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结构与算法】简单排序


    🔥 本文由 程序喵正在路上 原创,CSDN首发!
    💖 系列专栏:数据结构与算法
    🌠 首发时间:2022年10月22日
    🦋 欢迎关注🖱点赞👍收藏🌟留言🐾
    🌟 一以贯之的努力 不得懈怠的人生

    一、简单排序

    在我们的程序中,排序是非常常见的一种需求,提供一些数据元素,把这些数据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序。比
    如查询一些订单,按照订单的日期进行排序;再比如查询一些商品,按照商品的价格进行排序等等

    Java 的开发工具包 jdk 中,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实现,比如 ListSetMapMath 等等,它们都是以 API 的方式提供,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一次编写,多处使用。我们借鉴 jdk 的方式,也把算法封装到某个类中,所以,在我们写 Java 代码之前,就需要先进行 API 的设计,设计好之后,再对这些 API 进行实现

    比如我们先设计一套 API 如下:

    类名ArrayList
    构造方法ArrayList():创建 ArrayList 对象
    成员方法boolean add(E e):向集合中添加元素
    成员方法E remove(int index):从集合中删除指定的元素

    二、Comparable接口

    Java 提供了一个接口 Comparable 用来定义排序的规则,有 Java 基础的小伙伴对这个常见的接口应该不陌生,这里我们以案例的形式对 Comparable 接口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需求:

    1. 定义一个学生类 Student,具有年龄 age 和姓名 userName 两个属性,并通过 Comparable 接口提供比较规则
    2. 定义测试类 Test,在测试类 Test 中定义测试方法 Comparable getMax(Comparable c1,Comparable c2) 完成测试
    • Student类

      public class Student implements Comparable<Student> {
          private String user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String getUserName() {
              return userName;
          }
      
          public void setUserName(String userName) {
              this.userName = user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this.age = ag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Student{" +
                      "userName='" + userName + '\'' +
                      ", age=" + age +
                      '}';
          }
      
          //定义比较规则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To(Student o) {
              return this.getAge() - o.getAge();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test类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udent s1 = new Student();
              s1.setUserName("张三");
              s1.setAge(20);
      
              Student s2 = new Student();
              s2.setUserName("李四");
              s2.setAge(21);
      
              Comparable max = getMax(s1, s2);
              System.out.println("max=" + max);
          }
      
          //测试方法,获取两个元素中的较大值
          public static Comparable getMax(Comparable c1, Comparable c2) {
              int cmp = c1.compareTo(c2);
      
              if (cmp >= 0) {
                  return c1;
              } else {
                  return c2;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一种比较简单的排序算法

    我们的需求是:

    • 排序前:{ 4, 3, 5, 6, 2, 1 }
    • 排序后:{ 1, 2, 3, 4, 5, 6 }

    排序原理:

    •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前一个元素比后一个元素大,就交换这两个元素的位置
    •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做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元素到结尾的最后一对元素,最终最后位置的元素就是最大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冒泡排序 API 设计 >

    类名Bubble
    构造方法Bubble() :创建 Bubble 对象
    成员方法public static void sort(Comparable[] c) :对数组内的元素进行排序
    成员方法private static boolean greater(Comparable c1, Comparable c2) : 判断 c1 是否大于 c2
    成员方法private static void exch(Comparable[] c, int i, int j) :交换 c 数组中,索引 i 和索引 j 处的值

    < 冒泡排序代码实现 >

    • Bubble类

      public class Bubble {
          //对数组 C 中的元素进行排序
          public static void sort(Comparable[] c) {
              for (int i = c.length - 1; i > 0; --i) {
                  for (int j = 0; j < i; ++j) {
                      if (greater(c[j], c[j + 1])) {
                          exch(c, j, j + 1);
                      }
                  }
              }
          }
      
          //比较 c1 元素是否大于 c2 元素
          private static boolean greater(Comparable c1, Comparable c2) {
              return c1.compareTo(c2) > 0;
          }
      
          //数组中索引为 i 和索引为 j 的元素互换位置
          private static void exch(Comparable[] c, int i, int j) {
              Comparable temp = c[i];
              c[i] = c[j];
              c[j] = temp;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test类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eger[] a = {4, 5, 6, 3, 2, 1};
              Bubble.sort(a);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冒泡排序时间复杂度分析 >

