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va EE——JVM基础知识


    内存划分

    JVM中内存主要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栈 存放方法的调用关系
    2. 堆 存放new的对象
    3. 方法区 存放类对象(加载好的类)
    4. 程序计数器 存放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的地址

    例如

    class Test2 {
    	private int z = 0;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int x = 0;
    	public static int y = 0;
    	public static Test2 t2 = new Test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est t = new Test();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局部变量在栈上
    成员变量在堆上
    静态变量在方法区中

    因此
    t是局部变量,在栈上
    x,z是成员变量,在堆上
    y,t2是静态变量,在方法区中

    类加载

    1. 加载 找到.class 文件,按照指定格式读取并解析
    2. 验证 查看.class文件中的内容是否符合规范
    3. 准备 给类里面的静态资源分配内存
    4. 解析 初始化字符串常量,将符号引用替换成直接引用(也就是将一些还没有分配内存空间的引用对象先用占位符标记,然后将占位符替换成真正的内存地址)
    5. 初始化 初始化静态成员,静态代码块,加载父类

    以下情景会触发类加载:

    1. 创建类的实例
    2. 使用了类中的静态方法,属性
    3. 使用类的子类

    类加载的过程:

    双亲委派模型

    JVM中包括了下面三个类加载器

    1. Bootstrap ClassLoader 加载标准库中的类
    2. Extension ClassLoader 加载JVM扩展的库的类
    3. Application ClassLoader 加载自定义类
      这里的Bootstrap相当于Extension的父亲,Extension相当于Application的父亲。当进行类加载时,会先从这几个类中的最高等级出发,向下寻找是否有匹配的类

    例如cat类,先去标准库中找,找不到就去扩展库中找,找不到就去自定义类找,如果还没有找到,类加载就失败了

    双亲委派模型避免了自己定义的类名和标准库中的类发生冲突时,无法正常加载标准库中的类的问题

    内存回收

    之前C语言的博客中讲到了动态内存分配的问题,在我们malloc的时候很有可能忘记或者无法执行到free代码,导致内存泄漏。因此JVM及其他语言中有GC(垃圾回收)机制,保证我们申请的内存可以自动释放。相当于我们开车从手动挡变成了自动挡

    栈中存放的都是局部变量,当代码块执行完毕后就会释放,因此不用回收,方法区中存放类对象,加载后也不太会卸载,程序计数器中是固定的内存空间,也不必进行回收,因此,GC主要回收堆中引用的对象

    对于如何判定一个对象是否是垃圾,有下面几种方式

    引用计数

    给每一个对象都加上一个计数器,当有一个变量引用了这个对象,计数器就加一,如果计数器变成0了,那么对象就该被回收了

    缺点:

    1. 空间利用率低 当是占用内存空间很小的对象时,再加上一个引用计数器就会显得更占内存
    2. 循环引用时会无法清理对象

    循环引用就是如下情况

    class Test {
    	Test t
    }
    Test a = new Test();
    Test b = new Test();
    a.t = b;
    b.t = a;
    a = null;
    b = null;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a和b互相引用,这两个对象没有其他人引用,因此都无法访问到,这两个对象的程序计数器虽然都是1,但是事实上已经是垃圾了,因此程序计数器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可达性分析

    约定一些特定的变量(栈上的变量,常量值引用的对象,方法区引用的静态变量)为“GC roots”,从这些变量出发遍历访问所有的对象,如果能访问到就是“可达”的,否则就是“不可达”的,如果不可达,就是垃圾

    先约定好一侧的内存是专门存放变量的(比如左侧),那么另一侧就是负责方便拷贝对象的。当一些对象是“不可达”时,就标记这些对象,然后将这些标记的对象释放掉,这时内存中会出现大量内存碎片,因此将左侧的资源拷贝到右侧,或者将这些内存碎片进行搬运,凑到一起

    分代回收

    依据对象挺过GC可达性扫描的次数,可以分为下面几种

    1. 伊甸区 新创建出来的对象
    2. 生存区 经过一次或多次GC扫描的对象
    3. 老年代 经过许多次GC扫描的对象
      新生代的对象会经历一次GC,如果“可达”,就会进入生存区,生存区中的对象每经历一次GC,都会通过复制算法拷贝到另一个生存区,只要对象不消亡,就会在两个生存区中来回拷贝。直到达到一个限定值,就会进入老年代。老年代的GC就会比生存区的频率小很多,因为进入老年区的说明这个对象十分常用。

    另外,如果创建的是一个很大的对象,那么这个对象会直接进入老年代,因为频繁的复制算法会有很大的开销

  • 相关阅读:
    C++初阶--内存管理
    肝了两周,一张图解锁Spring核心源码
    06_多表查询
    nginx系列第一篇:nginx源码下载,编译和安装
    数据库复习题带答案
    msyql锁分类
    OAuth2的使用场景与理解(图解防止忘记)
    【笔试题】【day15】
    猿创征文|【Typescript】搭建TS的编译环境
    Java无锁并发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m0_60867520/article/details/128157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