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每一个C语言的程序被执行起来的时候系统为了方便开发人员操作,会给每个进程分配一个虚拟的内存空间,它实际上是从物理内存映射出来的。虚拟内存的启始地址和结束地址都是固定的,因为虚拟内存的布局都是一样的。比如:有三个进程P1 P2 P3,他们虽然得到的物理内存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从进程的角度来看他们三个得到的内存确是一样的。
假设你正在使用的计算机实际物理内存只有1GB大小,而当前系统运行了三个进程,Linux会将PM中的某些内存映射为三个大小均为4GB的虚拟内存,让每个进程都以为自己独自拥有完整的内存空间,这样极大的方便了应用程序的数据和代码组织。
同时一个用户进程可以访问的内存区域介于:0x0804~0xc000000之间,这个广阔的区域又被分成几个部分,分别用来存放进程的代码和数据。
栈内存用来存放环境变量、命令行参数和局部变量。栈空间十分有限,默认情况下栈的大小为8M,在嵌入式开发的时候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减少栈空间,栈空间的增长,从上(高地址)往下(低地址),每当有一个函数被调用的时候,栈就会从上往下分配一个段,这一段空间就是栈帧,该内存空间用来存放该函数的局部变量。
堆空间是相对自由的空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因为在此区域定义的内存的 生命周期我们可以控制: 从molloc()/calloc()/realloc() 开始,到free()结束,其分配和释放完全由我们开发者自定义,这就给了我们最大的自由和灵活性,让程序在运行过程中,以最大的效益使用内存。
Action:
数据段中存放着全局变量、静态变量和常量这些数据,生命周期与程序一致,程序不止,数据不断
代码段中又分程两个空间:
.text段:存放用户的代码(main func)
init段:当程序运行之初的一些初始化的工作(由编译器根据系统来对应添加)
内存管理是嵌入式学习的重点知识,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入门的重要标志,内存管理学的好,对C语言的学习理解有着深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