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7月16日上午,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沙漠地区爆炸。
意大利裔美国物理学家恩利克·费米把笔记本里的一页纸撕碎了,一感到震波,他即把举过头顶的抓着小纸片的手松开。碎纸飘扬而下,在费米身后2.5m处落地,心算之后费米宣布,原子弹能量相当于10000tTNT当量。
随后人们用尖端的仪器设备花了数星期时间分析波速、波压,结果证明费米的瞬时估算是准确的。
费米思维提出了一种处理难题的思维方式。
通过认清事物的发展过程及相互联系,运用已知,简单的知识,把复杂的问题划分为小问题逐个解决。排除复杂的计算,由易至难,得到符合要求的结论、解决问题的方案,是费米思维的基本原理。
掌握并运用好这种思维方式将有助于我们正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制定工作方案和完成任务。
在求职面试中,也经常会考察费米问题:
煎饼大妈一年卖多少煎饼?
芝加哥有多少位钢琴调音师?
全国有多少个加油站?
面试官考察面试者的思维方式时,常用这类问题去区分,这类问题是估算问题,被称为费米问题,是以科学家费米命名的。
这类问题能把两类人清楚地区分出来。
一类是具有文科思维的人,擅长赞叹和模糊想象,它主要依靠的是人的第一反应和直觉,比如小孩天生就会看到的东西进行赞叹。
另一种就是具有理科思维的人,擅长通过逻辑推理、分析的能力解决具体问题。这种思维不是人天生的,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
因此,当面对这类问题时,我们应该知道:
1.这是属于学术界数量估算中的“费米问题”。
2.考察候选人的:逻辑思考、分析和心理抗压能力。
如何回答费米问题?
一般人拿到费米问题这样的题目就会感觉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怎么解决,干脆凭感觉瞎猜一个数字。
这样其实忽视了面试官考察的目的,他是想看到你面对问题时的分析思路。所以,把思路说出来,来证明你的思维方式是有逻辑的,而不是乱猜一通。
回答费米问题,按照前面说的,将一个复杂的问题拆解成子问题,然后逐一解决。即:Top-down、Bottom-up方法
即先从宏观层面,由上层往下推。
再由某个点从下向上,反推上去。
拿两次推测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如果相差在一定的范围内。那么认为这个结论是可以信任的。为了使结论更客观。要注意补充可能「误差」,减少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案例
预测国内资讯类APP的DAU天花板 (据说是2018今日头条产品笔试题)
分析思路一
Max(DAU) = 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 * 经常使用手机浏览新闻资讯的网民占比 * 使用新闻客户端获取新闻占比。
拆分为三个子问题,各各突破:
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6.2亿(数据源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7年数据)
经常使用手机浏览新闻资讯的网民占比:85%(数据来源CNNIC2017年数据)
使用新闻客户端获取新闻占比:35.2%(数据来源CNNIC2017年数据)
结论:
Max(DAU)= 6.2 * 85%* 35.2% = 1.86 亿
分析思路二
资讯类APP的DAU天花板=网民人数*人均拥有独立设备数量*(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口数量 * 不同年龄层次访问次数)/ 网民总数量
拆分为4个子问题:
网民人数:据新浪财经的2017年互联网数据报告得知,全国网民人数为7.5亿
人均拥有独立设备数量
假设,每5个人(一个小家)有一台平板电脑,则估计人均拥有独立设备为1.2台
独立移动设备数量=网民人数*人均拥有独立设备数量=7.5亿*1.2台=9亿台
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口数量
人口年龄分布我们划分为0-18岁,18-30岁,30-50岁,50-无穷大四个层次,由于样本总体是网民,所以我们假设比例:
0-18岁占 30%
18-30岁占40%
30-50岁占25%
50-无穷大占5%
不同年龄层次访问次数:
年龄层次的不同,习惯也不相同,按以下比例计算:
0-18岁 平均每天访问0.2个APP(考虑到未成年人对这一块需求较小,5个人里有一个人保持每天一次的日活)
18-30岁 平均每天访问0.7个APP(10个人里7个人保持日活)
30-50岁 平均每天访问0.5个APP(10个人里5个人保持日活)
50-无穷大平均每天5% 平均每天访问0.1个APP(10个人里1个人保持日活)
结论:
平均访问资讯类App次数
=30%*0.2+40%*0.7+25%*0.5+5%*0.1=0.515次
国内网民每天访问资讯类APP(重复不计)的次数统计=独立移动设备数量*平均访问资讯类App次数(重复不计)=9*0.515=4.635(亿/次)
敲黑板
公司通过“费米问题”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有逻辑思维能力,日常我们也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做“费米问题”来改善逻辑思维能力。
解决“费米问题”的办法是使用逻辑树分析方法,将一个复杂的问题拆分成一个一个小问题。从而将没有思路的问题变成条理清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