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 I/O 模型:在这种模型下,若所调用的 I/O 函数没有完成相关的功能,则会使进程挂起,直到相关数据到达才会返回
。
非阻塞 I/O 模型:在这种模型下,当请求的 I/O 操作不能完成时,则不让进程睡眠,而且立即返回
。
I/O
使用户可以调用不会阻塞的 I/O
操作,如 open()
、write()
和 read()
。I/O 多路转接模型:在这种模型下,如果请求的 I/O 操作阻塞,且它不是真正阻塞 I/O,而是让其中的一个函数等待,在这期间,I/O 还能进行其他操作
select()
和 poll()
函数就是属于这种模型。信号驱动 I/O 模型:在这种模型下,通过安装一个信号处理程序,系统可以自动捕获特定信号的到来,从而启动 I/O
。
Kernel
)通知用户(Notice User
)何时可以启动一个 I/O
操作决定的。异步 I/O 模型:在这种模型下,当一个描述符已准备好,可以启动 I/O 时,进程会通知内核
。
在运行系统调用时,Linux 必须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执行相应的请求,然后再返回到用户态,所以应该尽量减少系统调用的次数,从而提高程序的效率。标准 I/O 提供流缓冲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减少使用 read()
和 write()
等系统调用的数量。
标准 I/O 提供了 3 种类型的缓冲存储:
在这种情况下,当填满标准 I/O 缓存后才进行实际 I/O 操作
。存放在磁盘上的文件通常是由标准 I/O 库实施全缓冲的。在一个流上执行第一次 I/O 操作时,通常调用 malloc()
就是使用全缓冲。在这种情况下,当在输入和输出中遇到行结束符时,标准 I/O 库执行 I/O 操作
。这允许我们一次输出一个字符(如 fputc(
)函数),但只有写了一行之后才进行实际 I/O 操作。 标准输入和标准输出就是使用行缓冲的典型例子。标准 I/O 库不对字符进行缓冲
。如果用标准 I/O 函数写若干字符到不带缓冲的流中,则相当于用系统调用 write()
函数将这些字符全写到被打开的文件上。标准出错 stderr
通常是不带缓存的,这就使得出错信息可以尽快显示出来,而不管它们是否含有一个行结束符。参考文献:《Linux嵌入式应用程序开发标准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