象】

      • 创建对象实例时(new)

      • 创建子类对象实例,父类也会被加载

        public class CodeBlock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类被加载的情况举例
                //1.创建对象(new)
                AA aa = new AA();
                //2.创建子类对象那实例,父类也会被加载,而且父类先被加载,子类后被加载
                BB bb = new BB();
                //3.使用类的静态成员时(静态方法、静态成员)
                int c = Cat.n1;  
            }
        }
        
        class AA{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AA的静态代码块1被执行");
            }
        }
        
        class BB extends AA{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BB的静态代码块1被执行");
            }
        }
        
        class Cat {
            public static int n1 = 999;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Cat的静态代码块1被执行");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使用类的静态成员时(静态属性,静态方法)

        public class CodeBlock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静态代码块在类加载时执行,而且只会被执行一次
                //下列语句只会输出一次"DD的静态方法被代码块1执行"
                //普通代码块在每创建一次类就会执行一次
                //下列两行会输出两次"DD普通代码块被代码块1执行"
                DD dd = new DD();
                DD dd1 = new DD();
                
                //如果只是使用类调用静态成员,普通代码块并不会被执行
                System.out.println(DD.n1);///输出888,静态代码块会执行,普通代码块不会执行
                
            }
        }
        
        class DD{
            public static int n1 = 888;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DD的静态方法被代码块1执行");
            }
            {
                System.out.println("DD普通代码块被代码块1执行")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3. 创建一个对象时,在一个类调用顺序是【重点,难点】:

      1. 调用静态代码块和静态属性初始化(类加载早于对象创建)

        (注意:静态代码和静态属性初始化调用的优先级一样,如果有多个静态代码和多个静态变量初始化,则按他们定义的顺序调用)

      2. 调用普通代码块和普通属性的初始化

        (注意:普通代码块和普通属性初始化调用的优先级一样,如果有多个普通代码块和多个普通属性初始化,则按定义顺序调用)

      3. 调用构造方法

        public class CodeBlock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 a = new A();//(1)getN1被调用 (2)A的静态代码块 (3)getN2被调用 (4)A的普通代码块 (5)A无参构造器被调用
            }
        }
        
        class A{
            private static int n1 = getN1();
            private int n2 = getN2();
            {
                System.out.println("A的普通代码块01");//(4)
            }
            static{
                System.out.println("A静态代码块01");//(2)
            }
            
            public static int getN1(){
                System.out.println("getN1被调用");//(1)
                return 100;
            }
            public int getN2(){
                System.out.println("getN2被调用");//(3)
                return 100;
            }
            public A(){
                System.out.println("A无参构造器被调用");//(5)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4. 构造方法(构造器)的最前面其实隐含了**super()**和 调用普通代码块 ,静态相关的代码块,属性初始化,在类加载时就已经执行完毕。

        class A{
            public A(){
                //这里有隐藏的执行要求
                //1)super();
                //2)调用本类普通代码块
                System.out.println();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5. 创建子类时(有继承关系),他们的静态代码块,静态属性初始化,普通代码块,普通属性初始化,构造方法的调用顺序如下:

        1. 父类的静态代码块和静态属性初始化(优先级一致,按定义顺序执行)
        2. 子类的静态代码块和静态属性初始化(优先级一致,按定义顺序执行)
        3. 父类的普通代码块和普通属性初始化(优先级一致,按定义顺序执行)
        4. 父类构造方法
        5. 子类的普通代码块和普通属性初始化(优先级一致,按定义顺序执行)
        6. 子类构造方法

        代码块综合测试源代码

      6. 静态代码块只能直接调用静态成员(静态属性和静态方法),普通代码块可以调用任意成员

    单例设计模式

    什么是设计模式
    1. 静态方法和属性的经典应用
    2. 设计模式是在大量的实践中总结和理论化之后优选的代码结构、编程风格、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设计模式就像是经典的棋谱,不同的棋局,我们用不同的棋谱,免去我们自己再思考和摸索

    什么是单例模式

    单例(单个实例)

    1. 所谓类的单例设计模式,就是采取一定的方法保证在整个的软件系统中,对某个类只能存在一个对象实例,并且该类只提供一个取得其对象实例的方法
    2. 单例模式有两种方式:1) 饿汉式 2)懒汉式
    饿汉式

