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熟悉MATLAB图像处理工具箱的基本使用方法。在掌握MATLAB基本操作的基础上,依靠图像处理工具箱验证和设计图像处理算法。
(2)了解计算图像的统计指标的方法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意义。
(3)了解图像的几何操作,如改变图像大小、剪切、旋转等。
(1)台式计算机或笔记本电脑。
(2) MATLAB (安装了图像处理工具箱,即Image Processing Toolbox (IPT))。
(3)典型的灰度、彩色图像文件。
①调用imread函数将图像文件读入图像数组(矩阵)。
其基本格式为: A= imread(filename, fmt);
例如:A=imread(‘lena’,’jpg’);
常用简化格式为:
例如:A= imread(‘lena.jpg’);
其中,A为二维数组,filename 为文件名,fmt 为图像文件格式的扩展名。
②调用imwrite函数将图像矩阵写入图像文件。
其基本格式为: imwrite(A,filename,fmt);
例如:imwrite(A,‘test_image’,’jpg’);
常用简化格式为:
例如:imwrite(A,‘test_image.jpg’);
③调用imshow函数显示图像。
例如:imshow(‘tire.tif’);
其基本格式为: imshow(I,N)
其中,I为图像矩阵,N为显示的灰度级数,默认时为256。
图像的统计特征主要有:
①图像大小:
size(I);返回值为图像的行与列
numel(I):返回值为图像像素总个数(矩阵元素个数)
②图像的灰度平均值(均值):
即一幅图像的平均灰度(亮度)。
调用函数:mean2(I)
③图像的灰度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调用函数:std2(I)
④图像的方差(variance)
求解图像方差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
调用函数:var;
注意:var函数是对一维数组求方差,因此对图像求方差需要把图像对应的二维矩阵转换为一维。例如:V=var(I(😃);
第二种:
先求标准差,然后进行平方,即:p=std2(I);V=p^2。
⑤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判断两幅图之间的相关程度。
调用函数:corr2(A,B);
值越大,说明两幅图像的相关性越高,反之亦然。
⑥获取图像信息
调用函数:imfinfo(FILENAME);
改变尺寸函数:imresize(I,[m n]); %用m,n指定新尺寸(m行,n列)
imresize(I,n);% n为倍数
旋转图像函数:imrotate(I,angle); % angle为角度
裁剪函数图像:imcrop(I,[a b c d]);% a,b为新图像原点在原图像中的坐标,c,d为新图像的宽度和高度(长或宽)
练习1:A=[1 2 3 4 5 6;
7 6 5 4 3 2;
5 6 7 8 9 0;
4 3 2 5 7 6;
6 5 4 3 2 1;]
B=imcrop(A,[2 2 3 2]);
练习:
A=[1 1 1;0 0 0;1 0 1];%创建矩阵
imwrite(A,‘wan.bmp’);%将矩阵写入当前工作空间
B=imread(‘wan.bmp’);%读取
imshow(B);
实验题:
生成单位矩阵,将其写入当前路径并显示。
报告总结:
写出此矩阵被写入的位置(路径);图像的类型(扩展名);A的数据类型和B的数据类型。
①灰度图像的大小、总像素个数、均值和方差。
②原彩色图像的大小、总像素个数、总均值及各颜色分量的均值。
各颜色分量均值求解参考如下:
R=mean2(I(:,:,1)) %红色的均值
G=mean2(I(:,:,2)) %蓝色的均值
B=mean2(I(:,:,3)) %绿色的均值
分析总结(体现在报告中):
原彩色图像和灰度图像的大小、总像素个数之间的关系;
行数和列数相乘是灰度图总像素的大小,而原彩色图是行数和列数相乘的三倍
彩色图像的总均值和三个颜色分量均值存在什么关系:
彩色图像三个颜色分量均值相加是总均值的三倍
根据三个颜色分量的均值分析此图中颜色的配比大概情概况。
绿色占比最高,蓝色其次,最少的是红色
①对图像分别改为原图像的2倍和0.5倍;
②对图像分别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不同的角度;
③对实验原理中的练习1进行运行,观察结果并给出结论(该函数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④对本题读出的图像进行大小的裁剪(参数自己设置)并说明新图像的原点在原图像的坐标以及新图像的行与列。
(1)列出上述图像处理的程序,展示处理效果图。
(2)按要求写出相应总结。
(3)撰写心得和体会(本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实验心得)。
(1)了解MATLAB图像处理工具箱的基本功能。
(2)了解图像基本指标特征的含义。
%% (2)
A = imread('onion.png');
imshow(A);
% imwrite
imwrite(A,'1.jpg')
B = imread('1.jpg');
% imshow
imshow(A)
%% (3)
% 获取图像信息
disp('获取图像信息')
imfinfo('1.jpg')
%% (4)
B = rgb2gray(A);
% 大小
fprintf('原_size_行 = %d\n',size(A,1))
fprintf('原_size_列 = %d\n',size(A,2))
fprintf('原_总像素 = %d\n',numel(A))
fprintf('灰_size_行 = %d\n',size(B,1))
fprintf('灰_size_列 = %d\n',size(B,2))
fprintf('灰_总像素 = %d\n',numel(B))
% 平均值
fprintf('灰_平均值 = %d\n',mean2(B))
fprintf('R_平均值 = %d\n',mean2(A(:,:,1)))
fprintf('G_平均值 = %d\n',mean2(A(:,:,2)))
fprintf('B_平均值 = %d\n',mean2(A(:,:,3)))
fprintf('总_RGB_平均值 = %d\n',mean2(A))
C = im2double(B);
fprintf('灰_方差 = %d\n',var(C(:)))
%% (4)
figure
imshow(imresize(A,0.5))
figure
imshow(imresize(A,2))
figure
subplot(1,2,1)
S = imrotate(A,90);
imshow(S)
subplot(1,2,2)
S = imrotate(A,-90);
imshow(S)
% imcrop(I,[a b c d]);% a,b为新图像原点在原图像中的坐标,c,d为新图像的宽度和高度(长或宽)
figure
S = imcrop(A,[100 100 100 100]);
imshow(S)
%%
I=imread('onion.png');
F=fft2(I);
F_shift=fftshift(F);
figure;
subplot(2,3,2),imshow(I);
subplot(2,3,4),imshow(F);
subplot(2,3,5),imshow(F_shift);
subplot(2,3,6),imshow(log(abs(F)+1),[0,10]);
I=imread('C:\Users\huawei\Desktop\lena.jpg');
F=fft2(I);
F_shift=fftshift(F);
F_ishiet=ifftshift(F_shift);
F_ifft=ifft2(F);
figure;
subplot(2,4,2.5),imshow(I);
subplot(2,4,5),imshow(F);
subplot(2,4,6),imshow(F_shift);
subplot(2,4,7),imshow(F_ishiet);
subplot(2,4,8),imshow(F_ifft);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