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量子成像雷达
摘要:在美国AFOSR项目和DAPRA DSO InPho项目支持下,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牵头完成了光功率0.5皮瓦三维量子成像雷达,也称单像素3D相机。其分辨率达到256×256像素,采样时间3秒。
1.三维成像雷达用处多
高分辨三维成像,特别是使用时间飞行(TOF)技术的激光成像雷达,迫切需要能在极弱光照下工作,因为相比于高功率雷达弱照明雷达系统更安全、更低功率,更难以被发现拦截的优势 。而三维成像雷达的应用前景广阔,潜在应用包括:大、小尺度物体的表面测绘,目标识别、目标追踪、机器视觉、人眼安全波段和大气遥感。
2.传统单光子雷达
单光子灵敏的探测器SPAD技术提供额外的灵敏度和抗噪性,但光子计数系统的高横向分辨率标定技术受到挑战。点扫描的方式实现的单光子成像虽技术成熟,但扫描时间随目标尺度增大而数量级增加,而且逐像素停顿时间限制了实时成像,只能用于低速或静态目标成像。
研究者们已经制造了光子计数探测器阵列SPADA,例如MIT林肯实验室的JIGSAW和相应系列产品。制造难度限制了该类型传感器的尺寸,商业化的为512×512像素元,重复频率100kHz。这些传感器受到高暗计数率、像素间串扰和较大的读出噪声限制。用于时间飞行距离测定时,每个像素必须同时与脉冲串序列分别关联,硬件资源要求高。
3.三维单像素量子成像雷达
在不增加系统的成本和复杂度目标下,可供选择方案之一是使用基于压缩感知算法的单像素相机方案,该技术与量子成像技术数学上相同,也有人称之为量子成像,为体现其特点可称为单像素成像。单像素成像利用了成像场景的可压缩特征,利用数字微镜阵列器件(DMD)投射一系列的伪随机图案来实现,具体过程为:每一幅随机投影图案与待成像场景的内积被单像素探测器-“桶”探测器所接收,通过算法优化重建,重建场景通常所需测量次数小于场景像素数,一般在像素总数10%左右的水平。
罗彻斯特大学2011年最早提出单像素成像雷达方案。
图1 单像素3D雷达原理图
图2 单像素三维成像实验(a)成像分辨率为n=256×256像素,测量数m=0.2n,随机投影次数m次,曝光时间距6.07分钟。恢复的强度测绘图为(b),强度×DOF图(c).两幅图之比则得到纵深的测绘图(d).
这个技术跟量子成像雷达就非常相似了。下图是量子成像雷达的原理图。与罗彻斯特大学不同的是,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的三维鬼成像雷达用传统探测器,也就是线性的探测器,不需要光子计数的好处就是速度提上来了,一个脉冲一个测量基,这样就能实时的进行远距离成像,比如1000米距离3D成像。单光子计数可以在近距离实现高速成像,但是远距离是绝无可能的,因为背景噪声对光子计数来说是死穴。
图3 三维量子成像雷达
用光电倍增管作为探测的三维鬼成像雷达成像效果超预期的好,当然这也是跟同期在实验室实现的技术指标相比得出的结论。
图4 三维量子成像雷达成像结果
从图4中可看出一个PMT就实现了灰度和距离信息深度融合的三维图像,图像的清晰度未经过任何后处理就非常高,整个系统也无需复杂的运动部件(毛玻璃可用DMD取代)。
4.单像素量子成像雷达目前水平
中科院安微光机所2022年实现了7公里的自然目标三维成像。
图5 三维量子成像雷达拼接成像结果
当然,在2020年上海交大实现了100公里的合作目标单光子计数三维成像,跟中科院安光所技术途径不同。成像速度方面,线性探测器可做到实时成像。但是单光子计数成像不能。
5.单像素量子成像雷达应用前景
距离选通的成像本领,使得单像素雷达在水下成像、透遮挡物成像方面有先天的优势,相比于传统雷达,其在成像速度和硬件成本方面占有优势。
6.单像素量子成像雷达超低成本解决方案
表1. 设备清单
参数名称 | 说明 | 价格 |
激光器型号 | 脉冲激光器 | 2-20万 |
DMD器件 | D4100 1024×768 DMD | 6万 |
DAQ | 2.5GS/s,500MHz | 2-10万 |
PMT | 9mm靶面,1GHz | 1万 |
机箱 | PXIe | 1万 |
滤波片、偏振片 | 干涉型 1nm+波片 | 1万 |
光机 | 透镜、结构件 | 1万 |
合计 |
14-44万 |
不计算人工费的话,搭一套三维量子成像雷达仅需要14万左右。
基本上申请个自然基金就可以攒个这样的设备开展研究了。
感兴趣的科研小伙伴可以联系我,一起开展这种新型雷达的研究,争取对其性能进行进一步地改进、优化和提升。
7.小结
单像素量子成像雷达可实现256×256像素的三维成像,利用线性APD或PMT搭建的三维成像系统已经实现了10公里数量级的快速成像。大家现在利用15万左右就可搭建一套这样的系统进行研究。
这种新型雷达无运动部件,更换个探测器和激光器就可变成任意想要波段的成像雷达,原理简单,变化多样,无论用来做研究发Paper还是做工程搞应用都是一个好的选择。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私信我,留下联系方式。
[1]G. A. Howland, P. B. Dixon, and J. C. Howell, “Photon-counting compressive sensing laser radar for 3D imaging,”
Appl. Opt. 50, 5917–5920 (2011).
[2]Three-dimensional ghost imaging ladar http://arxiv.org/abs/1301.5767
[3] Scanning single-pixel imaging lidar Vol. 30, No. 21 / 10 Oct 2022 / Optics Express 37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