    即使未使用对象,对象也可能被创建了。饿汉式在加载时就创建了对象,有可能并不使用而造成资源浪费。

    1. 构造器私有化 =》防止直接new

    2. 类的内部创建对象

    3. 向外暴露一个静态的公共方法。 getInstance(instance:实例)

    4. 代码实现

      class SingleTon01(){
          private SingleTon01(){}
          //为了能在静态方法中,返回instance对象,因此将其修饰为static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01 instance = new SingleTon01();
          
          public static SingleTon01 getInstance(){
              return instance;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懒汉式

    只有使用了getInstance时,才会返回对象,后面再调用时,会返回上次创建的对象,从而保证单例。即使加载类,也不会创建对象

    1. 构造器私有化
    2. 定义一个static静态属性对象
    3. 提供一个public的static方法,返回一个实例
    class SingleTon02(){
        private SingleTon01(){}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02 instance; 
        
        public static SingleTon02 getInstance(){
            if(instance == null) {//如果没创建对象,就进行创建
                instance = new SingleTon02();
            }
            return instance;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饿汉式VS懒汉式
    1. 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创建对象的时机不同 :饿汉式在类加载时就创建了对象实例,而懒汉式是在使用时才创建
    2. 饿汉式不存在线程安全问题,懒汉式存在线程安全问题
    3. 饿汉式有浪费资源的可能。
    4. Java SE中,java.lang.Runtime就是经典单例模式

    final关键字

    基本介绍

    final可以修饰 类、属性、方法和局部变量

    在某些情况下,程序员可能有以下需求,就会用到final:

    • 但不希望父类被继承时,可以用final修饰
    • 但不希望父类的某个方法被子类覆盖/重写(override)时,可以用final关键字修饰【访问修饰符 final 返回类型 方法名】
    • 但不希望类的某个属性的值被修改,可以用final修饰
    • 但不希望某个局部变量被修改,可以用final修饰
    final使用注意事项和细节讨论
    1. final修饰的属性又叫常量,一般用XX_XX_XX来命名

    2. final修饰的属性在定义时,必须赋初值,并且以后不能再修改,赋初值可以在如下位置之一:

      1. 定义时:如public final double TAX_RATE = 0.08;
      2. 在构造器中
      3. 在代码块中
    3. 如果final修饰的属性是静态的,则赋初值的位置只能是

      1. 定义时

      2. 在静态代码块

        不能在构造器中赋值

    4. final类不能继承,但是可以实例化对象

    5. 如果类不是final类,但是含有final方法,则虽然该方法不能重写,但是可以被继承

    6.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类已经是final类了,那么其方法就没必要修饰成final了(继承都不行怎么可能重写)

    7. final不能修饰构造方法

    8. final和static往往搭配使用,效率更高,不会导致类加载,底层编译器做了优化处理。

    9. 包装类(Integer,Double,Float,Boolean等)都是final,String也是final类

    抽象类

    当父类的某些方法,需要声明,但是又不确定如何实现时,可以将其声明为抽象方法,那么这个类就是抽象类。

    所谓抽象方法就是没有实现的方法,所谓没有实现就是指没有方法体,当父类的一些方法不能确定时,可以用abstract关键字来修饰该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抽象方法,用abstract来修饰该类就是抽象类。一般来说,抽象类会被继承,由其子类来实现抽象方法。

    抽象类的介绍
    1. 用abstract关键字来修饰一个类时,这个类就叫抽象类

      访问修饰符 abstract 类名{
      
      }
      
      • 1
      • 2
      • 3
    2. 用abstract关键字来修饰一个方法时,这个方法就是抽象方法

      访问修饰符 abstract 返回类型 方法名(参数列表);//没有方法体
      
      • 1
    3. 抽象类的价值更多作用是在于设计,是设计者设计好后,让子类继承并实现抽象类你

    抽象类的注意事项和细节讨论
    1. 抽象类不能被实例化

    2. 抽象类不一定要包含abstract方法。也就是说,抽象类可以没有抽象方法

    3. 一旦包含了abstract方法,则这个类必须声明为abstract

    4. abstract只能修饰 类 和 方法 ,不能修饰属性和其他的

    5. 抽象类可以有任意成员【抽象类还是类】,比如:非抽象方法、构造器、静态属性等

    6. 抽象方法不能有主体,即下面这种写法是错误的

      abstract void a() {}//不能写大括号
      
      • 1
    7. 如果一个类继承了抽象类,则它必须实现抽象类的所有抽象方法,除非它本身也声明为抽象类

    8. 抽象类不能使用private、final、static,因为这些关键字和重写相违背

    接口(interface)

