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tty 5新Buffer API详解


    前言

    Netty 5的第一个alpha版本于2022/5/17发布。不同于老早发布但后面长期封存的ForkJoinPool版本,这次的新Netty 5改动相对3到4的升级来说没有那么大,侧重点放在了更安全好用的Buffer API和其他一些API的优化上。本文介绍的内容正是这次新版本的重头戏——新的Buffer API

    原API的问题

    现存的Netty ByteBuf API已经使用多年,随着时间推移,类库逐渐变得臃肿庞大。导致以下问题:

    1. 它没有利用Java 6之后的新特性,例如try-with-resources
    2. 太多的实现类和很深的类层次,以至于JIT很难优化,并增加了性能负担。
    3. 需要重新设计与Java新版本匹配的API。为了实现更安全的native内存管理,Java 14提供了MemorySegment功能,以取代原来Unsafe类提供的API。在不久前发布的Java 19中,该功能还处于preview阶段,所以Netty 5也会等正式版发布后再跟进实现,不过新API已经对此做好了设计上的预留。

    新API的设计目标

    1. 安全的内存管理。每个buffer都有自己的所有者,不允许其他人破坏与污染。这一点上与MemorySegment API保持一致,因为这也是后者使用的基本要求。
    2. 引导正确使用。用简单的方式引导编码者正确使用Buffer API,减少误用情况。例如将资源放在try-with-resource中管理生命周期。
    3. 让简单的事情保持简单,复杂的事情可以实现。合理的默认值和符合直觉的命名让上手变得容易;同时对于高级使用者来说,也支持高阶的用法不受限制。
    4. 易用的符合直觉的API。需要比老版本更容易使用,工作模型中包含尽量少的隐藏状态。
    5. 高性能。与老版本一样保证API的高性能。

    新API的改动

    1. 引用计数:所有buffer实现Autocloseable接口,能够使用try-with-resource来管理。每次buffer的分配都需要对应一次close()的释放,每次Send.receive()也需要对应close()。引用计数不再通过公共API暴露对外,但仍在内部保留,用于计算内存占用(尤其是堆外内存)。现在对外的是open/closed状态,它们的改变不是线程安全的。
     try (Buffer buf = allocator.allocate(8)) {
        // Access the buffer.
    } // buf is deallocated here.
    
    • 1
    • 2
    • 3
    1. 默认开启Cleaner跟踪:老版本的Netty为了性能考虑,默认关闭Cleaner。新版本则是默认开启,好处是:当buffer被忘记关闭时,Cleaner线程会自动回收内存,这样可以避免内存泄漏的发生。

    小知识——Java对堆外内存的管理逻辑:

    1. 通过Unsafe分配的堆外内存,只有在Full GC或调用System.gc()时才会回收。
    2. 通过创建DirectByteBuffer分配的堆外内存,会自带一个Cleaner对象,当DirectByteBuffer对象被回收时,会触发Cleaner对象的clean()方法对堆外内存回收。
      在第一种情况下,如果一直不触发Full GC,那么当发生内存泄漏时,内存会逐渐耗尽。(如果在JVM启动参数中设置了最大堆外内存大小,那么达到阈值后也会触发Full GC)
    1. 去掉slice:原来的slice()duplicate()可以让多个buffer共享同一块内存。现在去除内存共享,让引用计数的规则更加简单。
    2. Buffer接口:原有的ByteBuff抽象类和大量的实现类都被统一的Buffer接口取代;新的Buffer接口只有两种实现,一种基于MemorySegment,一个是CompositeBuffer。通过Buffer接口而非实现类来提供public访问。
    3. Allocator接口:原有的ByteBufAllocator接口被Allocator取代。堆内/堆外、池化/非池化两个维度的不同buffer都通过Allocator的静态工厂方法来分配。下面代码演示了Allocator接口的用法:
    try (BufferAllocator allocator = BufferAllocator.heap();
        Buffer buf = allocator.allocate(8)) {
        // Access the buffer.
    }
    
