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数据标准体系的目标是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制定和发布,结合制度约束、系统控制等手段,实现企业内部数据的完整性、有效性、一致性、规范性、开放性和共享性管理,为数据治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数据资产管理活动提供规范有效依据。
数据标准规划主要指企业构建数据标准分类框架,并制定开展数据标准管理的实施路线。数据标准规划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阶段:
(1)数据标准调研
数据标准调研工作,主要从企业业务运行和管理层面、国家和行业相关数据标准规定层面、信息和业务系统数据现状三个方面开展,调研内容包括现有的数据业务含义、数据标准分类、数据元定义、数据项属性规则以及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数据标准等;
(2)业务和数据分析
主要根据数据标准调研结果,根据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原则,初步研究数据标准整体的分类框架和定义,以及对业务的支撑状况;
(3)研究和参照行业最佳实践
收集和学习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案例,并研究和借鉴同行业企业单位在本行业数据标准体系规划上的实践经验;
(4)定义数据标准体系框架和分类
根据数据标准调研结果以及行业的最佳实践,在对企业现有业务和数据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定义企业自身的数据标准体系框架和分类;
(5)制定数据标准实施路线图
根据已定义的数据标准体系框架和分类,结合企业自身在业务系统、信息系统建设上的优先级,制定数据标准分阶段、分步骤的实施路线图;
(6)批准和发布数据标准框架和规划
由数据标准管理的决策层审核数据标准体系框架和规划实施路线图,并批准和发布。
数据标准管理工具应包括:标准分类管理、标准增删改查、标准导入导出、标准评审、标准发布、标准版本管理、标准落地映射、标准落地评估、标准监控等功能。同时为更好的保障数据标准的落地,最好结合元数据管理工具一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