    接口就是给出一些没有实现的方法,封装到一起,到某个类要使用的时候,再根据具体情况把这些方法写出来。语法(implements:实施/实现)

    interface 接口名{
        //属性
        //方法(1.抽象方法 2.默认实现方法 3.静态方法)
    }
    class 类名 implements 接口 {
        自己属性;
        自己方法;
        必须实现的接口的全部抽象方法;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小结:

    1. 在JDK7.0之前 接口里的所有方法都没有方法体,即都是抽象方法
    2. JDK8.0之后接口类可以有静态方法,默认方法,也就是说接口中可以有方法的具体实现
    3. 在接口中, 抽象方法可以省略abstract关键字
    4. 默认方法需要在方法前加default
    注意事项和细节
    1. 接口不能被实例化

    2. 接口中所有的方法都是public方法,接口中抽象方法,可以不用abstract修饰

    3. 一个普通类实现接口,就必须将该接口的所有方法都实现(IDEA中可以用alt+enter解决)

    4. 抽象类实现接口,可以不用实现接口的方法

    5. 一个类同时可以实现多个接口

    6. 接口中的属性只能是final的,而且是public static final 修饰符。比如

      在接口中
      int a = 1;//实际上是public static final int a =1;(必须初始化)
      
      • 1
      • 2
    7. 接口中属性的访问形式:接口名.属性名

    8. 一个接口不能继承其它的类,但是可以继承多个别的接口。接口和接口之间可以继承

      interface A extends B,C{}
      
      • 1
    9. 接口的修饰符只能是public或者默认,这点和类的修饰符是一样的

    实现接口 vs 继承类

    接口和继承解决的问题不同

    • 接口的价值主要在于:解决代码的复用性和可维护性
    • 接口的价值主要在于:设计,设计好各种规范(方法),让其他类去实现这些方法

    接口比继承更加灵活,继承需要满足 is-a 的关系,而接口只需满足 like-a 的关系

    接口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代码解耦 [即: 接口规范性+动态绑定]

    接口的多态性
    1. 多态参数

    2. 多态数组

    3. 多态接口传递

      public class InterfacePol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F if01 = new IH();
              //如果IG 继承了 IH接口,而Teacher类实现了 IG接口
              //那么,实际上就相当于Teacher类也实现了 IH接口
              //这就是所谓的接口多态传递现象
              IG ig01 = new IH();
          }
      }
      
      interface IG{}
      interface IF extends IG{}
      class IH implements IF{}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类定义的进一步完善
    image-20220225110910353

    内部类

    一个类的内部又完整的嵌套了另一个类结构。被嵌套的类称为内部类(inner class),嵌套其他类的类称为外部类(outer class)。是我们类的第五大成员[属性、方法、构造器、代码块、内部类],内部类的最大特点是可以直接访问私有属性,并且可以体现类与类之间的包含关系。

    基本语法
    class Outer{//外部类
        class inner{//内部类
        }
    }
    class Other{//外部其他类 
    }
    
    • 1
    • 2
    • 3
    • 4
    • 5
    • 6
    内部类的分类

    定义在外部类局部位置上:

    • 局部内部类(有类名)
    • 匿名内部类(没有内部类,重点!)

    定义在外部类的成员位置上:

