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在单道批处理系统中,对于多个用户程序来说,所有程序是依次执行的。(外部顺序性)
程序的顺序执行主要是指第一种,即各个程序依次执行。
(1)顺序性: 处理机的操作严格按照程序所规定的顺序执行,即每一操作必须在下一操作开始之前结束(或者说下一操作必须在当前操作结束后才能开始)。
(2)封闭性:程序是在封闭的环境下执行的。即
1)间断性:程序在并发执行时,由于它们共享系统资源,以及为完成同一任务而相互合作,致使这些并发执行的程序之间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关系。(互斥关系、同步关系)
2)失去封闭性:程序在并发执行时,由于多个程序共享系统资源,因而这些资源的状态将由多个程序来改变,致使程序的运行已失去了封闭性。——某程序的执行时,会受到其他程序的影响。
3)不可再现性——与时间有关的错误 程序在并发执行时,由于失去了封闭性,也将导致其失去可再现性。(如果我们换个时间认识,那可能结果会不同)
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上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传统OS中对进程的定义)
1)结构特征:程序段、相关的数据段、PCB三部分构成了进程实体。
2)动态性:进程的实质是进程实体的一次执行过程,故动态性是进程的最基本特征。
3)并发性:这是指多个进程实体同存于内存中,且能在一段时间内同时运行。
4)独立性 :在传统的OS中,独立性是指进程实体是一个能独立运行、独立分配资源和独立接受调度的基本单位。
5)异步性 :是指进程按各自独立的、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或说进程实体按异步方式运行。
1)就绪(Ready)状态:当进程已分配到除CPU以外的所有资源后,只要再获得CPU,便可立即执行,进程这时的状态称为就绪状态。
2)执行(Running)状态:进程已获得CPU,其程序正在执行。
3)阻塞(Blocked)状态: 正在执行的进程由于发生某事件而暂时无法继续执行时,便放弃处理机而处于暂停状态,亦即进程的执行受到阻塞,把这种暂停状态称为阻塞状态(或等待状态)。
引起进程状态转换的典型事件:
进程调度:就绪态->执行态
时间片完:执行态->就绪态
请求I/O:执行态->阻塞态
I/O完成:阻塞态->就绪态
有些系统除了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外,还有挂起状态。
1)引入挂起状态的原因:
(1)终端用户的请求:当终端用户在自己的程序运行期间发现有可疑问题时,希望暂停执行。
(2)父进程请求:希望考察和修改子进程,或协调各子进程间的活动时
(3)负荷调节的需要 : 实时系统中工作负荷较重时,系统可把一些不重要的进程挂起。
(4)操作系统的需要 :操作系统有时希望挂起某些进程,以便检查运行中的资源使用情况或进行记账。
2)具有挂起状态系统的进程状态的转换
活动(Active)就绪→静止(Suspend)就绪
活动阻塞→静止阻塞
静止就绪→活动就绪
静止阻塞→活动阻塞
为了描述和控制进程的运行,系统为每个进程定义了一个数据结构——进程控制块。
进程控制块是进程实体的一部分,是操作系统中最重要的记录型数据结构。
使一个在多道程序环境下不能独立运行的程序(含数据),成为一个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一个能与其它进程并发执行的进程。或者说,OS是根据PCB来对并发进程进行控制和管理的。
例如:进程调度;现场保护和恢复;进程同步和通信。
PCB中记录了操作系统所需的、用于描述进程当前情况以及控制进程运行的全部信息。具体包括下述四方面的信息:
内部标识符(进程号);外部标识符(名);
父进程标识及子进程标识;用户标识
处理机状态信息主要由处理机的各种寄存器中的内容组成的。寄存器包括:通用寄存器、指令计数器、程序状态字(PSW)寄存器、用户栈指针。(保护、恢复现场)
当处理机被中断时,这些信息都必须保存到PCB中,以便该进程重新执行时,能从断点继续执行。
在PCB中还存放一些与进程调度和进程对换有关的信息。包括:
事件——即阻塞原因。
常用的组织方式有两种:链接方式和索引方式。
把具有同一状态的PCB,用其中的链接字链接成一个队列。形成:就绪队列、阻塞队列、空白队列等
系统根据所有进程的状态建立几张索引表。如,
● 就绪索引表
● 阻塞索引表等
▲索引表的首址记录在专用单元中;
▲每个索引表的表目中,记录具有相应状态的某个PCB的首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