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比例选择方法,其基本思想:各个个体被选中的概率与其适应度大小成正比.
具体操作:
(1)计算出群体中每个个体的适应度f(i=1,2,…,M),M为群体大小
(2)计算出每个个体被遗传到下一代群体中的概率
(3)计算出每个个体的累积概率
q[i]称为染色体x[i] (i=1, 2, …, n)的积累概率)
(4)在[0,1]区间内产生一个均匀分布的伪随机数r
(5)若r (6)重复(4)、(5)共M次
右上边饼图不同颜色的区域,面积大小对应着不同的概率,面积越大,代表概率越大。假想把这张图打印到一张纸上,随机扔一把小米,落在3区域的小米相对来说数量最多。好了,现在我一粒一粒的扔,扔了10粒米(意味着只选了10个样本),假如5个落在3区域,3个落在1区域,1个落在4区域,1个落在5区域。
在应用中,比方说,7号米粒利用概率38%(因为落在了3号区域),8号米粒利用概率14%,9号米粒利用概率38%,10号米粒利用概率31%。
这样有什么好处?避免了所有的米粒都选择概率最大的区域3(所谓的最优值问题),换句话,各个概率(各种情况)都相应的被使用到了,避免了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
把概率整合到一条线上,然后随机产生数据a,a属于[0,1],比方说
这样,不同的数据对应不同的数据概率,并且整体上还保留了“区域概率越大,对应数据越多”这一分布!
s1= 13 (01101)
s2= 24 (11000)
s3= 8 (01000)
s4= 19 (10011)
假定适应度为f(s)=s^2 ,则
f (s1) = f(13) = 13^2 = 169
f (s2) = f(24) = 24^2 = 576
f (s3) = f(8) = 8^2 = 64
f (s4) = f(19) = 19^2 = 361
根据上面的式子,可得:
例如设从区间[0, 1]中产生4个随机数:
r1 = 0.450126, r2 = 0.110347
r3 = 0.572496, r4 = 0.98503
下一代父代,选择的就是第0个、第1个。第4个
https://blog.csdn.net/u011125673/article/details/87895448
https://www.cnblogs.com/adelaide/articles/5679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