    • 成员内部类(没有static修饰)
    • 静态内部类(使用static修饰)
    局部内部类

    局部内部类是定义在外部类的局部位置,比如方法中,并且有类名

    1. 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所有成员,包括私有的
    2. 不能添加访问修饰符,但是可以使用final修饰。因为它的地位就是一个局部变量,局部变量不能使用修饰符
    3. 作用域:仅仅在定义它的方法或代码块中
    4. 局部内部类—访问—>外部类的成员 【访问方式:直接访问】
    5. 外部类—访问—>局部内部类的成员 【访问方式:创建对象,再访问(注意:必须在作用域内)】
    6. 外部其他类—不能访问—>局部内部类(因为局部内部类地位是一个局部变量
    7. 如果外部类和局部内部类的成员重名时,默认遵循就近原则,如果想访问外部类的成员,则可以使用外部类名.this.成员去访问
    public class LocalInnerClas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
    
    class Outer02 {
        private int n1 = 100;
        private void m2(){};
        public void m1() {//方法
            class Inner02 {//局部内部类,本质还是一个类
                //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所有成员,包含私有的
                int n1 = 100;
                public void f1() {
                    //局部内部类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成员,例如n1和m2
                    //如果外部类和局部内部类的成员重名时,默认遵循就近原则
                    //如果想访问外部类的成员,则可以使用`外部类名.this.成员`去访问
                    //Outer02.this 表示的本质就是外部类的对象,即哪个对象调用了m1,Outer02.this就是哪个对象
                    System.out.println("n1=" + n1 + "外部类的n1=" +Outer02.this.n1);
                    m2();
                }
            }
            //需要创建Outer类的对象再进行访问
            Outer02 outer02 = new Outer02();
            System.out.println(outer02.n1);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匿名内部类(重点)

    (1)本质是类 (2)内部类 (3)该类没有名字 (4)同时还是一个对象

    匿名内部类是定义在外部类的局部位置,比如方法中,并且没有类名的内部类

    1. 匿名内部类的基本语法

      new 类或接口(参数列表){
          类体
      };
      
      • 1
      • 2
      • 3
    2. 匿名内部类的语法比较奇特,请注意,因为匿名内部类既是一个类的定义,同时它本身也是一个对象,因此从语法上看,它既有定义类的特征,也有创建对象的特征,对前面代码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个特点,因此可以调用匿名内部类的的方法。

    3. 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所有成员,包含私有的

    4. 不能添加访问修饰符,因为他的地位就是一个局部变量

    5. 作用域:仅仅在定义它的方法或者代码块中

    6. 匿名内部类—访问---->外部类成员[访问方式:直接访问]

    7. 外部其他类—不能访问---->匿名内部类(因为 匿名内部类地位是一个局部变量)

    8. 如果外部类和内部类的成员重名时,内部类访问的话,默认遵循就近原则,如果想访问外部类的成员,则可以使用(外部类名.this.成员)去访问

    9. 匿名内部类包含了继承、多态、动态绑定、内部类的知识

    匿名内部类实践

    当作实参传递,简洁高效

    匿名内部类示例代码

    成员内部类

    成员内部类是定义在外部类的成员位置,并且没有static修饰

    1. 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所有成员,包括私有的

      class Outer01{
          private int n1 = 100;
          
          class Inner01{
              public void cry(){
                  System.out.println("调用cry方法");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2. 可以添加任意访问修饰符(public、private、默认、protected),因为它的定义也是一个成员

    3. 作用域和外部类的其他成员一样,为整个类体。在外部类的成员方法中创建成员内部类对象,再调用方法

    4. 成员内部类—访问---->外部类成员[访问方式:直接访问]

    5. 外部类—访问---->内部类(访问方式:创建对象,再访问)

    6. 外部其他类—访问---->成员内部类

      public class InnerClass {
          Outer08 outer = new Outer08();
          //第一种方式,相当于把new Inner()当作是outer的成员,只是语法,不需要太仔细想
          Outer08.Inner inner1 = outer.new Inner();//第一种外部其他类访问成员内部类的方方式
          //第二种方式,在外部类中,编写一个方法,可以返回Inner对象
          Outer08.Inner inner2 = outer.getInnerInstance();//第二种外部其他类访问成员内部类的方方式
      }
      
      class Outer08{//外部类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n1 = 99;
      
          public class Inner{//内部类
              private int in = 2;
              public void say(){
                  System.out.println("调用Inner的say方法");
              }
          }
          
          public Inner getInnerInstance(){
              return new Inner();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7. 如果外部类和内部类的成员重名时,内部类访问的话,默认遵循就近原则,如果想访问外部类的成员,则可以使用(外部类名.this.成员)去访问

    静态内部类

    静态内部类是定义在外部类的成员位置,并且有static修饰

    1. 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所有静态成员,包括私有的,但不能直接访问非静态成员