    冒泡排序中使用了双层 for 循环,其中内层循环的循环体是真正完成排序的代码,所以,我们在分析其时间复杂度时,主要分析一下内层循环体的执行次数即可

    在最坏的情况下,也就是假如要排序的元素顺序为 { 6, 5, 4, 3, 2, 1 } 时,此时

    元素比较的次数为(n 为元素的个数):
    ( n − 1 ) + ( n − 2 ) + ( n − 3 ) + ⋯ + 2 + 1 = ( n − 1 + 1 ) × ( n − 1 ) 2 = n 2 − n 2 (n - 1) + (n - 2) + (n - 3) + \dots + 2 + 1 = \frac{(n - 1 + 1) \times (n - 1)}{2} = \frac{n^2 - n}{2} (n1)+(n2)+(n3)++2+1=2(n1+1)×(n1)=2n2n

    元素交换的次数为:
    ( n − 1 ) + ( n − 2 ) + ( n − 3 ) + ⋯ + 2 + 1 = ( n − 1 + 1 ) × ( n − 1 ) 2 = n 2 − n 2 (n - 1) + (n - 2) + (n - 3) + \dots + 2 + 1 = \frac{(n - 1 + 1) \times (n - 1)}{2} = \frac{n^2 - n}{2} (n1)+(n2)+(n3)++2+1=2(n1+1)×(n1)=2n2n

    所以总的执行次数为:
    n 2 − n 2 + n 2 − n 2 = n 2 − n \frac{n^2 - n}{2} + \frac{n^2 - n}{2} = n^2 - n 2n2n+2n2n=n2n

    按照大 O 推导法则,保留函数中的最高阶项,那么最终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O ( n 2 ) O(n^2) O(n2)

    四、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是一种更加简单直观的排序方法

    我们的需求是:

    • 排序前:{ 4, 3, 5, 6, 2, 1 }
    • 排序后:{ 1, 2, 3, 4, 5, 6 }

    排序原理:

    • 每一次遍历的过程中,都假定第一个索引处的元素是最小值,和其他索引处的值依次进行比较,如果当前索引处的值大于其他索引处的值,则假定其他某个所以处的值为最小值,最后可以找到最小值所在的索引
    • 交换第一个索引处和最小值所在的索引处的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选择排序 API 设计 >

    类名Selection
    构造方法Selection() :创建 Selection 对象
    成员方法public static void sort(Comparable[] c) :对数组内的元素进行排序
    成员方法private static boolean greater(Comparable c1, Comparable c2) : 判断 c1 是否大于 c2
    成员方法private static void exch(Comparable[] c, int i, int j) :交换 c 数组中,索引 i 和索引 j 处的值

    < 选择排序代码实现 >

    • Selection类
      public class Selection {
          //对数组 C 中的元素进行排序
          public static void sort(Comparable[] c) {
              for (int i = 0; i < c.length - 1; ++i) {
                  //假定本次遍历,最小值所在的索引是 i
                  int minIndex = i;
                  for (int j = i + 1; j < c.length; ++j) {
                      if (greater(c[minIndex], c[j])) {
                          //交换最小值所在的索引
                          minIndex = j;
                      }
                  }
      
                  //交换 i 索引处和 minIndex 索引处的值
                  exch(c, i, minIndex);
              }
          }
      
          //比较 c1 元素是否大于 c2 元素
          private static boolean greater(Comparable c1, Comparable c2) {
              return c1.compareTo(c2) > 0;
          }
      
          //数组中索引为 i 和索引为 j 的元素互换位置
          private static void exch(Comparable[] c, int i, int j) {
              Comparable temp = c[i];
              c[i] = c[j];
              c[j] = temp;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test类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eger[] a = {4, 5, 6, 3, 2, 1};
              Selection.sort(a);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运算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选择排序时间复杂度分析 >

    选择排序使用了双层 for 循环,其中外层循环完成了数据交换,内层循环完成了数据比较,所以我们分别统计数据交换和数据比较次数

    在最坏的情况下,也就是假如要排序的元素顺序为 { 6, 5, 4, 3, 2, 1 } 时,此时

    元素比较的次数为:
    ( n − 1 ) + ( n − 2 ) + ( n − 3 ) + ⋯ + 2 + 1 = ( n − 1 + 1 ) × ( n − 1 ) 2 = n 2 − n 2 (n - 1) + (n - 2) + (n - 3) + \dots + 2 + 1 = \frac{(n - 1 + 1) \times (n - 1)}{2} = \frac{n^2 - n}{2} (n1)+(n2)+(n3)++2+1=2(n1+1)×(n1)=2n2n

    元素交换的次数为:
    n − 1 n - 1 n1

    所以总的执行次数为:
    n 2 − n 2 + n − 1 = n 2 + n − 2 2 \frac{n^2 - n}{2} + n - 1 = \frac{n^2 + n - 2}{2} 2n2n+n1=2n2+n2

    按照大 O 推导法则,保留函数中的最高阶项,那么最终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O ( n 2 ) O(n^2) O(n2)

