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给大一新生的分享会——如何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


    此文来自给学院大一的同学的分享~

    1 自我介绍

    全民制作人们大家好,我是练习时长两年半的个人练习生Barry Yan,喜欢唱、跳、Coding、羽毛球、写作,Music!

    因为近期在业余时间看了一些书和文章以及技术博客,而且也都让自己颇有些心得,以前的快乐是打几把游戏现在的快乐是学会一个新知识,写一篇博客,享受写的这一个过程,所以今天又突然想写一篇感想类的文章,也是对自己的学习路上的一个小总结,因为本人也是正处于“IT工程师伟大发展之路”的初级阶段,所以平时还是要用大量的时间来学习积累。

    我一直认为不是所有的学习都有方法可言,都有捷径可走,即使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高效的学习,但是每个人的头脑和学习方式都可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你是在学校还是在职场,高效的学习专业知识都是我们这个职业发展的必备能力,找到合适自己的就是最好!

    2 对计算机专业的认知

    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计算机专业 = 基础知识 + 专业技术

    3 基础知识&专业技术都有哪些

    基础知识代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前业界流行的专业技术(图片来自:https://mvnrepository.com/tag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基础知识:

    各种高级编程语言的语法、汇编语言、数据结构、算法、软件建模、操作系统原理、网络、数据库原理、数学等等

    专业技能:

    各类技术框架、RPC、HTTP相关协议编程、MySQL数据库、Linux操作系统、Docker容器技术等等

    4 怎样高效的学习基础知识&专业技术

    4.1 基础知识

    (1)结合专业实践(学数据结构:用代码敲出来,学网络:动手抓包、组网)

    (2)广泛探索,学习经典课程&论文(举例:慕课网、Google论文)

    (3)多回顾和总结

    (4)多与老师&优秀的同学进行交流

    (5)零碎时间学习

    建议: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构建自己的知识或技术体系

    举例(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2 专业技术

    (1)发现需求

    (2)了解技术大概(类似于英语的完形填空)

    (3)研读官方文档,找出最佳实践

    (4)引入需求场景(写demo),总结使用流程

    (5)探究原理并合理输出(记笔记、交流讨论、写博客等等)

    学习前提:我们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作为储备

    举例(记笔记写文章时自己画的图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S:推荐:

    GitHub、极客时间、ProcessOn作图工具、最重要的是要多自己动手Coding(敲代码)

    5 最后

    在自己学习技术的道路上也遇到过很多良师益友,曾经有一名老师说的话对我的印象很深,只有短短的四个字:学会取舍,这句话可以说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见的,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很难让自己完全满意,因此我们就要学会取舍。

    还曾读过一篇文章,可以说是一位资深的技术人对新人的忠告,也有一句话非常好,他说不要害怕学习一门新的技术栈,任何技术栈除了几个特性以外,其他都是相通的,学习每个技术栈最重要的就是掌握该技术栈的那几个特性。

    在学校中还没有毕业的同学,要珍惜剩下的这段能够心无旁骛的学习时间,明确目标去做就行了;已经毕业和正在工作的朋友们,社会就是我们最好的大学,要给出自己的定位,认真对待工作,发挥自己的价值,在其中不断找到收获提升自己。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最后,祝大家学业有成、工作顺利!

  • 相关阅读:
    .NET餐厅管理系统sql数据帮助类C#利用反射获取对象属性值、将sr_readStr数组存入数据库image类型的字段中
    SpringCloudAlibaba Seata在Openfeign跨节点环境出现全局事务Xid失效原因底层探究
    盈利难期,股价狂跌,金融壹账通难撑未来
    MAC如何重装系统(怒冲30大洋,才拿到的教程~,收藏点赞兄弟们)
    基于javaweb+mysql的校园招聘平台招聘管理系统(平台、企业、用户)
    攻防世界-xff_referer+mfw
    LabVIEW开发航天器模拟器的姿态控制和反作用轮动量管理
    远程仓库创建好后,出现版本冲突,提交不成功,pull也会失败的解决方法
    ssm+bootsrap人力资源考勤系统-JAVA【数据库设计、源码、开题报告】
    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技术,神经网络识别图像原理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Mr_YanMingXin/article/details/127814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