    2. 可以添加任意访问修饰符,因为它的地位就是一个成员

    3. 作用域:同其他的成员,为整个整体

    4. 静态内部类—访问---->外部类成员[访问方式:直接访问]

    5. 外部类—访问---->静态内部类(访问方式:创建对象,再访问)

    6. 外部其他类—访问---->静态内部类(因为 匿名内部类地位是一个局部变量)

      public class StaticInnerClas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er01 outer = new Outer01();
              //方式1. 因为静态内部类,是可以通过类名直接访问(前提是满足访问权限)
              Outer01.Inner01 inner01 = new Outer01.Inner01();
              inner01.say();
              //方式2. 编写一个方法,可以返回静态内部类的实例
              Outer01.Inner01 inner01Instance = outer.getInner01Instance();//使用非静态方法
              Outer01.Inner01 inner01Instance_ = Outer01.getInner01Instance_();//使用静态方法(如果不想创建一个外部对象可以直接这样用类名)
          }
      }
      
      class Outer01{
          private int n1 = 9;
      
          static class Inner01{
              public void say(){
                  System.out.println("调用静态内部类的say方法");
              }
          }
          public Inner01 getInner01Instance(){
              return new Inner01();
          }
          static public Inner01 getInner01Instance_(){
              return new Inner01();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7. 如果外部类和内部类的成员重名时,内部类访问的话,默认遵循就近原则,如果想访问外部类的成员,则可以使用(外部类名.成员)去访问

    枚举和注解

    枚举(enumeration)

    自定义类实现枚举
    1. 构造器私有化
    2. 本类内部创建一组对象
    3. 对外暴露对象(通过为对象添加访问修饰符)
    4. 可以提供get方法,但是不提供set方法
    public class Enumeration0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Season.AUTUMN.toString());
        }
    }
    
    class Season{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ring desc;
    
        final public static Season SPRING = new Season("春天","温暖");
        final public static Season SUMMER = new Season("夏天","炎热");
        final public static Season AUTUMN = new Season("秋天","萧瑟");
        final public static Season WINTER = new Season("冬天","寒冷");
    
        private Season(String name, String desc) {
            this.name = name;
            this.desc = desc;
        }
    
        private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rivate String getDesc() {
            return desc;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enum关键字实现枚举
    1. 使用关键字enum替代class
    2. SPRING(“春天”,“温暖”) 解读 常量名(实参列表)
    3. 如果使用enum来实现枚举,枚举对象应当写在前面
    public class Enumeration0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Season.AUTUMN.toString());
        }
    }
    
    enum Season1 {
        SPRING("春天","温暖"),
        SUMMER("夏天","炎热"),
        AUTUMN("秋天","萧瑟"),
        WINTER("冬天","寒冷");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ring desc;
        
        private Season1(String name, String desc) {
            this.name = name;
            this.desc = desc;
        }
    
        private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rivate String getDesc() {
            return desc;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enum关键字实现枚举的注意事项
    1. 当使用enum关键字开发一个枚举类时,默认会继承Enum类(使用javap验证)
    2. final public static Season SPRING = new Season("春天","温暖"); 简化为 SPRING("春天","温暖"),这里必须理解其调用的是哪个构造器
    3. 如果使用无参构造器 创建 枚举对象,则实参列表的小括号可以省略
    enum常用方法说明
    方法名详细描述
    valueOf传递枚举类型的Class对象和枚举常量名称给静态方法valueOf,会得到与参数匹配的枚举常量。将字符串转换成枚举对象,要求字符串必须为已有的常量名,否则报异常。
    toString得到当前枚举常量的名称。你可以通过重写这个方法来使得到的结果更易读
    equals在枚举类型中可以直接使用==来比较两个枚举常量是否相等。Enum提供的这个equals0方法,也是直接使用==实现的。它的存在是为了在Set、List和Map中使用。注意,equals()是不可变的。
    hashCodeEnum实现了hashCode()来和equals0保持一致。它也是不可变的。
    getDeclaringClass得到枚举常量所属枚举类型的Class对象。可以用它来判断两个枚举常量是否属于同一个枚举类型。
    name得到当前枚举常量的名称。建议优先使用toString()。
    ordinal得到当前枚举常量的次序。
    compareTo枚举类型实现了Comparable接口,这样可以比较两个枚举常量,比较的是编号(按照声明的顺序排列)
    clone枚举类型不能被Clone.。为了防止子类实现克隆方法,Enum实现了一个仅抛出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异常的不变Clone()。
    values含有定义的所有枚举对象(是个数组)