    五、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是一种简单直观且稳定的排序算法

    插入排序的工作方式非常像人们排序手上的扑克牌一样。开始时,我们的左手为空并且桌子上的牌面朝下。然后,我们每次从桌子上拿走一张牌并将它插入左手中正确的位置,为了找到一张牌的正确位置,我们从左到右将它与已在手中的每张牌进行比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的需求是:

    • 排序前:{ 4, 3, 5, 6, 2, 1 }
    • 排序后:{ 1, 2, 3, 4, 5, 6 }

    排序原理:

    • 把所有的元素分为两组,已经排序的未排序的
    • 找到未排序的组中的第一个元素,向已经排序的组中进行插入
    • 倒序遍历已经排序的元素,依次和待插入的元素进行比较,直到找到一个元素小于等于待插入元素,那么就把待插入元素放到这个位置,其他的元素向后移动一位

    < 插入排序 API 设计 >

    类名Insertion
    构造方法Insertion() :创建 Insertion 对象
    成员方法public static void sort(Comparable[] c) :对数组内的元素进行排序
    成员方法private static boolean greater(Comparable c1, Comparable c2) : 判断 c1 是否大于 c2
    成员方法private static void exch(Comparable[] c, int i, int j) :交换 c 数组中,索引 i 和索引 j 处的值

    < 插入排序代码实现 >

    • Insertion类

      public class Insertion {
          //对数组 C 中的元素进行排序
          public static void sort(Comparable[] c) {
              for (int i = 1; i < c.length; ++i) {
                  //当前元素为 c[i],依次和 i 前面的元素比较,找到一个小于等于 c[i]的元素
                  for (int j = i; j > 0; --j) {
                      if (greater(c[j - 1], c[j])) {
                          //交换元素
                          exch(c, j - 1, j);
                      } else {
                          //找到了该元素,结束循环
                          break;
                      }
                  }
              }
          }
      
          //比较 c1 元素是否大于 c2 元素
          private static boolean greater(Comparable c1, Comparable c2) {
              return c1.compareTo(c2) > 0;
          }
      
          //数组中索引为 i 和索引为 j 的元素互换位置
          private static void exch(Comparable[] c, int i, int j) {
              Comparable temp = c[i];
              c[i] = c[j];
              c[j] = temp;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test类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eger[] a = {4, 5, 6, 3, 2, 1};
              Insertion.sort(a);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插入排序时间复杂度分析 >

    插入排序使用了双层 for 循环,其中内层循环的循环体是真正完成排序的代码,所以,我们主要分析一下内层循环体的执行次数即可

    在最坏的情况下,也就是假如要排序的元素顺序为 { 6, 5, 4, 3, 2, 1 } 时,此时

    元素比较的次数为:
    ( n − 1 ) + ( n − 2 ) + ( n − 3 ) + ⋯ + 2 + 1 = ( n − 1 + 1 ) × ( n − 1 ) 2 = n 2 − n 2 (n - 1) + (n - 2) + (n - 3) + \dots + 2 + 1 = \frac{(n - 1 + 1) \times (n - 1)}{2} = \frac{n^2 - n}{2} (n1)+(n2)+(n3)++2+1=2(n1+1)×(n1)=2n2n

    元素交换的次数为:
    ( n − 1 ) + ( n − 2 ) + ( n − 3 ) + ⋯ + 2 + 1 = ( n − 1 + 1 ) × ( n − 1 ) 2 = n 2 − n 2 (n - 1) + (n - 2) + (n - 3) + \dots + 2 + 1 = \frac{(n - 1 + 1) \times (n - 1)}{2} = \frac{n^2 - n}{2} (n1)+(n2)+(n3)++2+1=2(n1+1)×(n1)=2n2n

    所以总的执行次数为:
    n 2 − n 2 + n 2 − n 2 = n 2 − n \frac{n^2 - n}{2} + \frac{n^2 - n}{2} = n^2 - n 2n2n+2n2n=n2n

    按照大 O 推导法则,保留函数中的最高阶项,那么最终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O ( n 2 ) O(n^2) O(n2)

    简单排序的介绍到这里就结束了,继续加油吧

  • 相关阅读:
    SpringSecurity授权
    【华为OD机试真题 JS】喊7的次数重排
    双标引领:汽车软件安全的ASPICE与ISO21434之道
    C专家编程 第11章 你懂得C,所以C++不再话下 11.16 新奇玩意儿---多态
    浏览器中的原生base64方法
    华为OD机考算法题:评论转换输出
    STM32:GPIO控制蜂鸣器部分(只写主函数代码部分+代码注释)
    你把 css:hover 玩明白
    数据保护双保险,一文读懂NVMe协议中的Get LBA Status功能
    Mac的入坑指南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weixin_62511863/article/details/12704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