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构建一个自动化油田注水站监控系统?


    一、应用背景

    目前,在大部分的钻井平台中,维护油田注水站的工作状态主要通过人工方式进行,这种方式不仅作业效率低且对工人的经验有着较高要求。此外,油田注水站的工作环境恶劣,为了能够有效地掌握各个设备的工作状态,通常需要在数据采集和现场设备状态查看上耗费大量人力

    在此背景下,构建一个自动化油田注水站监控系统将极大地降低人工维护成本,让复杂恶劣环境下的油田注水站得到有效的远程监控和管理。随着通信及自动化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还可以应用现代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自动化监控技术,实时掌握油田注水站的任何设备的动态信息。

    从当前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来看,实现全自动化油田注水系统是未来油田注水系统相关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而实现的核心之一就是构建稳定和智能化的监控软件系统。

    二、关键过程与难点

    在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的过程中,精确控制油田注水的流量和压力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研宄发现,在油田注水过程中,开发配注量不匹配造成油田泵管的损耗高达到2.3MPa,严重降低了注水泵的注水效率,导致不必要的能源损耗

    针对于国内油田注水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虹科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釆用PLC等现代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构建一个通用的油田注水站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油田注水站的远程监控。该解决方案对确保油田注水过程的可靠性和产能的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自动注水站测控系统构成

    整个注水站控制系统由上位机触控系统、下位机和测试测量系统组成。采用虹科eX700G户外强光/易爆环境专用系列HMI作为上位机控制系统,与下位机通过Profibus总线进行指令交互。PLC作为下位机的核心控制器,采用附加模块提供一个分布式I/O端口,相应的Profibus-DP总线和以太网总线共同构成整个控制系统。

    液位和现场压力检测仪直接与AI模块相连,产生的信号在PLC中进行采集,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完成后,通过Profibus总线将数据上传到虹科eX700G HMI中进行远程监控。

    四、自动化油田注水站监控系统实现的功能

    该注水站测控系统中,虹科eX700G 系列HMI使用其配套的JMobile Studio软件进行工程配置,配置常用功能有:标签定义、警报触发、配方转储与还原、用户组权限定义、双语设置等。此外,还具有控制注水系统的启停、支路管控、工作状态、报警显示、报表、注水流量控制、数据库等功能。其中:

    1.注水流量控制

    为控制流量,注水平稳,当最开始注水的时候,加大注水流量;当注水压力快达到设定值时,减小注水量,平稳注水,从而实现精确注水,平稳控制。本注水站测控系统需要针对各个注水井的实际情况,设定符合该注水井地质环境、注采需求的流量,所以在控制系统的注水主画面中,针对各个注水井系统分别设定了对应的注水流量

    2.报表

    由于注水站系统主要监控设备为注水泵,主要的监控数据对象为注水流量,所以将注水监控功能划分为:注水泵监控以及高压注水状态监控。为实时监控各个泵出水流量,记录历史数据,形成注水流量报表,本系统可视化界面配置了实时流量显示功能及数据记录功能,可根据对应数据线了解当日流量变化曲线。

    3.报警显示

    为保证在系统运行状态出现问题时,能及时提醒站上员工采取紧急措施,本系统可视化界面还设计了报警监控功能,可针对最重要的监控点的注水泵机组温度、出口压力等参数设置报警显示。

    4.数据库

    本系统还支持数据库功能,利用数据库历史数据信息可以对油田注水站的运行状态及设备状态进行预测分析,及时地发现潜在的风险和威胁,有效降低油田注水站故障带来的经济损失,确保油田注水站的工作稳定性。

    除上述功能,虹科eX700G系列HMI外部设计采用全金属外壳,具有涂层板保护,耐腐蚀,适用于恶劣作业环境。此外,虹科eX700G系列HMI持有DNV-GL, IECEx, ATEX,cULus等多种防爆认证,提供了设备在危险环境作业中的安全保障。


    更多资讯 欢迎关注博主

     

     

  • 相关阅读:
    前端 CSS 经典:水波进度样式
    山东省软件设计大赛-比赛经历
    26.分页
    2022眼康品牌加盟展,北京视力保健展,中国眼科医学技术峰会
    还是不够快?几个方法帮你加快Python运行速度
    基于springboot+vue的戒毒所人员管理系统毕业设计源码251514
    leetcode(hot100)——贪心算法
    IEEE754 标准存储浮点数
    Java基础20221105
    【Spring boot 读取系统环境变量】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Hongke_IIOT/article/details/128127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