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ata中的AT事务模式是如何实现行锁


    Seata中的AT事务模式里面的全局锁是行锁,这也是AT事务模式和XA事务模式在锁粒度上的最大区别。我们可以在官网中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例子:

    1. 两个全局事务 tx1 和 tx2,分别对 a 表的 m 字段进行更新操作,m 的初始值 1000。
    2. tx1先开始,开启本地事务,拿到本地锁,更新操作 m = 1000 - 100 = 900。本地事务提交之前,先拿到该记录的 全局锁 ,接着本地事务提交并释放本地锁。
    3. tx2后开始,开启本地事务,拿到本地锁,更新操作 m = 900 - 100 = 800。本地事务提交之前,尝试拿该记录的 全局锁 ,tx1 全局事务提交前,该记录的全局锁被 tx1 持有,tx2 需要重试等待 全局锁 。

    tx1 二阶段全局提交,释放 全局锁 。tx2 拿到 全局锁 提交本地事务。

    如果 tx1 的二阶段全局回滚,则 tx1 需要重新获取该数据的本地锁,进行反向补偿的更新操作,实现分支的回滚。

    此时,如果 tx2 仍在等待该数据的 全局锁,同时持有本地锁,则 tx1 的分支回滚会失败。滚会一直重分支的回试,直到 tx2 的 全局锁 等锁超时,放弃 全局锁 并回滚本地事务释放本地锁,tx1 的分支回滚最终成功。 

    因为整个过程 全局锁 在 tx1 结束前一直是被 tx1 持有的,所以不会发生 脏写 的问题。 

    那么你知道Seata AT模式是如何实现行锁的嘛?为了搞明白AT模

  • 相关阅读:
    Centos搭建socks5代理服务器
    迈向未来:Web3 技术开发的无限可能
    正则表达式详解
    MyBatis之缓存
    js单行代码------随机数
    springboot下spring方式实现Websocket并设置session时间
    【C++】Map和Set -- 详解
    JavaScript——WebAPI
    Kafka3.x核心速查手册二、客户端使用篇-2、分组消费机制
    Spring——IOC容器部分核心接口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y_bccl27/article/details/128074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