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OVS 中, 有几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Bridge: Bridge 代表一个以太网交换机(Switch),一个主机中可以创建一个或者多个 Bridge 设备。 Port: 端口与物理交换机的端口概念类似,每个 Port 都隶属于一个 Bridge。 Interface: 连接到 Port 的网络接口设备。在通常情况下,Port 和 Interface 是一对一的关系, 只有在配置 Port 为 bond 模式后,Port 和 Interface 是一对多的关系。
当我们创建了一个交换机(网桥)以后,此时网络功能不受影响,但是会产生一个虚拟网卡,名字就是brname,之所以会产生一个虚拟网卡,是为了实现接下来的网桥(交换机)功能。
有了这个交换机以后,我还需要为这个交换机增加端口(port),一个端口,就是一个物理网卡,当网卡加入到这个交换机之后,其工作方式就和普通交换机的一个端口的工作方式类似了。
这里要特别注意,网卡加入网桥以后,要按照网桥的工作标准工作,那么加入的一个端口就必须是以混杂模式工作,工作在链路层,处理2层的帧,所以这个port就不需要配置IP了。(你没见过哪个交换的端口有IP的吧)
那么接下来你可能会问,通常的交换机不都是有一个管理接口,可以telnet到交换机上进行配置吧,那么在OVS中创建的虚拟交换机有木有这种呢,有的!上面既然创建交换机brname的时候产生了一个虚拟网口brname,那么,你给这个虚拟网卡配置了IP以后,就相当于给交换机的管理接口配置了IP,此时一个正常的虚拟交换机就搞定了。
在ofproto-provider.h中注释里是这样说的。
这里定义了四类数据结构:
Struct ofproto表示一个交换机 Struct ofport表示交换机上的一个端口 Struct rule表示交换机上的一条flow规则 Struct ofgroup表示一个flow规则组
在文件openvswitch-2.11.4/vswitchd/ovs-vswitchd.c中!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线程开启、网桥初始化等等 ... while (!exiting) { memory_run(); if (memory_should_report()) { struct simap usage; simap_init(&usage); bridge_get_memory_usage(&usage); memory_report(&usage); simap_destroy(&usage); } bridge_run(); //其中bridge_run就是初始化数据库中已经创建的虚拟网桥。 unixctl_server_run(unixctl); netdev_run(); //在内核中添加虚拟网卡 memory_wait(); bridge_wait(); unixctl_server_wait(unixctl); netdev_wait(); if (exiting) { poll_immediate_wake(); } poll_block(); if (should_service_stop()) { exiting = true; } } ... 退出和销毁操作 ...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