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有点难。
曾在虎扑论坛上看到一篇爆帖:
标题是《loser回忆录:一年前我月薪两万被人叫X总,如今在美团送外卖》,63万浏览量,回复也超过了2300条。
如题,帖子的主人公是一个35岁的男人,一年前还在公司当着老总,工作拿奖无数,月薪两万。
虽然工作经验丰富,实际上就是在一个领域上苦干好几年。
结果公司倒闭,他被迫失业,攒下的经验也不被社会所需要,即使狂投简历、找遍人脉关系也没用,最后走投无路只能送外卖。
他自嘲:35岁的老男人绝对是狗不理的类别,不可回收的垃圾。
有些冒犯,却很真实。
我们总是习惯于用“专业化”这种概念把自己束缚住,给自己设限。
在一个行业混迹多年,只了解自己手头的工作,对其他领域毫无兴趣,更别说什么新思路、新知识、新技能……
到头来换了一家公司,感觉就像换了一个新行业,旧经验用不上,重新学没有那个精力,做啥啥不行。
三十而立,却立不起来,这种情况多数是“专业化”导致的。他们“经验丰富”、辞职后却找不到下一份工作,随着年龄增大,职业通道也越来越窄。
与“专业化”相反的,就是那些可以同时驾驭两个领域的人才,即使另一个领域看上去与主业无关,但使用得当,可以起到关键作用。
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在清华演讲时说了一句话:这个社会最稀缺的是π型人才。
什么是“π型人才”?简单说,就是可以同时驾驭两个领域的人才。
王慧文和美团CEO王兴当年创业的时候,在众多优秀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他们拥有一个其他人完全不能比的核心竞争力:
他们两个都是半吊子工程师和半吊子产品经理,两个角色合二为一,效率比其他人都要快。
要想在圈子里做出成绩,就得让自己成为一个π型人才。当一个人在两个领域里面有认知的时候,他产生的威力不只是1+1,是1后面加个0。
不知道你平时注意到没有,这种“π型人才”在各领域都颇有建树:
李佳琦=柜台销售员+直播:在欧莱雅当了多年导购,对化妆品了如指掌,转做直播后成为全网的知名ip,年收入过亿;
薛兆丰=经济学老师+作家:从在北大教书的教授到炙手可热的经济学作家,其《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销售额超过了8000万,订阅人数超40万。一次又一次刷新了“得到”的销售记录。
查理.芒格=投资家+心理学、物理学、经济学:深耕多领域学科为投资所用,是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投资领域的大师。
你看,他们的工作职能分别是销售员、老师、投资者,但是多掌握了直播行业、写作、多领域的学科后,他们的竞争者是不是充满了无力感?
这个裁员成常态的世界,正在狠狠奖励这些“π型人才”。
多掌握一个领域的技能,足以让我们领先10年,提前实现财务自由。
知乎上,有一个高赞贴:“90%的职业,年龄增大后都没有前途。 ”
简单一句话却收获上万点赞,这背后戳中了多少中年人的辛酸和无奈。
在以往的社会认知里,从市场到企业几乎都在鼓励“专才”,而如今市场和时代潮流对人才的要求趋向于“π型”,跟不上变化的中年人注定会被淘汰。
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这几年,好像身边的每个人都在讲风口,可当短视频风口真正出现的时候,能赶上机会的人屈指可数,一夜翻身的只有像薇娅、李佳琦、李子柒这样的“π型人才”。
放在职场上,“π型人才”也一样是企业疯抢的香饽饽。
如果你有关注现在的招聘网站,你就会发现,现在很多企业在要求“专业”之外,还会多加一个“编程优先”的条件。
写作不是作家的专属,画画不是画家的专属,Python也早就不是程序员的专属技能了。
它在人工智能、数据分析、自动化办公等领域表现很突出,直接简化了重复、低效的工作,还能培养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编程思维解决问题。
写几行代码自动完成了数据的录入和输出,可视化图表帮助他更好更快分析数据,剩下的时间还去研究竞品的数据和信息。
参考后制定出来的销售方案,效果比之前翻了一倍。
用Python做财务分析和企业的长期发展趋势,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作出准确的判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Python除了帮你高效完成本职工作外,也是你拉开与同龄人差距的硬核武器。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鼓励大家学习编程Python的原因,它是目前热度最高、学习门槛最低,也是实用性最强的编程语言。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免费的课程供大家学习,下面是课程里面的截图,扫描最下方的二维码就能全部领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Python常用的开发软件都在这里了,给大家节省了很多时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里的压缩包可以让你再闲暇之余帮你提升你的个人能力。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了,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呢,想学习更多课程的小伙伴不要着急,有更多惊喜哦~
最新全套【Python入门到进阶资料 & 实战源码 &安装工具】(安全链接,放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