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S的发展历程及功能模块


    20世纪90年代初,工业界开始认识到,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现代生产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一个制造型企业能否良性运营,关键是使“计划”与“生产”密切配合。虽然大部分企业都上了ERP和现场自动化系统,并已经发展到了非常成熟的程度,但是由于ERP系统的服务对象是企业管理的上层,一般对车间层的管理流程不提供直接和详细的支持,而现场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主要在于现场设备和工艺参数的监控,只是向管理人员提供现场检测和统计数据罢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管理系统。所以,ERP系统和现场自动化系统之间出现了管理信息方面的“断层”,对于用户车间层面的调度和管理要求,它们往往显得束手无策或功能薄弱。目前,企业需要一个可以将业务系统和控制系统集成在一起的中间层,为企业打造一个扎实、可靠、全面、可行的制造协同管理平台。

    一、MES的形成三个阶段:

    (1)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期,从会计系统衍生出MRP, 主要协助工厂做物料需求规划。

    (2)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由MRP衍生为MR-PII。由于MRPII不具备预测及管理需求分配的功能,还缺乏现场管理功能,因此,伴随出现了诸如预测、DRP、MES (仅仅强调对在制品的追踪)与单一功能的系统(如产品质量管理功能)等相关系统,如设备状态监控系统、质量管理系统,包括生产进度跟踪、生产统计等功能的生产管理系统。也就是说,在未实施整体解决方案或信息系统以前,各企业引人的只是单一功能的软件产品和个别系统,MRP和DCS层的工作也是分别进行的,由此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横向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二是 MRP、MRPII和DCS两层之间形成缺损环或链接。

    (3)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这些系统通过扩大功能来解决“信息孤岛

  • 相关阅读:
    云原生核心技术(一文搞懂云原生)
    java list set 特性
    IDEA快速入门01-认识IDEA
    Android面试冲刺:2022全新面试题——剑指Offer(备战金九银十)
    在Qt中使用MySQL
    Vite 入门篇:学会它,一起提升开发幸福感。
    2023中国智能产业高峰论坛丨文档图像大模型的思考与探索
    量化交易之One Piece篇 - linux - 定时任务(重启服务器、执行程序、验证)
    matlab创建画布,并在界面内写入文字
    openai的跨域转发教程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ShuZi_11/article/details/12809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