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型机微程序控制器


    目录

    1. 基本思想

    2. 微程序的存储模式

    3. 微程序控制器的逻辑组成

    (1)控制存储器 CM

    (2)微指令寄存器 μIR

    (3)微地址形成电路

    (4)微地址寄存器 μAR

    4. 微程序的执行过程

    5. 微程序控制方式的优缺点


    微命令:控制各功能部件的电平信号和脉冲信号。

    模型机控制器逻辑的设计方式:

    • 组合逻辑控制方式
    • 微程序控制方式

    试分析组合逻辑控制器与微程序控制器的主要特点及两者的差别。

    前者采用组合逻辑电路来产生微命令,后者采用微程序控制方式来产生微命令。

    1. 速度不同。前者快,后者慢。
    2. 扩展难易程度不同。前者难扩展,后者易扩展。
    3. 前者结构复杂,设计不太规整;后者结构得到简化,设计规整。

    1. 基本思想

    机器指令、微程序、微指令、微命令:

    • 一条机器指令的执行对应一段微程序
    • 一段微程序可包含多条微指令(μI)
    • 一条微指令包含机器指令一步操作所需的微命令

    微程序控制的基本思想可归纳为:

    (1) 将微命令以代码形式编制成微指令,并事先固化在控制存储器 CM 中。

    (2) 将一条机器指令分解成多步操作,将每步操作所需的各种微命令按固定格式进行编码,并存储成一条微指令,多条微指令构成一段微程序,这段微程序对应一条机器指令。

    微指令的编码规则 —— 分段直接编码法

    以功能聚合(通常是控制同一个功能部件)为依据,将同类操作中互斥的微命令归为一组,因此可以将每步操作对应的全部控制信号分成若干组段,各段独立定义编码的含义,再将组段中的各种控制信号编码成一组互斥的微指令代码。

    一条机器指令的执行对应一段微程序,一段微程序包含多条微指令,这些微指令存储在 CM 中。

    2. 微程序的存储模式

    3. 微程序控制器的逻辑组成

    (1)控制存储器 CM

    功能:用于存放整个指令集对应的微程序。每个存储单元存放一条微指令,可控制一步微操作。

    CM 是一种只读存储器(ROM),微程序固化其中,CPU 执行指令时控制系统中对 CM 只读不能写,以确保存储的微程序不被破坏。

    CM 在 CPU 的内部,是控制器的一部分。CPU 和用户都不可访问,只有控制器可以访问。

    (2)微指令寄存器 μIR

    功能:用于存放现行微指令。

    • 微命令字段:提供某机器指令一步操作所需的微命令。
    • 顺序控制字段:指明后续微地址的形成方式,用于控制微程序的连续执行。

    (3)微地址形成电路

    微地址的形成依据:

    • 现行微指令地址
    • 微程序转移地址 —— 微程序的入口地址
    • 现行微指令的顺序控制字段,决定形成方式
    • 机器指令有关代码:操作码、寻址方式
    • 机器运行状态

    (考填空题)微地址的形成方式:增量方式和断定方式。

    ① 增量方式

    增量方式(顺序执行 + 转移方式)

    与普通程序的顺序控制方式相似,增量方式以顺序执行为主,配合各种常规转移方式。

    常见的增量方式如下:

    ② 断定方式

    断定方式是一种直接给定微地址与测试判定微地址相结合的方式。

    为了实现多路分支,将微地址的若干低位作为可判定的部分,相应地在微指令的顺序控制字段中设置或注明判定条件,即微地址低位段的形成条件。

    由于分支路数有限,不需将微地址的所有位都作为可断定的,因此只需断定形成有限的低位段,而直接给定高位部分。

    注意:断定条件不是低位微地址本身,它只是指明低位微地址的形成条件。

    (4)微地址寄存器 μAR

    功能:用于存放下一条微指令在 CM 中的地址,即微地址。

    4. 微程序的执行过程

     初始微地址 μAR = 00H

    1. 执行取指微指令,将取得的机器指令送入 IR 中
    2. 转微程序入口:形成取指结束以后的第一条微指令,并送入 μIR 中
    3. 执行第一条微指令
    4. 取后续微指令并送入 μIR 中
    5. 执行后续微指令
    6. 一段微程序执行完毕,返回 CM 取指微指令 —— 取下一条机器指令

    5. 微程序控制方式的优缺点

    ① 大量使用了规整的存储逻辑代替了不规整的、复杂的硬连线逻辑,使控制系统的结构得到简化,有利于设计自动化。

    ② 控制系统易于修改、控制灵活、通用性强。在数据通路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外围电路只跟机器指令和微指令的格式有关,因此可以只通过修改微程序中的相关微指令,就能改变指令的执行方式,也可以通过增加新的微程序来确保控制系统对扩展指令的支持,甚至可用整体替换微程序来更换指令集。

    ③ 适用系列机的控制系统。

    ④ 可靠性较高,易于诊断和维护。

    ⑤ 机器指令执行速度较慢,平均 CPI 较大。

    ⑥ 控制系统的硬件成本大。

  • 相关阅读:
    c++视觉处理----绘制直方图,H—S直方图,二维H—S直方图,RGB三色直方图
    1万个基因批量检验
    c++学习笔记3_函数模板的使用并实现自己定义的队列
    mysql索引
    简述 HTML 的语义化标签是什么?
    如何用 Llama 3 免费本地 AI 分析数据和可视化?
    kafka的Java客户端消费者
    Node.js中Buffer API详解
    【大模型】大语言模型语料下载
    1.5-39:与7无关的数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m0_64140451/article/details/127457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