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队列与普通队列的区别在于,当队列是空的时,从队列中获取元素的操作将会被阻塞,或者当队列是满时,往队列里添加元素的操作会被阻塞。试图从空的阻塞队列中获取元素的线程将会被阻塞,直到其他的线程往空的队列插入新的元素。同样,试图往已满的阻塞队列中添加新元素的线程同样也会被阻塞,直到其他的线程使队列重新变得空闲起来。
ArrayBlockingQueue
ArrayBlockingQueue是一个有边界的阻塞队列,它的内部实现是一个数组。有边界的意思是它的容量是有限的,我们必须在其初始化的时候指定它的容量大小,容量大小一旦指定就不可改变。
LinkedBlockingQueue
LinkedBlockingQueue阻塞队列大小的配置是可选的,如果我们初始化时指定一个大小,它就是有边界的,如果不指定,它就是无边界的。说是无边界,其实是采用了默认大小为Integer.MAX_VALUE的容量 。它的内部实现是一个链表。
PriorityBlockingQueue
PriorityBlockingQueue是一个没有边界的队列
SynchronousQueue
SynchronousQueue队列内部仅允许容纳一个元素。当一个线程插入一个元素后会被阻塞,除非这个元素被另一个线程消费。
在kotlin协程中,有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字 —— suspend,这个关键字就是协程最核心的那个「非阻塞式」的「挂起」
对于协程中「挂起」对象的理解应该是“挂起的对象是协程”。
启动一个协程我们可以使用launch或者 async 函数,实际上协程就是这两个函数中闭包的代码块。launch ,async或者其他函数创建的协程,在执行到某一个 suspend函数的时候,这个协程会被挂起,而且是从当前线程挂起。通俗的说,这个协程从执行它的线程上脱离,当前线程不再管这个协程要去做什么了【注意,不是这个协程停下来】。
挂起点线程和协程兵分两路,当前线程接着suspend挂起点往后继续执行后面的代码,挂起的协程则在指定的线程中执行代码块,直到执行完毕后,协程会自动将线程切回到刚刚分开的线程中去。
suspend是有暂停的意思,但我们在协程中应该理解为:当线程执行到协程的 suspend 函数的时候,暂时不继续执行协程代码了。
协程:
- GlobalScope.launch(Dispatchers.Main) {
- val image = getImage(imageId) // 获取图片
- avatarIv.setImageBitmap(image) // 显示出来
- }
- suspend fun getImage(id: String) = withContext(Dispatchers.IO) {
- ...
- }
如上代码块,当线代码执行到suspend 函数的时候会被掐断,接下来协程会从这个 suspend 函数开始在指定的线程继续往下执行。这个指定其实是suspend 函数指定的,如:函数内部的withContext传入的 Dispatchers.IO 所指定的 IO 线程。
在 suspend 函数执行完成之后,协程会自动帮我们把线程再切回来。
对于「挂起」做一个结论:所谓的被挂起,就是切个线程
对于线程阻塞很好理解,现实中的例子就是交通堵塞,核心有 3 点:
「非阻塞式」这个是挂起的一个特点,协程的挂起,就是非阻塞式的,而不是传统的「阻塞式的挂起」。阻塞不阻塞,都是针对单线程讲的,切了线程,肯定是免谈的,你TM都跑到别的线程了,之前的线程就自由了,可以继续做别的事情了。
「非阻塞式」的挂起就是协程在挂起的同时切线程这个概念。
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 main {
- GlobalScope.launch(Dispatchers.Main) {
- val user = requestUserInfo()
- updateView(user)
- }
-
- private suspend fun requestUserInfo() : User = withContext(Dispatchers.IO) {
- api.requestUser()
- }
- }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耗时操作和更新 UI 的逻辑像写单线程一样放在了一起,只是在外面包了一层协程。而正是这个协程解决了原来我们单线程写法会卡线程这件事。
协程是什么、挂起是什么、挂起的非阻塞式是怎么回事,已经非常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