    注解(annotation)

    注解也被称为元数据,用于修饰解释 包、类、方法、属性、构造器、局部变量等数据信息。和注释一样,注解不影响程序逻辑,但注解可以被编译或者运行,相当于前在代码中的补充信息。

    1. @Override: 限定某个方法,是重写父类方法,该注解只能用于方法
    2. @Deprecated: 用于表示某个程序元素(类,方法等)已过时
      1. 过时不代表不能使用,只是不推荐使用
      2. 可以修饰方法、类、字段、包、参数 等等
      3. @Deprecated可以用于版本升级,过渡使用
    3. @SuppressWarnings: 抑制编译器警告
      1. 在大括号中可以抑制不希望看到的警告信息,例如 @SuppressWarnings({"all"}),警告类型很多,具体的话查文档
      2. @SuppressWarnings 作用范围和放置位置有关,可以放在类上,也可以放在方法上
    元注解

    元注解本身作用不大,在看源代码的时候看得懂就行

    ,则实参列表的小括号可以省略

    enum常用方法说明
    方法名详细描述
    valueOf传递枚举类型的Class对象和枚举常量名称给静态方法valueOf,会得到与参数匹配的枚举常量。将字符串转换成枚举对象,要求字符串必须为已有的常量名,否则报异常。
    toString得到当前枚举常量的名称。你可以通过重写这个方法来使得到的结果更易读
    equals在枚举类型中可以直接使用==来比较两个枚举常量是否相等。Enum提供的这个equals0方法,也是直接使用==实现的。它的存在是为了在Set、List和Map中使用。注意,equals()是不可变的。
    hashCodeEnum实现了hashCode()来和equals0保持一致。它也是不可变的。
    getDeclaringClass得到枚举常量所属枚举类型的Class对象。可以用它来判断两个枚举常量是否属于同一个枚举类型。
    name得到当前枚举常量的名称。建议优先使用toString()。
    ordinal得到当前枚举常量的次序。
    compareTo枚举类型实现了Comparable接口,这样可以比较两个枚举常量,比较的是编号(按照声明的顺序排列)
    clone枚举类型不能被Clone.。为了防止子类实现克隆方法,Enum实现了一个仅抛出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异常的不变Clone()。
    values含有定义的所有枚举对象(是个数组)

    注解(annotation)

    注解也被称为元数据,用于修饰解释 包、类、方法、属性、构造器、局部变量等数据信息。和注释一样,注解不影响程序逻辑,但注解可以被编译或者运行,相当于前在代码中的补充信息。

    1. @Override: 限定某个方法,是重写父类方法,该注解只能用于方法
    2. @Deprecated: 用于表示某个程序元素(类,方法等)已过时
      1. 过时不代表不能使用,只是不推荐使用
      2. 可以修饰方法、类、字段、包、参数 等等
      3. @Deprecated可以用于版本升级,过渡使用
    3. @SuppressWarnings: 抑制编译器警告
      1. 在大括号中可以抑制不希望看到的警告信息,例如 @SuppressWarnings({"all"}),警告类型很多,具体的话查文档
      2. @SuppressWarnings 作用范围和放置位置有关,可以放在类上,也可以放在方法上
    元注解

    元注解本身作用不大,在看源代码的时候看得懂就行

  • 相关阅读:
    【GNN报告】耶鲁大学Rex Ying(应智韬): 双曲表示学习与知识图谱
    【应用程序启动过程-三种加载控制器的方式-上午内容复习 Objective-C语言】
    Typora 内网实现图片自动上传至 GitLab 个人图床
    字符串数字出现的新功能
    C# OpenCvSharp 基于直线检测的文本图像倾斜校正
    跨境电商独立站App
    推荐一个屏幕上鼠标高亮显示的小工具
    JavaScript Promise 的使用技巧
    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OMIM] PF6)负载修饰四氧化三铁( Fe3O4)为载体包覆二氧化硅材料
    容器内的Linux诊断工具0x.tools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443913/article/details/132693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