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模式 - 概览


    一、概念

    分为三大类、23中具体设计模式。

    类型原理具体模式
    创建型封装了具体类的信息,隐藏了类的实例化过程。

    单例模式(Singleton)

    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

    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

    建造者模式(Builder)

    原始模式(Prototype)

    结构型

    类结构:采用继承机制来组合接口实现。

    对象结构:组合对象来实现新功能。

    适配器模式(Adapter)

    代理模式(Proxy)

    门面模式(Facade)

    桥梁模式(Bridge)

    装饰模式(Decorator)

    合成模式(Composite)

    享元模式(Flyweight)

    行为型

    类行为:使用继承关系在几个类之间分配行为。

    对象行为:使用对象聚合的方式来分配行为。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策略模式(Strategy)

    模板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

    命令模式(Command)

    迭代器模式(Iterator)

    调停者模式(Mediator)

    状态模式(State)

    责任链模式(Chan Of Responsibility)

    访问者模式(Visitor)

    备忘录模式(Memento)

    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

    二、创建型

    模式说明解决的问题原理备注
    单例模式

    ●实现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

    ●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

    保证一个类只有一个对象,降低对象之间的耦合度。

    ①私有化构造方法。

    ②创建私有变量在内部实例化。

    ③定义公共方法供外部获取唯一实例。

    懒汉式、饿汉式、枚举、静态内部类
    简单工厂模式将“类实例化的操作”和“使用对象的操作”分开。使用这可以直接实例化多个类对象而不需要知道其创建细节。

    创建工厂类提供静态方法,根据传入不同参数而返回不同产品类的实例。

    -

    工厂方法模式

    优化简单工厂模式中的问题:工厂一旦需要生产新产品就需要修改工厂类的方法逻辑,违背了“开放-关闭”原则。将类的实例化(具体产品的创建)延迟到工厂类的子类(具体工厂)中完成,即由子类来决定应该实例化哪一个产品类。在添加新的产品时就不用修改工厂逻辑而是添加新的工厂子类。
    抽象工厂模式优化工厂方法模式中的问题:一个具体工厂只能创建一种产品,实际生活中一个工厂往往需要生产多种产品。使用接口来创建一组相关产品,而不需要关心实际生产出的产品具体是什么,以此达到解耦。-
    建造者模式隐藏创建对象的过程和细节,在不知道这些的情况下就可以直接创建复杂的对象。

    ●降低创建单个复杂对象的难度

    ●隔离复杂对象的创建和使用

    封装了创建复杂对象的过程,只需要指定类型和内容。

    ●建造者以简化创建单个复杂对象为目的

    ●工厂以简化创建多个对象为目的。

    三、结构型

    模式说明解决的问题原理备注
    适配器模式定义一个包装类用于包装不兼容接口的对象。把一个类的接口变换成客户端锁期待的另一种接口,从而是原本不匹配而无法一起工作的两个类能够在一起工作。把要适配类的API转为目标类的API,类适配器模式使用继承关系,对象适配器模式使用委托关系。

    ●灵活使用时:选择对象适配器模式

    ●需要同时适配源类和其子类:选择对象适配器

    ●需要重新定义Adapter的部分行为:选择类适配器

    ●仅仅希望食用方便时:选择类适配器模式

    门面模式定义一个更高层的统一接口,外部通过这个接口对子系统中的一群接口进行访问。

    ●避免了系统和系统之间的高耦合度

    ●使得复杂的子系统用法变得简单,提高了客户端的使用便捷性,无需关心子系统工作细节,通过门面角色即可调用相关功能。

    创建一个统一的门面类,用来包装子系统中一个或多个复杂的类,客户端通过该门面类的方法来调用子系统中所有的方法。

    ●适配器模式:将一个对象包装起来以改变其接口,为的是转换接口。

    ●门面模式:将一群对象“包装”起来以简化其接口,为的是简化接口的使用。

    代理模式(静态&动态)

    为目标对象设置一个代理对象,由代理对象调用目标对象的方法,通过访问代理对象达到间接访问目标对象的效果。

    防止直接访问目标对象带来的复杂性和安全问题。外接访问代理对象,代理对象内部创建并调用目标对象。

    ●远程代理:为一个对象在不同地址空间提供局部代表。

    ●虚拟代理:通过一个开销小的对象代理一个开销大的对象。

    ●保护代理:控制目标对象的访问保护目标对象。

    使用时才创建动态代理类和实例。通过反射动态调用目标对象的方法。解决静态代理在目标对象较多的情况下,一个静态对象只能代理一种目标目标对象而出现静态代理对象量多、代码量大,从而导致代码变复杂的问题。

    ●设计动态代理(DynamicProxy)时不需要显示实现与目标对象(RealSubject)相同的接口,而是将这种实现推迟到程序运行时由JVM来实现。

    ●通过Java反射机制的method.invoke(),通过调用动态代理类对象方法,从而自动调用目标对象的方法。

    ●静态代理场景下需要代理对象数量较多的情况下使用动态代理。

    ●AOP领域面向切面变成。

    四、行为型

    模式说明解决的问题原理备注
    策略模式定义一系列算法,将每个算法封装到具有公共接口的一系列策略类中。解耦算法本身和其责任,使得客户端方便根据外部条件选择不同策略来解决问题,算法可独立于使用者而变化。

    ●定义抽象策略类角色(Strategy)

    ●定义具体策略角色(Concrete Strategy)

    ●定义环境角色(Context)用于连接上下文,即根据参数设置不同策略。

    用于动态选择多重复杂算法的场景。

    观察者模式

    (发布订阅模式)

    定义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它的对象都将收到通知并做出响应。解耦常变对象与不常变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如常变的UI和不常变的业务逻辑)。

    ●观察者只需要实现 Observer 接口把自己注册到 Subject 中,就能收到事件消息。

    ●被观察者(Observable)通过订阅(Subscribe)按顺序发送时间给观察者,观察者按顺序接收时间并做出响应。

    ●推模型:不管观察者是否需要都推送主题的详细信息。

    ●拉模型:若观察者需要更具体的信息,由观察者主动到主题主题对象中获取。

    模板方法模式定义一个模板结构,将具体内容延迟到子类去实现。实现了反向控制,通过父类调用其子类的操作,通过对子类的具体实现扩展不同的行为。将相同部分的代码放在抽象的父类中,将不相同的代码放入不同的子类中。一次性实现一个算法的不变部分,将可变的行为留给子类来实现。

  • 相关阅读:
    kafka详解二
    【R语言数据科学】(十七):常见机器学习算法(附代码实现)
    小伙子把我坑了,改造网关filter,一直报跨域
    《深入浅出OCR》第四章:OCR文字识别
    QT连接服务器通信,客户端以及服务器端
    查询优化_单表使用索引及常见索引失效
    linux 开机遇见unmount and run xfs_repair
    springboot中利用pagehelper结合mybatis实现分页查询(在vue利用element-plus控件展现)
    Java中树形(层次)结构数据库MySql设计方案(类似目录)
    【毕业季·进击的技术er】大学生计算机毕业设计应该这样写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HugMua/article/details/134472461