    • 1
    • 2
    • 3
    • 4
    1. CompositeBuffer:老版本的CompositeByteBuf是对外暴露的类,新版本用CompositeBuffer取代了它,不过大部分方法都隐藏在Buffer接口下。这样做的好处是,不论是组合还是非组合buffer,它们的对外方法都被抽象成一致的,从而避免了许多地方需要对是否为组合buffer做条件判断。另一方面,有些方法是组合buffer特殊的,它们也提供在了CompositeBuffer类中。组合buffer和普通buffer一样,也需要知道它们的allocator,因为在实现ensureWritable()时需要。因此compose()方法需要BufferAllocator作为第一个参数:
    try (Buffer x = allocator.allocate(128);
         Buffer y = allocator.allocate(128)) {
        return CompositeBuffer.compose(allocator, x.send(), y.send());
    }
    
    • 1
    • 2
    • 3
    • 4

    通过compose()生成的组合buffer会取得子buffer的所有权。

    1. capacity管理:老版本有capacity()maxCapacity()两个独立的概念,而且capacity是可以动态修改的。新版本只有capacity(),不再有maxCapacity()。只有ensureWritable()CompositeBuffer.extendWith()方法可以增加capacity。ensureWritable()需要先获取所有权,否则会抛出异常。write*()方法不再自动增加capacity,若耗尽则会抛出异常。

    2. 字节顺序:老版本的ByteBuf.order(ByteOrder)会返回代表原始buffer视图的新buffer实例,而新版本的Buffer.order(ByteOrder)是直接在原buffer上修改,改变它的访问方法的字节顺序。对比之下,老版本API实现会造成额外的分配和包装buffer的性能开销。为了避免这部分开销,老版本还提供了get/set/read/write*LE()方法,如今也都不需要了。

    3. 用split()切分buffer:老版本的slice()让内存可以共享,但这会带来所有权混乱的问题。新版本用split()来取代,与slice()不同的是,用split()切分后的两个buffer彼此独立,他们各自拥有不同的内存块、capacity、offset和owner。在内存管理中使用了二级引用计数的机制:当切分出来的子buffer都关闭后,原始的buffer也会被关闭。

    buf.writeLong(x);
    buf.writeLong(y);
    executor.submit(new Task(buf.split().send()));
    buf.ensureWritable(512);
    
    • 1
    • 2
    • 3
    • 4

    在上面的例子中,buf被切成两段,一段通过send()传给另一个线程做进一步处理,另一段(原始buf)保留原来的所有者,这使得它能够调用ensureWritable()方法而不会抛出异常。

    1. 用send()转移所有权:之前提到要支持try-with-resource管理buffer生命周期,但这只局限于本线程操作。如果我们需要在另一个线程关闭buffer,就需要显式地把buffer的所有权从一个线程转移到另一个。新版本提供了send()receive()方法来发送和接收buffer的所有权。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若只调用send()不调用receive(),则buffer最终会被Cleaner回收掉;二是send()会将buffer状态暂时置为不可用,receive()时再恢复状态。下面代码演示了send()receive()的用法:
    var send = buf.send();
    executor.submit(() -> {
        try (Buf received = send.receive()) {
            // process received buffer...
        }
    });
    
    • 1
    • 2
    • 3
    • 4
    • 5
    • 6
  • 相关阅读:
    【C++】STL详解(十二)—— 用哈希表封装出unordered_map和unordered_set
    13.02 命名空间简介与基本输入/输出精解
    SpringBoot--通过JSON传递请求参数--方法/实例
    【Linux指令集】---git命令的基本使用
    Bootstrap中固定某一个元素不随滚动条滚动
    2.4 GHZ室内信道测量数据集
    如何快速高效全面的学习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
    玩转Jetson Nano(四):TensorRT图像识别
    C++11——包装器与lambda表达式
    实景三维技术在应急管理与防灾减灾领域的应用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needmorecode/article/details/127608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