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舌尖上的中国》经典语录


    视频地址

    央视官网第1-3季:
    https://tv.cctv.com/2017/01/19/VIDAtIyRXSWBaJGZ1itGdZFE170119.shtml
    http://tv.cctv.com/2013/01/18/VIDA1358504868261125.shtml
    http://jishi.cctv.com/special/shejian3PC/shouye/

    诗词 旁白

    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2. 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猩。
    3. 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4. 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5. 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
    6.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7. 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

    美味描述类 旁白

    1.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2. 俗称“花蚬子”,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物美价廉,可煮食、可凉拌、可爆炒、可做馅,形容它,没别的,就是一个字:鲜!
    3. 一勺鱼酱,足以让最平常的食材陡然变得酸楚动人。
    4. 大多数美食,都是不同食材组合碰撞产生的裂变性奇观。
    5. 中国烹饪,既能像麻辣的川菜一样如此凶猛地侵略我们的味觉,也能润物细无声地让我们的舌尖领略鲜味的美好。
    6. 臭豆腐干是"热情好客的",她总是把浓郁的烈性的香味弥漫在周围的空气中,让人为谋其面,先文其香。
    7. 今天,从大鱼到肉,到家常小菜,煎饼几乎可以包裹一切,并且多寡随意,但对地道的山东人来说,最适合卷在煎饼里的,似乎还是一根大葱,山东人最看重质地和口感,煎饼入口回甘,但对人的咬合力是一个挑战。
    8. 这盘菜五色俱全,让我忍不住口水直流。再看看其它菜,让我眼花缭乱。
    9. 那些冰糖葫芦红彤彤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不知引来多少小孩儿渴求的目光。
    10. 灌汤小笼包的皮是薄薄的,甚至都透亮了,张嘴咬一口,里面鲜美的汁水流入口中,咬那浸了汁水的肉团,不肥不腻,入口爽滑……那真叫美!
    11. 醇正的酱香伴着微甜,一小碟就能让人食欲大开。
    12. 芝麻的香气伴着蕨粑的甘甜。
    13. 盐水鸭皮白柔嫩、肥而不腻、香鲜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点。
    14. 烤红薯焦糊糊的,周身满是草灰,嗅一嗅,香喷的气味马上会进入你的五脏六腑,令你"口水直流三千尺"。
    15. 腐乳、豆豉、黄酒、泡菜,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具有一种芳香浓郁的特殊风味。这种味道是人与微生物携手贡献的成果。而这种手法被称作“发酵”。
    16. 温暖的火炕上,六只手合力把豆泥堆砌成型。酱的味道甚至可以成为衡量一个主妇合格与否的标准。最后用透气的黄纸包裹,捆绑成结实的酱坯。酱坯被挂上墙。在之后的两个月里,它们静静的发酵。等到来年春天,再开始更深入的转化。
    17. 我拿来水瓶,朝茶杯里倒上开水,顿时,水中的龙井茶如同千万条小鱼上下翻飞,煞是好看。
    18. 十几天,微生物的辛勤劳动赋予蔬菜新的活力。褪去艳丽和生涩,变得清亮、脆嫩、酸冽。
    19. 做腌鱼首先要制作甜米,糯米淘洗干净,上灶蒸,等糯米熟透,加酒曲发酵,鲤鱼吃饱了稻花,正是最肥最甜的时候,与其说捕获食材,不如说更像是是一场户外亲子游戏。
    20. 稻花鱼去内脏,在灶上摆放整齐,用微弱的炭火熏烤一夜,现在需要借助空气和风的力量,风干与发酵,将共同制造出特殊的风味,糯米布满菌丝,霉菌产生的各种酶,使淀粉水解成糖,最终得到爽口的酸甜。甜米混合盐和辣椒,一同塞进鱼腹中,稻花鱼可以直接吃,也适合蒸或油炸,不管用哪种做法,都盖不住腌鱼和糯米造就的迷人酸甜。

    美味升华类 旁白

    1. 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2. 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恋童年的味道。
    3. 五味使中国菜的味道千变万化,也为中国人在况味和回味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境遇时,提供了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4. 人如其食,食物总是与人联系在一起。纪录片里那些生动鲜活、令人垂涎的影像背后,是反映了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态度的亲身经历。
    5. 若以人情世故来看食材的相逢,有的是让人叫绝的天作之合,有的是叫人动容的邂逅偶遇,有的是令人击节的相见恨晚。
    6. 人类活动促成了食物的相聚,食物的离合,也在调动人类的聚散,西方人称作“命运”,中国人叫它“缘分”。
    7. 人们懂得用五味杂陈形容人生,因为懂得味道是每个人心中固守的情怀。在这个时代,每一个人都经历了太多的苦痛和喜悦,中国人总会将苦涩藏在心里,而把幸福变成食物,呈现在四季的餐桌之上。
    8. 东方和西方,江南和塞北,人的迁徙促成了食物的相逢,食物的离合见证了人的聚散。然而,究竟是人改变了食物,还是食物改变了人?餐桌边的一蔬一饭,舌尖上的一饮一啄,总会为我们津津有味地一一道来。
    9. 眼前的食物,可能来自遥远的大海和高山。
    10. 人类组织家庭,原因之一,就是为了更合理地生产和分配食物。正是这些人间烟火,让家庭组织更加紧密。尽管千门万户的家常美味各不相同,但有位作家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11. 祖先的智慧,家族的秘密,师徒的心觉,食客的领悟,美味的每一个瞬间,无不用心创造,代代传承。
    12. 中国人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中国式生存之道。
    13. 从形态到内容,从神到形,饼卷的变化千姿百态,这看似食物们的自助旅行,追根溯源,其演变终究离不开人的流动和迁徙。
    14. 有一千双手,就有一千种味道,中国烹饪,无比神秘,难以复制,从深山到闹市,厨艺的传授,仍然遵循口耳相传,心领神会的传统方式。
    15. 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
    16. 不管在中餐还是在汉字里,神奇的“味”字,似乎永远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除了舌之所尝、鼻之所闻,在中国文化里,对于“味道”的感知和定义,既起自于饮食,又超越了饮食。也就是说,能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味的,不仅是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还包括中国人的心。
    17. 从手到口,从口到心,中国人延续着对世界和人生特有的感知方式,只要点起炉火,端起碗筷,每个平凡的人,都在某个瞬间,参与创造了舌尖上的非凡史诗。
    18. 无论是靠山还是靠水,劳动者都有专属于家人的美味。
    19. 在吃的法则里,风味重于一切。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一张乏味的食品清单上。人们怀着对食物的理解,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求着转化的灵感。
    20. 中国人善于用食物来缩短他乡与故乡的距离。
  • 相关阅读:
    C语言描述数据结构 —— 二叉树(3)普通二叉树
    如何使用Hexo搭建个人博客
    渠道触点归因
    推荐一本计算机领域可以发的2区计算机智能医疗类SCI
    《LeetCode力扣练习》代码随想录——链表(环形链表II---Java)
    计算机网络(五)——UDP
    Sping-AOP切面相关操作
    图解大模型微调系列之:大模型低秩适配器LoRA(原理篇)
    微信小程序自动化测试pytest版工具使用方法
    Java中的参数传递到底是值传递还是参数传递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zhiyuan411/article/details/12782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