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R b R_b Rb 变化对 Q Q Q 点和 A ˙ u \dot A_u A˙u 的影响。
仿真电路如图1(b)、(
c
c
c)所示。晶体管采用 FMMT5179。其datasheet的相关参数如下:
(
a
)
FMMT5179
的
参
数
(a)\textrm{FMMT5179}的参数
(a)FMMT5179的参数
(
b
)
R
b
为
3
MΩ
时
的
情
况
(b)R_b为3\,\textrm{MΩ}时的情况
(b)Rb为3MΩ时的情况
(
c
)
R
b
为
3.2
MΩ
时
的
情
况
(c)R_b为3.2\,\textrm{MΩ}时的情况
(c)Rb为3.2MΩ时的情况
(
d
)
输
入
信
号
增
大
后
输
出
电
压
的
波
形
(d)输入信号增大后输出电压的波形
(d)输入信号增大后输出电压的波形
图
1
阻
容
耦
合
共
射
放
大
电
路
的
测
试
图1\,\,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的测试
图1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的测试
(1)分别测量
R
b
=
3
M
Ω
R_b=3\,\textrm MΩ
Rb=3MΩ 和
R
b
=
3.2
M
Ω
R_b=3.2\,\textrm MΩ
Rb=3.2MΩ时的
U
C
E
Q
U_{CEQ}
UCEQ 和
A
˙
u
\dot A_u
A˙u。由于信号幅值很小,有效值为
1
mV
1\,\textrm{mV}
1mV,输出电压不失真,故可从万用表直流电压(为平均值)挡读出静态工作管压降
U
C
E
Q
U_{CEQ}
UCEQ。从示波器可读出输入及输出电压的峰值。
(2)输入电压有效值逐渐增大至
16
mV
16\,\textrm{mV}
16mV,观察输出电压波形的变化情况。
(1) R b = 3 M Ω R_b=3 \,\textrm MΩ Rb=3MΩ 和 3.2 M Ω 3.2 \,\textrm MΩ 3.2MΩ 时的 U C E Q U_{CEQ} UCEQ 和 A ˙ u \dot A_u A˙u 仿真结果如下表所示。
基极偏置电阻 R b R_b Rb/MΩ | 直流电压表读数 U C E Q U_{CEQ} UCEQ/V | 信号源峰值 U i p p U_{ipp} Uipp/mV | 示波器显示波形峰值 U o p p U_{opp} Uopp/mV | I C Q I_{CQ} ICQ/mA | ∣ A ˙ u ∣ |\dot A_u| ∣A˙u∣ |
---|---|---|---|---|---|
3 | 8.435 | 1.401 | 156.337 | 0.66 | 112 |
3.2 | 8.785 | 1.400 | 148.849 | 0.62 | 106 |
(2)将信号源 V1 有效值逐渐增大到 8 mV 时输出电压波形正、负半周幅值有明显差别。当 V1 有效值为 16 mV(此时峰值为 22 mV)时,输出电压波形仿真结果如图(d)所示。正半周幅值为 1.955 V,负半周幅值为 2.756 V,波形明显失真(截止失真)。
(1)
R
b
R_b
Rb 增大时,
I
C
Q
I_{CQ}
ICQ 减小,
U
C
E
Q
U_{CEQ}
UCEQ 增大,
∣
A
˙
u
∣
|\dot A_u|
∣A˙u∣ 减小。
在图1(b)所示电路中,若
r
b
b
′
<
<
(
1
+
β
)
U
T
I
E
Q
r_{bb'}<<(1+\beta)\displaystyle\frac{U_T}{I_{EQ}}
rbb′<<(1+β)IEQUT,则电压放大倍数
A
˙
u
=
−
β
⋅
R
L
′
r
b
e
=
−
β
⋅
R
L
′
r
b
b
′
+
(
1
+
β
)
U
T
I
E
Q
≈
−
I
C
Q
R
L
′
U
T
\dot A_u=-\frac{ \beta \cdot R_L'}{r_{be}}=-\frac{\beta\cdot R_L'}{r_{bb'}+(1+\beta)\displaystyle\frac{U_T}{I_{EQ}}}\approx-\frac{I_{CQ}R_L'}{U_T}
A˙u=−rbeβ⋅RL′=−rbb′+(1+β)IEQUTβ⋅RL′≈−UTICQRL′表明
A
˙
u
\dot A_u
A˙u 几乎与晶体管无关,而仅与电路中电阻值和温度有关,且与
I
C
Q
I_{CQ}
ICQ 成正比。因此,调节电阻
R
b
\pmb{R_b}
RbRbRb 以改变
I
C
Q
\pmb{I_{CQ}}
ICQICQICQ,是改变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放大倍数最有效的方法;而利用换管子以增大
β
\beta
β 的方法,对
A
˙
u
\dot A_u
A˙u 的影响是不显的。
(2)由于先进入了截止失真,根据图解分析,图示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峰值
U
o
m
a
x
=
I
C
Q
R
L
′
≈
3.3
V
U_{omax}=I_{CQ}R_L'\approx3.3\,\textrm V
Uomax=ICQRL′≈3.3V。而当信号源 V1有效值为 16 mV(峰值为 22.6 mV)时,输出电压的正半周幅值(1.955V)仅约为负半周幅值(2.756V)的 71%,波形明显失真;而此时,负半周还没有到达理论计算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峰值 3.3V。因此,可得如下结论:
① 实际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小于理论分析值。产生这种误差的主要原因在于晶体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总是存在非线性,而理论分析是将晶体管特性作了线性化处理。
② 对于实际电路,失真后的波形并不是顶部成平顶(如图(d)所示)或底部成平顶,而是圆滑的曲线。测试放大电路时,可以通过输出电压波形正、负半周幅值是否相等来判断电路是否产生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